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德铭 《今传媒》2009,(11):55-55
陕西作家方英文曾写过一篇题为<看病>的幽默小品文,该文中说,有一位患者到医院去看病,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吸烟,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喝酒,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跳舞,患者说,我不会.医生又问他说,你会不会玩女人,患者说,我更不会.医生听后生气地说,既然你什么都不会,还活在世上干什么,你这病也不用看了,回去吧!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对于如何写好一篇合格的新闻稿件,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多读。“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闲暇时多读些好的作品充实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作者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多读多看报纸及杂志上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夏丽华 《兰台世界》2005,(8):104-105
近年来开展的“绿色活动”,以“高新科技+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以医院环境“零污染”、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保障“零障碍”为主要目标。我医院十分重视创建“绿色医院”工作,提出了“绿色在我院”,专门抽调一名档案员专职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秦殿杰 《今传媒》2006,(4X):33-34
一篇好的报道、好的章,都具有主题重大、内容充实、导向正确、形象生动、吸引读、反响良好的特点,这样的稿件就是人们赞扬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5.
抓改革的“热”点,触及批评这个“难”点,无疑难度大,且有风险。去年,我写了一篇批评报道《安平县医院医德何在》,报道了一位喝农药中毒的农妇20分钟后送往安平县医院,因为该院医疗设备失修、值班医生看闲书等一系列失职行为而贻误了抢救时机,使一个有救的患者命丧黄泉(详见9月10日河北工人报一版)。  相似文献   

6.
2000年发生过一起使法官颇感为难的“新闻官司”,案情并不复杂:某报根据读者投诉刊登了一篇报道,批评某医院一位医生在有一天深夜随救护车送危急病人去医院治疗时,在车上索取病家人民币500元。这当然是一种严重违背有关制度和职业道德的行为,某医生称那天晚上确曾随车救人,但是根本没  相似文献   

7.
说话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1965年4月间,“北京日报”编委会根据当时党中央要求加强越南战争的报道,决定加强国际部的评论工作。组织上决定把我从文艺部抽调到国际部去。记得是5月中旬的一天,我到国际部不过一个月,文艺部的老同志希望我能就美帝出兵侵占多米尼加问题支援他们一篇杂文。那天晚上,我翻阅着近期的国际剪报和我自己读报时信手记下的札记开始构思文章。起初我写了篇《怒吼吧,多米尼加人!》。  相似文献   

8.
医托     
一天,我去医院看病。在医院公交车站下了车,我正要朝医院走去,这时围上来两个女人,热情地问:“大叔,看什么病啊,我给你介绍一个最好的医生……”  相似文献   

9.
30年前,我与新闻写作就结了缘。现在,我已年过五旬,仍一直坚持新闻写作,感到写作中蕴含着我自己的乐趣,使我的业余生活得到充实,更富有意义。 新闻写作是个人思维升华的过程。当构思一篇稿子时,会排除头脑中杂乱无章的东西,因为,它要求必须条理清楚。为此,对自己明确了三个字:“高、严、谨”。这样,写作能力大为提高,能使自己捕捉到的新闻信息,很快地疾书成稿,上稿的命中率出乎意料的好。几十年里,我记不清写过多少稿件,反正在中央级、省级、地区级和县级新闻单位上稿已达千余件,多次受到汉中地区和县上的表彰奖励。在刚刚过去的1994年里,我在地区和省级新闻单位上搞47篇,在县广播站用稿已突破200篇。  相似文献   

10.
凤凰卫视5月16日消息:综合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报道,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外科主任、退休医生蒋彦永“早晨7点起床,然后骑着自行车到医院转转,买点菜,回来在家里上上网,看看书,除了每星期—要参加医院科里的病房查房,平时的日子一直就是这样过的”。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现在依然带着两名博士生的蒋教授,退休后的生活依然很充实,经常被邀请去参加一些会诊,做一些疑难手术。他说“我的本事是病人给的,应该把学到的本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1.
我学历不高,1985年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半路出家,1984年6月由教师改行当记者,智力也平平,但自从1986年全省开始评好稿以来,几乎年年都有在省里获奖的作品。共获省广播电视系统好稿奖九篇,其中一等奖两篇、二等奖两篇、三等奖五篇,还有省人大、省总工会好稿奖各一篇,还荣获了市政府授予的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受到市委书记、市长公开单独表扬一次。我觉得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原因是我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  相似文献   

12.
我想,一位编辑同一位医术高明的门诊医生一样,看了一篇来稿首先要诊断出这篇来稿的毛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拣罐头盒的摩登女郎》这篇约1500字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初,我与郁航同志在文汇报的《社会纵横》合写了一篇《为求“不食长寿”道金针刺穴苦皮肉》的新闻,报道了我厂职工小徐自打金针发生的一起事故。小徐不慎把金针断入体内,经纺二医院、新华医院、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等四家医院的治疗,开了二次刀(第一次缝了三针、第二次开有8公分长的刀口),始终没能把断针从肉体内取出。有些医院虽经拍片查出针的踪影,但无法取出断针,医生说:“要休息三个月才可取针,否则小徐右臂会带来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我出生在江苏省淮阴市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从小父母就发现我有点不同于其他正常的小孩,学走路比较晚,身体瘦小而孱弱.父母多次带我到县医院就诊,医生推测是营养不良,嘱咐多吃些好的.在一年也吃不上几顿肉的乡村岁月,父母尽可能地给我吃些好吃的,却发现并无作用.我四五岁的时候还不能跑不能跳,走路也不是很平稳.于是父母决定带我到城里的大医院看,最终在南京的一家医院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属世界罕见病,暂无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博客     
《视听界》2008,(4):6-7
我一直觉得机关报中只有《中国青年报》可以登上市井报摊作商业一搏,但看了最近它写的一篇《理性看待女医生救灾被医院辞退》,觉得它还是呆在特权订阅那个“群”里好,免得露面太多丢人亏本儿。  相似文献   

16.
我从事业余新闻采访13年,专职新闻采访一年来,先后在各级新闻单位发表各类新闻作品千余篇,其中20多篇作品获奖,多次被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在新闻采访写作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充实理论营养,提高写作水平。1986年,我开始向报刊电台投稿。可是,当118篇稿件被编辑老师退了回来时,我真傻眼了,真想停笔不写。但是,编辑老师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并指出我写稿失败的原因是理论知识不足。从此,我加强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我不仅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而且还参加了《…  相似文献   

17.
我熟悉一位基层报道员,他一连写了60多篇稿而未见报,就埋怨说:“咱和报社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多也没用。”我说这话欠思量。我在报社学习期间,常常见到编辑同志为编不到一篇好稿而发愁。记得有一次一位编辑开玩笑地对我说:“如果谁能为我寄一篇好稿来,那我宁愿送礼答谢他!”可见编辑盼望好稿的心情是多么真切。可我发现,有的通讯员,不是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张大纯同志拍摄的《时代的信息》(见封三),在1985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中,荣获了银牌奖。这幅照片所以能给人极强的现场真实感,是由于作者在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善于运用摄影本身具有的特点,真实地纪录了典型的一瞬间。一篇没有内容的文章,会使人读后感到乏味,一幅没有反映出新闻事实特征的新闻照片,如同白纸一张,同样不能给人以启迪。《时代的信息》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在拍摄技巧上也不存在什么高难度。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它好就好在通过充实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溽热难耐的午后,我来到位于淮海路陕西路口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在两面都是商店和挤挤挨挨的广告及鳞次栉比的招牌的夹持下,医院的门面显得有些局促,甚至很不显眼。也许,除了医院的医生、护士、工作人员,那些健康的脚步是不会拐进去的。在感觉健康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这里是叙死扶伤的所在。 但是当我走进大门,感觉顿时不一样了。说得明了点就是没有一般医院的拥挤、喧闹和那股呛人的来苏味,迎门就是一幢22层高楼,大堂里宽敞明亮,次序井然。医务人员都彬彬有礼,有问必答,且都是轻声细语;病人们也都很安静,在诊室外静静地坐着,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拿张报纸慢慢读着,虽是病人,不见痛苦、焦躁,而是一脸的平和,原来,他们都是打听好了医生,  相似文献   

20.
上西北新闻刊院一年多来,由于比较系统地学了新闻专业知识,观察事物的角度多了,手也快了。今年上半年,和同志一起,向省报、市电台发稿三十多篇,中稿二十多篇。五月份西安市故事调讲会我写的故事,“老牛内传”获创作三等奖。另外,我们化学工业局要办《西安化工医药通讯》机关报,领导听说我参加刊院学习,便抽调办报纸,由于学习了一年多,办起报纸不象生手那样“乱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讯》五月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