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儿真好》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小岛从荒凉到美好的变化过程,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怎样让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相对缺乏的一年级学生走进课文,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审美情趣上的享受呢?在上该课几天前,我就开始思索着。  相似文献   

2.
开学不久,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内容是“十几减5、4、3、2的口算”。教师先复习“几加几得十几的口算练习,接着出示例题(1):“12-4=□”。提问学生:“谁能想出来12-4=?,你是怎样想的?”一位学生回答:“12-4=8。我想:4 8=12,所以12-4=8。”而另一位学生回答:“12-4=8。我想:10-4=6,所以12-4=8。”  相似文献   

3.
张爱民 《湖南教育》2003,(15):48-48
2002年上学期,某镇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了镇组织的验收考试。其中,一年级语文试卷最后一题“看图写话”让我颇有话说。题目是这样的: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三句话。第一幅图画是:蓝天、白云、草地、羊群、蝴蝶、花丛;第二幅图画是:奶牛、小鱼、草地、小河;第三幅图画是:马儿、草原、手执马鞭的牧民。绝大多数学生很合题意地答出:羊儿在草地上吃草或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奶牛在草地上吃草或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马儿在草原上奔跑或牧民们在草原上放马等。如此与标准答案极相吻合的句了,令看题者高兴,出题者欣慰…  相似文献   

4.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背景的变化,中国现代学的原有经典和名正日渐对他们失去吸引力,这和这些作品本身艺术魅力的匮乏不无关系,同时也与我们过去对它们的评价偏于艺术以外的角度有关。章对此种现象的产生及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我担任一年级《人自然社会》的第四节课了。前三节课的教学,让我对学生有了最初的了解:见识广、爱提问。今天是第四课《男孩和女孩》,课堂上,又不知会发生怎么样精彩的瞬间呢?  相似文献   

6.
袁隆平院士曾说:“我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因为在学正负数的时候,我搞不清为什么负负得正,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记住就是’.学几何时对一个定理有疑义去问,还是一样的回答.我由此得出结论:数学不讲道理,于是不再理会,学数学兴趣一直不大,成绩不好.”从他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讲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引入时,如果不讲原因,甚至只简单的让学生“记住就行”,那会对刚刚系统接触数学的七年级学生今后学习产生多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完全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我以前认为情感态度在教学设计中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每次在教学中实施起来也有种不着边际,假大空的感觉,因此也就未能让学生受到真正的情感态度教育。真正让我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是从上了六年级下册的一堂课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的培养。每一个学段都明确提出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很重要,平时教学中也发现学生这方面能力很薄弱,儿童创作时更多的是自由随想。结果发现他们想的和画的并不是那么富有想象力。于是笔者思考:制约想象力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教师如何真正的挖掘儿童的想象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影响想象力的因素,即儿童对想象对象的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程度。具备了这三个因素就能让想象变的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就能给儿童搭起一座通往想象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6年前的7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刚刚落下帷幕。我在整理新生资料的时候,有位家长领着一位小男孩出现在我面前。经过询问得知要为孩子报名入学,再看看他带来的户口簿,知道小男孩叫亮亮,刚满5岁。我以孩子不足6周岁和招生名额已满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但那位父亲并不甘心,要求见校长,无奈之下我只好带他面见校长。来到校长室,亮亮的爸爸对校长说,他为了培养孩子专门辞职在家,教孩子识字、算术、武术,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主动说、善于说呢?一、创设情境“诱说”。创设富有儿童生活情趣、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是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一课时,书本上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用课件创设了一个“逛农场”的情境。上课一开始就带学生到“农场”去参观,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起来,参观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许多农场里的数学问题。二、矛盾冲突“激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听了一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课。课中,教师让学生完成P17的最后一题(如图一): 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大部分学生还没看清题目,教师就急忙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讨论解法,紧接着教师又提示着: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普通高中一年级新课程全面实验已经一个学年了,体验和回味新教材,心得颇多,感悟很深,从课本到讲台、从课堂到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仔细品味,无不体现一种"新"的感觉。对于新课程、新内容,用新思路、新方法去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课程,钻研新教材和梳理知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在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的新课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种对话关系,本文拟就后三种对话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矛盾”对话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至少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情趣。但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意义的获得(即读懂了什么),使得对话仅在认知层面上进行,难免会变得枯燥与…  相似文献   

16.
何谓“亮点”?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亮点?《小动物过冬》(苏教版语教材国标本二年级上)一课有一道练习题:“动物过冬有各种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给大家说一说。”有位老师前后两次上这一课,对这一练习的教学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词语盘点”教学的“三境界”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个主题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设了“词语盘点”。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忽略语文课堂上“审美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钢琴演奏,是当代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演奏钢琴,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钢琴演奏技巧,是每位钢琴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钢琴的演奏除了要掌握娴熟的技巧,还需要演奏者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恰如气氛的音乐情感。本文主要是从钢琴教学中的“三情”为基点,着重剖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演奏钢琴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8页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通过让学生动手翻牌,得出了“不可能做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