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其文化源远流长。对联及对联相关的文化更是流传之今,而且生生不息。语文教学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对于对联及对联文化,我们语文教师也应做相应的教学与引导。一、关于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从秦汉之前出现的对联雏形桃符,到五代十国出现的春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按其内容可以分为春  相似文献   

2.
“对联世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常见的主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收集各类对联.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再交流、汇报。我在一个班级按照老方法上课,学生虽然收集了大量资料,但是通过交流发现,他们没有思考,没有分析,有的学生从网上直接下载资料却没从头到尾读过一遍.还有的学生抄错了字读错了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对联渊源流长,浩如烟海,其中文学对联不乏佳作。这些对联不仅含有丰富的作家作品知识,而且与中学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倘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文学名联,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用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来介绍李白的字号、性格为人以及诗歌风格;在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用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来介绍杜甫字号、草堂以及诗歌价值。可谓一石三鸟。 笔者收集了一些文学名联,并作了一些教学尝试,现具体谈淡文学名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对联来介绍作家生平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本单元"语文七色光"共安排了四项内容.第一项是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比较组词,填写恰当的词语,用打比方补充句子;第二项是日积月累:积累与风景相关的对联;第三项是知识窗:介绍山水风光的由来;第四项是窗外事:收集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朗读和欣赏.  相似文献   

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联独特的艺术形式,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一向为大众喜闻乐见,要是能巧妙地把对联艺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本文从巧借对联学汉字、巧借对联学修辞、巧借对联学课文三方面,谈谈如何变对联为语文教学所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说过:"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对联,雅  相似文献   

7.
一、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两语相对,应用性极广的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的文学样式。虽然目前语文教学大纲对对联知识并未作学习规定,教材也未把对联知识作一种文体知识进行介绍,参考资料中也不重视对联,中学语文老师也较少提及对联,但这并不表示对联不重要。我认为中学生学习对联知识很重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对联用对联、教学生写对联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联一直有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具一格的表达形式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渐渐被人"冷落"。本文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对联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短小精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说明深刻的道理。近年来,对联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个盲点,鲜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联,故学生对对联知之甚少。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进行渗透教学,就显得十分必兽.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9月18日,通辽市实验小学和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进行了同频互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的同课异构。一、设计目标与流程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高红霞老师的教学目标是:1.积累对联知识,背诵对联。2.完成趣味语文知识。3.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辽市实验小学刘志双老师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熟练朗读回文句、回文联及带有多音字的对联。2.感受对联的节奏美、对称美及大致意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对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应当得到积极的利用和开发,并就此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对联在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导入中用对联激发求知兴趣,用对联导入新课,可导出作者、文体、时代背景、主题内容等,并借助多媒体将对联内容、相应图景展示在屏幕上。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利用"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导入,  相似文献   

13.
左修忠 《湖南教育》2004,(23):33-33
去年放寒假,我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别的假期作业:抄对联、赏对联、写对联,让学生在假期广泛参加实践活动,积累对联,然后在开学后举行对联鉴赏、交际和书写活动。  相似文献   

14.
对联艺术是一种浓缩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将对联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不但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凝练生动,创新和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一、运用对联生动导入新课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往往能  相似文献   

15.
从背书、练字、对对联、写文章、加戒尺的私塾教育,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填鸭式"教学,再到如今提倡的"生本"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在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体裁。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充分展现了汉字简洁优美、内涵丰富的特点。为了从对联这一经典文化形式中学习语言,我带领孩子一起开设了对联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对联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诵读对韵《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是古人学习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读起来朗朗上口。为  相似文献   

17.
对联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应用广泛,旋律优美,形式活泼,概括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懂,广为大众喜爱。秉承"古为今用",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对联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普及对联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语言魅力的对联与语文教学也息息相关,首先,借助于课文中引用的对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深切的感受到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再次,借助于对联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获得欣赏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对联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人们喜爱。对联的构成要素离不开语文的基本内涵,即汉语的音、形、义以及文学性等等。将对联的赏析引入语文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具有诸多的美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古今名联进行教学,以吸引学习兴趣、加深课文理解、提高鉴赏水平、培养语感能力、积累写作知识.本文论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联的运用谈几点个人的尝试和看法,求教于大方之家。一、运用中学语文课文中现成的对联,把握文章中心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文章直接引用了前人的对朕,而且这些对朕在文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抓住这些对联讲情讲透,也就抓住了全文的思想脉搏.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毛泽东同志引用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