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基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常常看到一些少儿运动员,身体条件很不错,但一跑起来动作就变了形,有的左右摆臂,有的弯腰含胸,动作很不协调,而且多数成绩不理想。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动作不规范所致。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培养走跑的正确姿势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理特点,他们的大脑皮层中枢神经兴奋占优势,易扩散,以直观条件反射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坚持以  相似文献   

2.
孙峰 《体育教学》2007,(4):55-55
在短跑的教学中,"终点冲刺跑"的技术教学十分重要,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学生在比赛和冲刺跑学习中容易出现跳起压线的错误动作,这是学生认为跳起压线可以提高压线速度造成的。这个错误动作的纠正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他们进行引导,改变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为更好改进"终点冲刺跑"技术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项目,掌握好正确的途中跑技术,不单给人一种摆动舒展,轻松自如,省力又快的感觉,而且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根据多年的短跑教学训练实践,结合我院短跑运动员的实际,认为在短跑途中跑训练中加强“以髋为轴”和“以肩为轴”快速有力的摆动技术练习,能有效地改进途中跑技术动作,增强跑的动作经济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短跑成绩的提高,对今后短跑教学和训练起一定的参考作用。一、摆动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跑是人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基本活动能力,在跑的教学训练前,基本上没有跑的技术传授,特别是短跑,即使通过多年的学校体育课教学,由于动作自幼小形成运动性动力定型,纠正错误动作又比新授正确动作困难得多,加之许多学校还缺乏严格的体育课教学,所以学生进入大学后短跑姿势仍然五花八门,不正确动作层出不穷。如何在较短时间的短跑教学中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谈点个人看法。一、短跑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短跑是人体内力(肌拉力)和外力(主要是支撑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短  相似文献   

5.
王立新 《中华武术》2007,(12):48-49
短跑的专门性练习是掌握和提高短跑专项技术和成绩的重要手段,是初学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较快地掌握短跑技术所采用的主要练习方法。常用的专门性练习有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练习与短跑技术动作结合得并不是十分紧密。跑的动作结构包括腿部的后蹬、摆动、着地缓冲动作、上体姿势和摆臂以及髋部动作,是支撑与摆动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其动作过程为:着地缓冲→后蹬→后摆→前摆。笔者通过对短跑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对短跑专门性练习进行了设计与改进,并且经过多年的教学与训练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如何正确判断学生的技术动作 (一)教师必须对合理技术有一个正确的概念 例如,在短跑途中跑教学中,教师应了解途中跑时应有的躯干姿势、用力顺序、后蹬角度、摆腿结构、脚落地的方法、摆臂的方向和幅度等各项规格。当然,田径运动的项目较多,技术动作各不相同,尤其在田径运动飞跃发展、技术要求不断变化的今天,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积极钻研,努力掌握运动技术的规律,提高分辨学生动作正确与错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途中跑是短跑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技术结构最稳定的跑段,并且它在体育教学大纲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中、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因此,途中跑的教学是短跑教学中的重点。正确掌握途中跑技术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也是每个体育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和业余训练中,笔者通过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较好、较快地掌握途中跑技术动作,并且有效地提高了短跑成绩,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短跑训练过程中,首先在抓好动作技术的的题下,再进行运动量的训练,而运动量的训练,也要科学地安排。一、跑的正确姿势培养,用5厘米宽的橡皮带、拴在腰部,另一头应固定,作跑的摆臂,摆腿后蹬等练习,在此基础上,再行进间练习,然后进行起跑、疾跑、途中跑及终点冲刺动作训练,逐步使动作达到定型程度。二、在短跑训练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动作进行反复练,例如,短跑的起跑、疾跑、途中跑及冲刺跑四个阶段中,途中跑是关键的技术,有些业余教练员,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往往花大量时间去练起跑、终点冲刺  相似文献   

9.
在田径运动中,短跑是主要竞赛项目。对于高中生,短跑训练并非只是简单的跑一跑,而是蕴藏着更多的技术要领。短跑需要较强的身体爆发力和协调性,而跑步姿势不对、重心不稳、变换不迅速、起步太慢,都将直接影响成绩。现就提高短跑成绩的训练要点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的短跑动作按规范、标准的模式编写,有的比较复杂,传统大纲式技术教学就象蜻蜓点水,动作没巩固和定型就到下单元学习。文章讲述的简化技术教学只是相对而言,只是对成绩影响不大又比较复杂动作简化,如起跑姿势,压线,弯道跑。从而实现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一、正确的技术动作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3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1.5米的优势。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7~12岁)的儿童正处于速度发展的敏感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黄金时代,抓住这一有利阶段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学和训练,就能及早地发现和培养短跑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动作是单脚蹬地不完全,重心下坐,出现俗称"坐着跑"的现象。在此谈谈笔者对出现"坐着跑"现象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方法。一、如何界定"坐着跑"动作姿势及产生原因跑的完整动作是由单脚前脚掌着地支撑与另一腿折叠腾空前抬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单脚支撑完成蹬地时,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充分伸展,上体稍前倾。学生在短跑练习中,出现"坐着跑"的姿势是重心下坐,上体过直,踝关节、膝关节没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摘     
<正> 体育课中的美育教育 (作者:杨臣) 在体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哪些美育教育呢?首先,要进行形体美、姿势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态和动作姿势,通过动、静交替和动、静结合的训练,培养学生形体美和姿势美。其次,要培养学生动作美。教授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在走、跑、跳、投等方面都能做到  相似文献   

15.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由于注意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一、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强调全面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又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身体姿势。我在教跑时,不只要求他们跑得快,而且十分注意培养他们跑的正确姿势,并把道理讲给他们听。比如,跑时为什么摆臂要屈肘,要以肩为  相似文献   

16.
如何纠正脚跟跑秦纪强脚跟跑是指以脚跟为着地和用力部位的跑步动作,其特点是跑步时缺乏后蹬而造成“后仰跑”或“坐着跑”,也是短跑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一、产生原因(一)跑步的技术概念不明确;(二)踝关节力量差。二、纠正方法(一)讲解和示范正确的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17.
跑不仅是一项人们最早学会,最容易学会的运动项目,而且又是最难学好,最枯燥无味的运动项目之一。因为跑这种技能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人会走之后,无需经过专门学习,自然就会过渡到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跑又是最难学好的运动项目,因为大多数人,在接受正规的短跑教学、训练之前,已跑了十多年,很多错误动作已牢固定型,  相似文献   

18.
短跑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和终点跑(撞线)四个紧密联系的部分组成。全程跑的成绩取决于起跑的反应速度,起跑后的加速,保持途中跑高速加速的能力以及终点冲刺压线技术。在指导中学生运动员学习短跑技术时,经常发现一些较为典型的错误动作,随着训练水平和跑的能力提高,这些错误也会随之纠正。下面就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在学习短跑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及纠正方法加以阐述,其目的就是找出缺点,纠正错误,为今后中学生运动员在学习短跑技术时少走弯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走的姿态、速度和力度体现出一个人的力与美。儿童入学前都会走路,但是走的姿势不一定正确。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认识正确的走路姿势,养成正确的走路习惯。水平一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和走的正确姿势,重点是脚的着地动作、上肢姿势和上下肢的配合,特别强度抬头、挺胸、直腰,重视培养良好的身体意识。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编的《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水平一一年级"有趣的走"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走:自然走步练习,各种姿势的摆臂走;游戏:头顶书本走,其中教法提示中提到的游戏将书  相似文献   

20.
“坐着跑”是速度跑教学和训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易犯性错误。如果在教学和训练中,不注意及时的纠正,对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掌握跑的基本技术,提高跑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产生“坐着跑”的原因,大体受技术上的错误和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技术上的错误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