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点击】“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解决方案】记叙了“我”买了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占雪英自豪。”“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 一、为什么“普通”和“伟大”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品格可以表现在同一杰出人物身上?“普通的人、伟大的心”这个主题深刻在什么地方?二、文章是用哪几件事情来表现彭德怀元帅“普通”的,也即平易近人的生活风范和伟大的精神品德的?三、文章所写的三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四、文章的总体结构如何?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最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我敢肯定,语言幽默诙谐、生动俏皮,看后让人顿生情趣的文章最讨大家的喜欢。在平时乃至中考作文中,如能让文章充满幽默诙谐,同样会赢得老师的好评。那么,在文章中打造幽默诙谐的方法有哪些呢?一、大词小用即把常常用于重大事件、庄重场合的词语套用在一些小事件、小场合里,从而构成幽默。如:究竟在哪里买房,爸妈举棋不定,决定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隆重地邀请我这个党外“民主人士”参加。在1∶1的情况下,我这神圣的一票投向谁,当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难怪这几天老爸老妈争相找我套近乎呢。“政治局扩大会议”、“隆重”、“邀请”、“民主人士”等都是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词语,这[创新方略]些大词小用,把这一家人的生活写得分外形象生动。二、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也有人称之为“词语移色”,就是将在常规情况下用于褒义的词用在贬义语境里,或将贬义的词用在褒义的语境里。如,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开始,我读的是带拼音的童话书。年龄稍长,我便“胃口膨胀”,开始了“阅读扩张”:获奖作文、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我心甘情愿地将省下的钱一次次被书商“掏”去。“膨胀”、“扩张”这些贬义明显的词,在此用来形容“我”读书兴趣和品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4.
1979年数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著名的世界难题——“四色问题”——震动了整个数学界。实际上,在目前阶段,所谓“机器证明”还只是处于“用机器对命题所可能列举的所有情况,都毫无遗漏地予以验证”这一阶段,因此,严格地说,“四色定理”的获得证明,还是离不开“数学实验”。其实,“数学实  相似文献   

5.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有的文章主体部分是写一件事,其余部分写的是与主体部分的那件事相关的辅助内容。遇到这类文章,您可指导孩子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用这种方法分段时,必须先弄清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这件事的发生到结尾部分作为一段。再看除去主要事例,其余部分还可以怎样分段。如下面节选的《相片》一文,写的是“她”偶尔看到一张记录南京大  相似文献   

6.
《羚羊木雕》情节跌宕起伏,文章一开头就用妈妈的责问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由此展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时不妨从情节入手,通过分析人物心理,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底蕴。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段里的三件事情:穴1雪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这是上星期的事。穴2雪“我”送好朋友万芳羚羊木雕。这是昨天的事。穴3雪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这是今天的事。如何把发生在三个时间段里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谋篇布局是很关键的。作者从妈妈的追问写起,把第三件事作为文章的主线,总体上运用的是顺…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可见,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将作文“镶嵌”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浸泡”在浓浓的生活“汁液”里。用生活的方式写生活。学生的写作才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爱如茉莉》是一篇语句平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心急如焚地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文章笔触细腻,选材典型,文中通过一些看似平淡却感人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挚爱。  相似文献   

9.
《全神贯注》以细腻的笔触 ,从修女像、忘朋友 ,从正侧两面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文章的字里行间也都蕴含着“全神贯注”这一中心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品词析句 ,赏读课文 ,从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学生对“全神贯注”这一意思的理解。一、整体入手、品词析句、正面理解1 自由读课文。用一句话带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直奔重点 ,小声读课文第 2自然段 ,思考哪一句话能集中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板书 :像喝醉酒。识记“醉”。)3 罗丹的哪些动作神情最能体现他全神贯注地工作 ,你是怎…  相似文献   

10.
在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理论的杂贷铺里,有一件名之曰“灵感”的宝贝。据说,这件宝贝玄得很,象“电光石火”那样,“稍纵即逝”。只有把它“及时抓住不放”,才有可能“写出比别人高一手的文章”。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时的思维活动,果真在于“灵感”吗?剖析这件被林彪祭在空中、借以吓人的宝贝,有助于我们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在文艺领域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批判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必要性,对于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星期天,我带女儿参观博物馆。女儿一进博物馆,立刻被一件件精美的出土陶器迷住了,她边围着陶器反复看来看去,边不停地拍着小手惊叹地说:“哇,真漂亮!”回到家里,女儿便缠着我问:“这些陶罐是用什么做的?怎么那么漂亮?”简直成了十足的陶器迷。我告诉女儿说:“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也都是土陶,有人有马,还有洛阳的唐三彩,比这还漂亮呢。”女儿说:“我们也做一些行吗?”我高兴地点头答应了。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小学生》2006,(7):95-95
最近,考古人员在新疆发现了—件物——“习字残片”,一张纸上整齐地用毛笔抄写着五言诗《咏鱼》。专家经过研究说,这是一个唐代的孩子所完成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习分辨课文内容主次,使阅读能抓住重点,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汉要帮助学生在“读”中理出信中说了哪四件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件事中“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了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帮助学生分辨主次: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一步一步说清楚的。另外,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弄懂文中关键的句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学能力。 《再寄小读者》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作家冰心写给少年朋友的一封信,教学中,应在学生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消化“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重点段落,比如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四件事,而第三件事”怎样练习作文”则是本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作者写得最细致、最具体的地方,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在  相似文献   

14.
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到的事物就是储存在记忆里的事物。它把所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与所想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文章里写进了联想,就可以使文章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使思想感情得到充分表达,使文章更形象、生动,中心明确。大纲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指出:逐步做到要有“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重视了如何用联想法描写事物的序列性片断训练。一、相似联想观察时找出两种事物在形态或性质上的相似点,用比喻手法写。如第十一册《草原》一文写草原上的河时有句话:“…  相似文献   

15.
果戈理是一位大作家,他的代表作《死魂灵》一出版,就震撼了整个俄罗斯,如今,这部小说已成了文学经典。据说,果戈理有一件神秘的宝贝,有了它,大作家就有如神助,灵感源源不断,文章频频出笼。大家都很想见识一下这件“宝贝”,遗憾的是,谁都没能见到。有一次,果戈理请一位朋友吃饭。两人说说笑笑,来到一家环境幽雅的酒店。服务员递上一份菜谱。果戈理打开菜谱,猛然瞪大了眼睛:“啊!多么好听的菜名!”他情不自禁地掏出一个精美的本子,拿出笔,便旁若无人地抄起了菜谱,边抄边赞叹道:“太好了,太有用了!”连菜都忘了点了。那位朋友被冷落在一边,虽然…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读了一篇四年级小学生的习作《我帮妈妈拖地》,短短百余字的文章就用了8个“拖”字。我困惑:拖地这件事。怎一个“拖”字可以表达?是哪项训练的缺失,使我们的学生习作步履维艰,动词运用如此贫乏?  相似文献   

17.
想作文     
这月的作文又要交了,而且又是非命题的。唉!从昨天晚上我就开始构思,要求内容新颖:“一件小事”,太不吸引人了;“一节课”,好像也不精彩;用“我喜欢”或“我的”开头,好像以前都写过了。苦思冥想了半天,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相似文献   

18.
“数码相机”专栏中的文章总是那样的充满生活气息,又总是那样情趣盎然,因为那是孩子们用异样澄明的眼睛看到的生活本真,而且又经过他们天真无瑕的心灵“快门”的闪光定格,正所谓去芜存菁,点石成金,“魅力四射”。喂鸡本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在一年级小朋友陈天陆笔下却变得“真有趣”。小作者还仿佛听到了母鸡间道谢的声音呢!邬丹妮的《我和乌龟》很生动地描写了她与小动物乌龟“都都”的故事:小乌龟给她带来了许多新奇和快乐,但小乌龟却不适应人类的豢养,终于“很快就饿死了”,小作者伤心不已,甚至做梦都见到这只可爱的小乌龟。这篇作文有…  相似文献   

19.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 ,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 ,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一个设问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 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三句话 ,话中有话 ,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 ,突破教学的难点呢 ?一、初读 ,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伊始 ,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 ,用“·”画出重点词语。学生读后 ,画出“直”、“哪儿………  相似文献   

20.
16岁那年,我初中毕业,考入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的机械科。这是一所小有名气的学校,它的前身是国民政府办的中央工学,抗日战争时才西迁重庆,主要为当时中国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我自己以能考上这样的学校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可第二年,发生了两件对我一生颇有影响的事,因而改变了自己早先热爱的专业方向。1952年全国放映捷克斯洛伐克电影《水堤》,我看后写了一篇观后感。当时不知天高地厚,就把文章寄给北京的《大众电影》。过了三个月,我自己也忘了这件事。有一天,收发室通知我去领汇款单,才知道我的稿子发表了,让我去领稿费。我至今还记得那期刊物的封面是田华同志扮演白毛女的照片。这件事虽不大,却引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后来我看到一本刊物上讲关于汉语中“着”和“了”的用法的文章,我觉得它说得不全面,于是就在阅读中(当时喜欢在阅览室读各种报刊)搜集不少例子,写了一篇《也谈“着”和“了”用法》的文章,大胆地寄给当时著名的语文刊物——北京的《语文学习》,不久收到该编辑部一封回信,信中除充分肯定文章的内容外,还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因为当时毕业在即,还有教育部决定我们重新再参加一次高考,所以我就没有再去考虑修改文章了,但我一直把文章和信放在身边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