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国瑾  魏雷 《教育》2012,(30):60-6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尤其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参与教育的结果。其实,  相似文献   

2.
现在已是网络社会信息化时代,大家都更知道家庭教育重要了。首先是如今进入少子时代,独生子女了,一般家庭都是四二一结构,孩子是少了,但期望更高了: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个孩子,一切的一切为了一个孩子的一切,一个孩子独自承担了以往几个孩子共同承担的期望。其次是父母进入忙人时代,现在社会处于特快加急提速状态,年轻父母工作忙生活忙甚至休闲也忙。于是父母非常重视家教,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发展平衡、能力较强、健康快乐的孩子,都尽一切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科学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能否顺利成人,乃至成材,环境很重要,我们幼儿园教师如果具备了一定的幽默素质,就较容易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潘泽群 《教师》2013,(25):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5.
杨健 《教师》2012,(13):97-97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这些在家里受到父母百般呵护,受到爷爷奶奶娇惯溺爱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旦进入幼儿园,便由原来单一的家庭生活转变为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转折,这个转折会使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文教育。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乃是实现三位一体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采取恰当的措施,保障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让我们用"心"来爱孩子,"教""育"成"人"。  相似文献   

7.
学校,家庭需要为一个孩子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且需要三者保持恒性的教育温度,少了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教育。老师和家长需要用心保持教育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儿童成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避风的港湾,是孩子最依赖的地方.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的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所以,在一切社会生活中,家庭因素对儿童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研究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因素,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从多视角剖析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立的担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社会中谈论孩子自立的话题已经很多了,但在我们的家庭中,孩子的自立与社会的现实却有较大的反差。一些家长把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都“承包”起来,一些孩子也比较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所给子自己的一切。家庭中缺乏对孩子进行自立教育的状况令人担心。  相似文献   

10.
帅晓菊 《广西教育》2011,(31):25+58-25,58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家庭收获快乐”是我校坚守的办学理念。我校教育教学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展开,一切校园活动都体现并向社会传递着“家庭拥有健康成长的孩子就拥有快乐的源泉”的教育诉求。为此,我们在定位学校发展方向、教师培养、学生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谋划,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更新知识、全面接受信息的时代。这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以应对一切新的变化,适应社会。同时这也对我们的父母、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突出,比起他们的父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探求的欲望也更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2.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无疑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努力开展好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开展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且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三者的优化组合,以期实现成功的国民教育。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无疑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发面的共同努力。传统教育观更重视学校教育,但现代意  相似文献   

13.
陈英 《生活教育》2014,(10):92-93
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不但要有老师的努力,还要有家长的支持。我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了家长的环保意识,与家长一起引导、教育孩子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我园还努力发挥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把环境教育带进社区,让一个孩子牵动一个家庭,让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让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4.
剖析“家庭教育缺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日益严重的趋势。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作为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孩子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一切为了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里两个或几个成人照看着一个孩子,不少家长理解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食品、衣服、生活环境等,往往忽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缺乏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恰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基本品德,然而,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了社会的主体,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我膨胀意识,致使多数孩子在一切活动中都以自己为中心,幼儿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自私、霸道、任性、脆弱缺乏同情心与爱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之一维吉尼亚·萨提亚的理论,分析了原生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中扮演重要角色。"问题家庭"和"教养良好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通过四个维度区分开来:自我价值感、沟通方式、规则以及与社会的联系。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良性的家庭系统,努力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孩子进行友好的沟通、建立弹性的规则并与社会维持开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柴先亮 《农村教育》2006,(11):42-43
胡锦涛主席指出:“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祖国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孩子的健康幸福地成长,已成为全党全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培养教育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呢?笔者体会:一是教育的观念要转变;二是面对现实应看到局限教育的弊端;三是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实现家庭素质教育;四是努力培养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养成教育的现状(一)家庭养成教育的现状未成年人是指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在我国约有3.67亿,他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之中,必然要接受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全方位的影响。由于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空间,它具有权威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等特点,因而家庭是学习的摇篮,成为养成教育第一所学校,父母便自然成为养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形成孩子的性格和行为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亲的态度儿童性格和行为包办代替、支配孩子的一切孩子就形成消极、服务、依赖、缺乏独立性父母对子女溺爱…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一个人有了自信,就会克服一切困难,从而战胜困难。如果孩子有了自信,就会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有了自信,就会教好书,育好人。父母有了自信,就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