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北川县片口羌族藏族乡小学杨进国):小学语文第十册《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课本上对“应”的注释是“大概”.依此注释,全句大意为“大概是主人爱惜苍苔,怕我把脚印留在上面”.如果注释为“应该”,诗句大意为“我应该爱惜苍  相似文献   

2.
拜读陆愚同志大作《从“谢公屐”想到<游园不值>》一稿(载本刊1991年第四期),很受启发,得益不少。据我所知,对“应怜屐齿印苍苔”这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诗句的争论,一般都集中在“屐齿”是印在园门内的苍苔上,还是印在园门外的苍苔上。陆同志的见解颇有新意,首次提出诗人“穿着笨重的齿屐翻山越岭,艰难地在长满青苔又非常滑的崎岖山  相似文献   

3.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诗句,目前一些流行的选本有以下几种解释: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宋代绝句赏析》把“怜”释作“哀”,并且说“这里不应当是园主人‘哀’而是游园者为自己把屐齿印在苍苔之上而感到的‘哀’”。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唐宋绝句选注  相似文献   

4.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这首诗开头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怜"字值得推敲.怜什么呢?从句法来说,怜的对象是屐齿,但是,屐齿有硬度,大概不用太多怜惜.怜的对象应该是"苍苔".  相似文献   

5.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相似文献   

6.
【源出】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语译】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给我踏上鞋印子吧?轻轻扣打篱笆门,好久也无人来开。可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一枝鲜艳的粉红色的杏花还是伸出墙来。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林同志的《怜”苍苔,还是“怜”屐齿?——我对“怜”字的训释》一文(见《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第五期),颇受启发。我不辞浅陋,也来谈谈这个“怜”字。“怜”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要掌握一个词,首先就得理解词义。“诃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因此,词汇中就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字典、辞书就  相似文献   

8.
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教过《游园不值》这首诗,诗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解释———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这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青苔上留下脚印,所以我轻轻敲那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教学参考书上这一答案早已熟记于心。多少年来就这么理解,就这么教。也许是参加“作文个  相似文献   

9.
羽佳 《良师》2003,(12)
语文课本中选录了一些古代诗歌,其中有一些难解的字词。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呢?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句的意思,再联系诗的背景来考虑,这样才能正确地领会诗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这里的“坐”,不作动词“坐”讲,应理解为“因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间”字不能译为“中间”,应该读作“jiàn”,理解为“隔开”的意思。“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应”根据诗人去游园时的心理,可理解为“大…  相似文献   

10.
林老师的大作《“怜”苍苔,还是“怜”屐齿?》(载贵刊1992年第五期,下称《怜》文)认为,《游园不值》一诗中的“怜”字“应该训释作‘担心’最为妥贴”,翻译起来也“显得词顺意达,方是诗人本意”。粗看似乎颇有道理,但笔者思量再三后,觉得实在不敢苟同。其理由是: 1.《怜》文所用的训  相似文献   

11.
学古诗的句子中结构一般与现代汉语相同。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桥夜泊》),七个字,三个主谓词组,均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由于古诗讲究格律,注重凝炼,常常出现一些特殊句式,以省略句和倒装句多见。先说省略句。句子省略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象,但古诗中的省略要比现代汉语普遍得多。因为诗人既要考虑用极为有限的字词,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情感,又要考虑到服从格律中关于节奏整齐定型的限制。省略句中主要的有句子成份的省略和介词的省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游园不值》),省略了主语“我”;“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承前省略了主语“蝴蝶”。这种情况很多。“横看成岭侧成峰”(《题西林壁》),这句把“横看”的宾语“庐山”和“侧”的中心词“看”(谓语)以及“看”的宾语“庐山”都省掉了。  相似文献   

12.
贵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刊登的《朴实清新春意盎然》一文中把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第一句译为:“多可惜呀,那片苍苔上留下了我的鞋印”。我认为,这样讲不符诗的原意。从全诗看,诗人游园,“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应是主人“怜屐齿”之“印苍苔”,故柴扉“久不开”,而不应是“多可惜呀,那片苍苔上留下了我的鞋印”。从诗的第二句看,第一句的意思应是:主人爱惜花园,怕我在青苔上留下鞋印。  相似文献   

13.
红杏出墙来     
江南的早春季节,最能想起来的,便是这首小诗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绽放的红杏,混着朝露,从墙里伸展到墙外,在那静静的小村里,在那幽幽的小巷里,可以想象那是多么优美的情景了。  相似文献   

14.
一首好的写景诗成功之处并不在于优美、华丽的语言 ,而在于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 ,自有名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正是以独特的意境博得历代大家的好评 ,其独特的意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共四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脱胎于唐代吴融的“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还独愁”和宋代陆游的“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头”。然而三首诗相比 ,叶诗为优 ,因为它做到了以少总多 ,含…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从“谢公屐”想到<游园不值>》一文(载《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4期),觉得该文有些说法值得商榷。作者提出:“谢公屐’,又名齿屐,是晋朝诗人谢灵运创设的登山、下岭、履平地的三用木屐……履平地时不用屐齿。”据《南史》、《宋书》等史书以及《辞源》《辞海》等工具书所载,谢灵运系南朝宋人,《南史》、《宋书》均有《谢灵运传》。由此可知,谢灵运并非晋朝人。所谓“三用木屐”,也不宜径直断定为谢灵运所“创设”的。《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辞海》“谢公屐”条:“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木屐。”一说“常著”,一说“常穿”,均无“创设”之义。其实,“屐”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西汉史游的《急就篇》也提到了  相似文献   

16.
胡秀瑾 《现代语文》2006,(11):29-30
叶绍翁,南宋名诗人,以七绝称。他的《游园不值》一诗古今传诵,备受称道。诗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特别是诗的后两句,可谓家喻户晓,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广为引用的名句。这两句诗并不是叶绍翁的原创,前人咏春色而以红杏出墙亦不少。如与作同时代的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偶题》:“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陆游的《马上作》也曾写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之句。  相似文献   

17.
指瑕二则     
一、“策”《初中语文基础训练》(安徽教育出版社)第五册23页说“策”为会意字,欠妥。“策”本义是“马鞭”,现在“鞭策”之“策”即取此义。《说文解字》上说:“策,马垂也。从竹束声。”这一解释,有力地说明“策”应为形声字。  相似文献   

18.
春来杏花开     
南宋叶绍翁有名诗《游园不值》曰: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个城市,倘若一个园子如海南,如三亚,长夏无冬,四季喧哗;另一个园子如北极如南极,有自然物质运动,有生命奇迹发生,却冰冷无花,寂然萧然,常人不敢光顾,那不叫市民恐慌才怪。一  相似文献   

19.
在古诗剑作中,有这么一种特殊而有趣的现象:一首诗往往脱胎于前人所作,但因超越了前人而成为传世佳作。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便是一例。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最后两句互为因果,互相映衬,极其形象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色,诗意蕴藉,富有哲理,历来被誉为写景名句,为后人所传诵。其实,这首诗的景色早在唐代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中出现。请看:“一枝红艳出墙头,墙  相似文献   

20.
《送东阳马生序》里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其中的“冠”怎么读?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4年10月第3次印刷)、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11月第9版,2003年11月第1次印刷)都注guàn,笔者认为应注guān。“冠”是多音字。读阴平guān时,表名物义,如“免冠”“树冠”“冠心病”“弹冠相庆”“怒发冲冠”的“冠”;读去声guàn时,表动作义,如“弱冠”“及冠”“冠军”“沐猴而冠”“勇冠三军”的“冠”。(参见《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样的音义对应,古今一致,没有异议。所谓“加冠”,从字面上讲,正如教材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