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实施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本文就教学“生成”的概念认知、教学“生成”的势必兴起、教学“生成点”与案例,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体验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作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知道“生成性资源”不会凭空而至,却往往会稍纵即逝。那么,面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相似文献   

3.
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作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然而,我们知道“生成性资源”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往往稍纵即逝。那么,为了课堂的精彩,面对“生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的生成分为“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戍”。“非预设生成”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更真实。如果在教学时,我们能预设全面,主导明确,善于捕捉契机,并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课堂就会因关注生成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对生成性教学的研究,既有“教学意义”上的探索,也有“心理意义”上的研究。国内学者立足于对生成性教学的基本认识,从多方面展开了对生成性教学的研究,但在研究中存在着“泛化”、“浅化”、“偏化”、“窄化”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授受知识的过程,它还应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思考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达到“预设”.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相似文献   

7.
曹海燕 《考试周刊》2011,(74):56-57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是目前实践层面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说,“预设”与“生成”有着共同的本质.“生成”是一种“即时性反思”的过程。辩证地看.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成功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更其实意味着“充分的预设”。而不是想当然地“去预设”,充分的预设既有量的限定。又有质的规约。  相似文献   

8.
从实践的层面上论述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预设”中产生“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非预设生成”为学生、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教学正如火如荼开展,但有时课堂教学不能生成也要生成,使生成性教学走入了误区出现把“自主”变成“自流”、把“合作”变成“合坐”、把“探究”变成“标签”、把“活动”变成“表演”、把“对话”变成“问答”、把“上”课变成“背”课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人到了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在实践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预设”和“生成”对幼儿发展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在教育过程下可以转化的特点。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我们对如何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通过实践有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在此与大家分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面对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课堂的“生成”应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就是老师、学生、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或“达成”新的教学效果呈现。课堂生成,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体现,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获得了双丰收,必定在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表现;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那在生成的环节中必定会无动于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看重课堂生成,必须追求课堂生成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以来,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然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杂乱无章,教师该如何有效捕捉、筛选、利用这些生成资源?笔者以案例的形式,对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通常是指课堂上出现的教师课前意想不到的或“节外生枝”的情状。关注学生生命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生成;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就应该重视课堂生成。把握课堂生成。必须从“精心预设,预约生成;善于倾听,促进生成;尊重差异,呈现生成;依据目标,调控生成”等四个方面着手,以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预设”和“生成”都很重要,如何让它们在化学课中齐放异彩,文章从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生成性”的教学方式被看成是深度学习的标志。在中小学校的生成性教学课堂中,师生共在共构的生成共同体没有形成,师生在生成中的“对话”深度不够,教学实践陷入困境。其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实践偏离了生成性哲学思想,既对生成的主体结构存在误解,又对人的反思批判特质把握不准。中小学校要实现以生成性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不仅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构建“生成”共同体;还要准确认识人的反思批判特质,培养学生反思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17.
生成与预设是一组对应的概念: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精彩的生成;期待更多的“生成”精彩,就应该在备课时做精心巧妙的教学预设。“退”与“进”是一对相反的方向词,没有“退”何来“进”?“退”是“进”的基础,“进”是“退”的需要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性情学说”是“人的两种生成”的混合物。但由于儒学理论的实践品性,使它在对人的哲学生成的追问上,小心翼翼,步履维艰;对人的现实生成的追问,又不肯过多承认人的现实要求。结果即否定了人的现实生成,又阻隔了对人的哲学生成的深究。其中偏差与价值共存,迷茫与清醒同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应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精心备课,充分预设,为“生成”提供丰厚的底蕴。教师还要独具慧眼,在课堂上迅速判断学生问题的价值,更要能够敏锐感知“生成”,并依情定教,顺学而导,创造“生成性课堂”。  相似文献   

20.
陈东 《教育》2007,(18)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预设中必须有生成,生成又离不开预设。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