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迅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倍受重视的课题。本文通过外国人在日常汉语口语中表达失误的实例,分析他们在汉语语音、语法及语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总结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丽君 《语文知识》2006,(11):32-32
“觊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王力《古汉语词典》释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所引例子为:“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桓公二年》)“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可见,“觊觎”是一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3.
黄文学 《语文知识》2006,(10):34-34
有这样一个句子: “李强在这场比赛中可谓超常发挥,下半时刚被替换上场便接连攻入两球,力挽狂澜,使本队最终以2:0战胜对手。”  相似文献   

4.
“令人”常与其他词语组成兼语短语,如“令人应接不暇”“令人遗憾”等,但在与某些词语的组合中常常出现错误。1、表义重复“令人”即“让人”“使人”,其后自然不能连接暗含“使令”意义的形容词或动词。如: ①在第14届釜山亚运会上,中国女子游泳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  相似文献   

5.
《语文月刊》在2011年第9期刊登了郭锐老师的《"呼之欲出"误用了》一文,在2012年第4期又刊登了胡礼湘老师的《"呼之欲出"并不是"即将出现"》一文。两篇文章都对"呼之欲出"这个成语用法进行了纠误,例举了很多媒体误用"呼之欲出"的句子,我在此就不再赘述,两篇文章共同的观点就是"呼之欲出"这个  相似文献   

6.
刘峰 《语文知识》2005,(9):29-29
“侧目而视”是个容易用错的成语。《语文知识》2005年1期《龚自珍轶事六则》一文中说:“龚自珍性格傲慢,对一般人都侧目而视,遭到很多人的嫉恨。”该句将“侧目而视”理解为“不正眼看人,看不起一般人”,这是不对的。查成语词典,“侧目而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1999年3月28日刊出新闻《重庆庭审虹桥垮塌案綦江万人空巷看直播》。作者在标题和文中两次用“万人空巷”,将它理解为:人们不到外面去,都在屋里呆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成语“万人空巷”来源于宋朝苏轼在杭州做官时,观看钱塘江海潮  相似文献   

8.
“国殇“一词现代汉语口语已不用,书面语也很少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伤亡二三十万人.地震发生后就开始有媒体用“国殇“一词来形容这场人类的大灾难.5月19日至21日全国三天哀悼日期间更是有不少媒体使用这个词.如中央电视台连日醒目字幕:“骨肉相连,同此国殇.……  相似文献   

9.
梁曦 《湖南教育》2008,(8):38-38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地震灾害,一瞬间地动山摇,无数生命在一瞬间被死神吞噬。灾难发生后,整个国家陷入了巨大的悲恸之中。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各大媒体、新闻、报纸、电广传媒纷纷对震灾做出了详尽的报道。这些报道让全国人民对地震灾害的每一个细节有了最具体的感知和了解。在报道中,有一个词语反复而又频繁地出现。这个词就是“国殇”。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及习作过程中出现各种语法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本文特针对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助词“了”的误用进行一系列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鲁迅是语言大师,其用语之高明,倾倒了无数读者。不妨以“匹”宁的故意误用为例,—探其用字之奇妙。  相似文献   

13.
李文芳 《考试》2009,(5):69-69
成语是千百年来人们习用的具有一定含义的固定短语。我们运用成语必须要整体把握词义。否则会产生误解或词不达意。本文就一些常见的易误用的成语及其造成误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江苏经济》2003年第1期刊载的中国青年报社童大焕《对“素质低”论调说不》一文写道: 如果说一个思想者外在的褒贬不需要特别关注,那么一旦深入其思想内核,我们就会惊叹自愧不如。杨伟名关于农村经济的“开放搞活”理论,“社会主义初期”理论等,不都在90年代一一兑现了吗?而他的用自由市场开放一类物资(粮、煤、油)的经济理论,他的“没有百分之百不折不扣的民主”就没有“民主集中制”的政治理论,不是更令人望其项背、羞愧汗颜吗?  相似文献   

15.
《国殇》这篇作品是屈原写的,它反映了屈原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本文分析了《国殇》这篇作品中的战争场面,并总结了写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郭炎华 《英语辅导》2010,(1):142-145
在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因缺乏对英语中的一些文化习惯用语、该语言的思维方式以及英语词汇的内涵外延和新的意义的掌握而导致英语单词的误用。学习英语时,不能为了避免单词的误用而死记硬背单词,而应学会灵活、巧妙地运用单词。本文从英语单词的误用现象出发来探讨一下英语单词的“误用”与“巧用”。  相似文献   

17.
李栋臣 《语文知识》2005,(12):26-27
《河北日报》2002年8月2日《修理形象要治本》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难发现,美国政界已经意识到本国的国际形象不佳,于是采取措施以改善不良口碑。”这句话中的“口碑”一词用得不妥。 “口碑”是个明显具有褒义色彩的词。古时称颂功德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石碑上  相似文献   

18.
“拾人牙慧”是报刊、杂志等媒体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成语。然而,由于作者和编辑对该成语没有真正理解而导致误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其频率之高,影响之广,大有泛滥成灾之势。下面的几个句子,均错误地使用了成曾‘拾人牙慧”,闹出了一些不必要的“笑话”。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拜英雄、仰慕名人的时代,尤其是对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因而“偶像”一词也便有了极高的曝光率,频频出现在图书报刊中。但是它的使用都是正确的吗?请看例句: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语言,误用现象都会经常发生在学习者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之中。误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往往发生在学习者不经意当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本质进行分析误用产生的原因,才会尽可能的去避免误用现象的产生。本文选取了森田良行所著《誤用文の分析と研究》中所出现的误用句,对其误用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本文第一部分首先确定此句的误用类型,第二部分对于此句误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一个部分给出修改方案、得出最后结论。通过对此误用类型的分析,希望广大日语学习者能够引以为戒,避免产生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