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董永在汉代是孝子的典范,最早出现在东汉的武梁祠画像之中(约为公元147年到200年)。武梁祠画像石中历史故事类按照内容类别相对集中安排在一起。与三皇五帝共处同一空间的是表现孝义、节烈的人物和故事。孝义方面有丁兰刻木、老莱子娱亲、闵子骞敬事后母、曾参孝母、邢渠哺父、伯俞伤亲、董永佣耕侍父、孝子魏汤、杨伯雍义浆、孝孙原毂、三州孝人、休屠王敬母等著名的孝子贤孙的故事。其中董永"佣耕侍父"出现在武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你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去玩,不要忘了去看看董永墓。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董永卖身葬父则确有其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刘向《孝子图》:……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这个最早信仰独一神的民族将他们的信仰和生活记载成文字,它的融史诗故事、历史记载、人生哲理、诗歌以及政论于一炉的独特风格历久弥新,其中,《以斯帖记》虽被认为属于最为世俗化的作品之一,仍处处显示出上帝的能力和与以色列人亲密的交往。作为不在场的在场,耶和华主宰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引领着自己的选民。  相似文献   

4.
陈宫述评     
陈宫是一位活跃于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是汉魏更替中过渡性人物,然而翻开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均不见二位史家为其立传,但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其人,并显示着重要作用。虽然他名不见经传,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去否认这个人物的重要性,为了使陈宫这个历史人物更加清晰可见,说明他的作用非同一般,有必要对他的人与事迹进行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三部历史电视剧,分别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故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这三部“重量级”大戏,气势恢宏,故事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从历史剧的角度来说,这三部戏各有特点。《康熙王朝》基本上再现了历史,可以说是部历史正剧。《雍正王朝》有人说它“歪说历史”,但它只是对主要人物的评说与传统观点不同,剧情仍是以正史为主体的。《天下粮仓》则有更多的艺术虚构,在打造过程中,编织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人物故事,但大体仍以历史为基础,在戏剧冲突中显示了严肃的正剧风格。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丁(Jane Austen)是英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在她的创作生涯中,她主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视角讲述英国当时社会的爱情、婚姻等生活故事。她的作品深受广大观从的喜爱,因而被屡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从小说叙事原则及特征等角度,解读其人物叙事艺术,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董永遇仙传说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还缺乏系统梳理,不少关于董永传说的综合性研究著作对此也都只是泛泛而谈,并未做专题讨论。迄今为止,围绕董永传说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为历史人物董永的生平和故里进行考证,研究董永孝文化及其产业,从文学艺术角度对董永传说开展研究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针对董永传说的文学研究中,对董永戏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民间戏曲是董永传说流传的重要载体,元、明以至近代,中国各地以董永遇仙为题材的传统剧目非常多,对于这些董永戏的搜集整理和深入研究,实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8.
孝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点,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古代,中原的孝文化就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到周边少数民族,并被涵化成为其文化的有机部分,在本民族中产生着一种"文化力"的作用。《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赛特阿育〉研究》一书在这个方面视角独特,向学界展示了以董永传说为载体的孝文化,以及在历史上彝区的传播情形。  相似文献   

9.
唐柳琦 《文教资料》2006,(25):51-52
《桃花扇》以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妓女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又短暂的历史。故事以桃花扇贯穿始终,前后共十次亮相,每次均出现在剧情发展的关键处,伴随着侯、李悲欢离合的全过程,勾连了诸多人物间的矛盾纠葛,疏通了历史的轨迹,反映了民族的兴亡。在“扇”的重复出现中,主题得到了升华、情节不断深入、人物逐渐突显。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的息夫人的故事已经跨越两千余个春秋,至今仍在豫南大地的淮河流域等地广泛流传着。它的历史、它的流播、它的旺盛的生命活力,的确给今天的我们太多的感慨与思考。这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促使着现代人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它,并试图用现代传媒的手段去解读它,传播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