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阅读》第二册重点单元之一,包括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都属写人的记叙文体裁。《一面》的肖像描写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朱自清的《背影》,构思新颖别致。《冯婉贞》一文,对话描写十分突出。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教育,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种方法。 整个单元共安排九课时:讲读课六课时,自读课二课时,单元练习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面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本文的取材方法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上注释解决词浯中的疑难。2.划分层次。3.思考:谁与谁的“一面”?何时、何地、何境中的“一面”? 怎样的“一面”?“一面”对“我”的鼓舞是什么?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那么,在语文课上,学生到底应该如何读呢?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通常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先确立简单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采用"研、品、写、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阅读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篇文章都是抓住语言、动作、神  相似文献   

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达2000多字的课文。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被动 ,兴趣不浓。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呢 ?我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要专心致志 ,二要边读边想 ,三要做点记号 ,四要学以致用 ,选择了“批注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一、确定目标 ,教给方法在学生初学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 ,提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你们准备重…  相似文献   

4.
如何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一位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颇受启发。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可分为“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大段。课一开始,老师依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张“阅读训练卡”,依次发给学生,引导全班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填写,组织理解性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5.
《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约一千一百字。 我安排一课时学习这篇课文。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指导学生利用“自读提示”、字典,自读课文。 二、思考:  相似文献   

6.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7.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篇阅读课文《我和企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习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生境的教育.学习这单元的课文,要在了解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既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又学到了读懂自然段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安排有自然段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训练,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有关的段落进行重点训练.基础训练中的“字·词·句”安排有读准韵母、反义词、词语逻辑归类、扩句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材选文编排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有利于教,也有利于学,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该教材精选的现代文有各种组元法,以按相同体裁组成单元的居多,每个单元的选文按训练意图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三类,教读课文是学生从中获取系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类课文,自读课文是学生运用从教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一类课文,从教读到自读,学生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自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教读课文时的示范.如何做好这个示范呢?笔者在“参与性教学”探索中的主要做法有“三精”:精讲、精读、精练.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10.
《手》作为重点课文编排在单元之首,其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领会本单元关于写的重点训练项目——“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学习写作文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段落。让学生“自编课文提纲”不失为达到训练目标的好方法。其优点是:①学生读文,知道如何编阅读提纲。②学生作文,知道如何编写作提纲。③保证了作文的中心明确,段落分明。  相似文献   

11.
第九册第2单元《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督导教研室张玮这组课文编者的意图是,侧重读的训练,重点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课文的能力。如何在教学这两首古诗中完成训练项目和古诗的教学任...  相似文献   

12.
“九义”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冀中的地道战》一文讲的是抗日战争中 ,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 ,地道的结构特点 ,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时 ,可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堡垒” ,巧妙设疑 ,采用读、画、议、说等手段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自读自悟。一、自学生疑 ,切入主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 :你看过电影《地道战》吗 ?你知道冀中人民为什么要用地道进行战斗 ?它有什么威力呢 ?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生…  相似文献   

13.
《难老泉》是一篇自读课文,如何做到让学生在一个课时内“自读”全文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两点:第一,利用单元课文之间的相同、相似点,引发学生联想、推理,达到知识的“正迁移”,便很易做到自读。第二,就是要选准课文的突破口,也即这一节课的突破口,选择恰当便会事半而功倍。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教学思路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  相似文献   

15.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体裁分类组成单元的。这种单元体系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这既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文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读、写实际能力的提高,费时少,实效高,优点很多。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能把握这套教材,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优势,这是一个很有必要讨论的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我们要树立“单元教学”的概念,明确它的特征,从宏观的高度上掌握它的规律性,逐步提高单元教学的能力。 一、进行单元教学,首先要求我们把一个单元看成是一个整体。这里的整体并不仅仅指组成这个单元的所有课文的总和,它还应包括每个单元前的“单元教学要求”,每篇课文前的“学习重点”,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讲读课文和课内阅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每个单元后的“作文训练”、“听读训练”,还有“知识短文”。面对如此庞杂的教学内容,以前那种“吃泥萝卜”似地“擦一段吃一段”的备课显然是不能奏效的了。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作通盘考虑,如这个单元教学重点如何落实,讲读课文和课内外阅读课文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听、说、读、写能力如何训练,智力如何开发,读写如何同步,课内课外如何结合,文与道又如何渗透。为了取得学生的配合,教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14课《麻雀》 ,是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它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如何把这篇传统课文讲出新意来呢?在教学中 ,我对学生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法指导 ,以训练学生阅读技能。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明确学习目标《麻雀》这篇课文构思新颖、结构紧密、形象鲜明 ,为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思路 ,用文中之情扣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使之受到艺术感染。教师首先从“导读”部分入手 ,整体感知单元训练重点 ,明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19.
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贴近学生生活,且耐人寻味。教学本课,要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提示、课后习题及学生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的设计,通过一边读文,一边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结合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从而达成学习批注、升华情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教学 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是相同的。有的在内容上是同类的。将单元里的课文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两篇均属课内自读课,我就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两篇课文的“自读提示”,然后辅导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