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建设是要打造理想的社会和美好的人生,寄托着对于明天的梦想。中国孩子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成人社会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今天这个时代环境下,有良知和责任感的成人,不仅要使孩子们远离三聚氰胺毒奶粉这类物质食粮的威胁,而且还要抵御有害的精神文化,将真正有助于儿童的精神成长的儿童文化食粮送到儿童们的手中。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化是儿童这一群体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意识方式的集合,体现着儿童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儿童文化需要成人文化的关怀与养育,成人文化也需要儿童文化的拯救与唤醒。儿童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丰富而又生动的,总体而言,具有原始的整体性、无畏的体验性、创造的游戏性以及审美的艺术性等精神特...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化是基于其天性和需要并通过同伴交往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儿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定义了儿童艺术,儿童艺术反哺着儿童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儿童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沉默的自由主权、缺失的游戏精神、消逝的诗性逻辑以及破碎的感觉和反应.儿童文化缺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成人文化的专断控制,最深层原因则是对儿童以及儿童艺术的误解.重构儿童文化需要重新认识艺术中的儿童,确保儿童文化不受侵蚀;需要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与能力,净化儿童文化环境、丰富儿童文化资源;需要艺术教育回归生活,立足儿童文化的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4.
尤扬眉 《天津教育》2023,(24):143-145
<正>户外环境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场所环境,本质是为了培育幼儿而不是培育教师,幼儿是自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儿童文化和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儿童文化视角下户外环境的创设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是对成人视角下户外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不足的弥补和修正。儿童文化视角下的户外环境创设需要坚定以幼儿为中心和师幼互动的原则,运用正确的策略有效创设充满儿童文化的特色户外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然而儿童文化安全面临着来自成人文化的威胁,包括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污染和压制。我们需要破解儿童文化安全的危机,为儿童文化生存创造自由的空间,提倡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文化适应问题,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发展不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都已关注到这个问题。儿童心理成长论是寻求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适应解释,是基于中国传统的教化成人理想,依循中国传统中“社会→自我”的成人模式,重视中国传统心理学渐染说的成人方法。成长论主张积极有为的发展观、重视人为性在儿童发展中的张力、主张儿童在乐群和善群的环境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别,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好奇的、探索的,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处在不断的生长之中。  相似文献   

8.
林华明 《考试周刊》2014,(32):56-56
皮亚杰·布鲁纳等著名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语言是在个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语言交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家庭中,成人与成人的语言交流,成人与儿童的语言交流,为儿童提供了重要的语言模仿和语言学习环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同伴之间的语言交流为儿童提供了语言交流实践环境;各种影视节目更丰富了儿童的语言环境。但是,儿童在一般语言交往环境中虽然能够进行语言学习,却不能使语言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要促使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要对其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9.
成人与儿童既蕴含了年龄的差异,也关涉着经验的悬殊,由此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旨趣。在成人文化的视野中,儿童是想象的,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儿童是一个想象家。然而,在儿童文化里,想象是什么,为什么要想象,怎么想象,却有着大异其趣的解释。儿童的逻辑和成人的逻辑,儿童的解释和成人的解释,其间的种种差距也正喻示着我们:尊重儿童文化,尊重儿童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想象方式,这是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最佳态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问题基本上都与不尊重儿童文化有关。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特有的 ,儿童文化的精神是自由和平等。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有区别 ,但是它们处在一个共同的连续体上。协调好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的关系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关键。但是 ,儿童文化在社会和成人文化的压制下 ,有趋于消亡的危险。走向儿童文化是时代的召唤 ,而走向儿童文化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儿童  相似文献   

11.
白芸 《上海教育》2002,(18):56-57
学生文化作为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它是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晌也是非正式的.其中蕴涵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从而形成一种隐性“环境”,影响着其中的每一个学生,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这种文化。可以说,学生文化在不断增添隐陛课程的内容。其多样性和互补性的特征,是对学校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2.
走向儿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利 《教育科学》2001,17(3):62-64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问题基本上都与不尊重儿童文化有关。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特有的,儿童文化的精神是自由和平等。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有区别,但是它们处在一个共同的连续体上。协调好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的关系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关键。但是儿童文化在社会和成人文化的压制下,有趋于消亡的危险。走向儿童文化是时代的召唤,而走向儿童文化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儿童。  相似文献   

13.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10,(11):1-1
<正>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一定意义上,儿童观是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决定成人能否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中儿童幸福的迷失体现为儿童教育的物质化、学业的高压化、发展的功利化和需要的边缘化,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儿童观的束缚和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压制使儿童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回归儿童幸福需要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提升儿童的幸福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儿童心理的特殊性,儿童阅读中的文化秩序建构,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民族认同和价值立场。面对儿童阅读中存在的民族性衰退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在全球视野下确立民族文化的本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儿童文化权利,也在本质上符合国际化的要求。由于儿童阅读一般都是在成人的参与及指导下进行,成人具有为儿童提供中国化阅读的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6.
感知发展是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感知是在儿童积极的建构、解释以及与环境互动中自然出现的。感知是儿童和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在婴幼儿时期,感知是由具体的信息、对物质世界的意识和人类环境组成的。幼儿是通过与成人口头交流和直接观察获取知识的,感知活动包括提问、思考、问题解决和自我指导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化就是指在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下,在成人文化模式与社会化模式的引导下,为儿童所共认、共创、独有、独享的社会群体文化。一个“共”,一个“独”,揭示出儿童文化的本质属性,“共”表明儿童文化首先是群体文化;“独”表明这种群体文化的主体是儿童,而不是成人,它有自己的特色,但它必须是在成人文化的引导下进行。因此,按照创造主体来划分,儿童文化的外延可分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客体文化是指在人类文化史中,成人对儿童的看法、观点及在这些观点看法的指导下,为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与时代所需要的人所进行的教育行为的总和,具体体现在历代儿童观的演变之中,主体文化是规定儿童文化本质属性的东西,如前面所述。儿童文化的职能是:它是儿童预期社会化的中介,起着桥梁作用;也是儿童自我发展的辅垫。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的区别表现在:儿童文化主要依据感觉,具有热情、易变的特点,成人文化则是依据科学和理性的判断,具有客观和稳定的特点;儿童文化充满了自由的想像和创造,成人文化则是理性的、重复的;儿童文化是玩中学、做中  相似文献   

19.
角色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的重要形式,学龄前期是进行角色游戏的关键时期。成人如何支持学前儿童角色游戏对儿童的学习体验有很大的影响。成人的支持理应以观察为桥梁,通过对观察结果的整体把握,根据儿童的不同需要,提供多种环境条件,适宜地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文化,艺术与审美渗透到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儿童文化视角下审视儿童艺术,二者之间呈现出整体与部分、本质与表征、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幼儿艺术教育本应更多地受到儿童文化的观照,然而当前成人文化处于霸权地位,导致幼儿艺术教育中儿童文化的缺场与儿童文化的自觉困境,幼儿艺术教育发展呈现出从艺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到环境的异化样态。为此,要针对幼儿艺术教育各个要素的异化样态进行纠正与积极建设,让其目标设定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内容从分裂转向整合,方法从机械转向创造,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环境从封闭转向开放,让儿童文化重新回归幼儿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