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校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课程教学状况和难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要求等问题,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实践表明,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工程人才,针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措施:以工程应用为导向,重新梳理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虚拟实验和综合性一体化实验平台.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与工程测试技术进步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工程测试项目...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角度出发,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探索,以期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综合性机械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高校的实践教学中,要以"新工科"这一时代背景为基础,以OBE理念为指引,再综合当今新型社会需求,这为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了难点与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考核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的优化和机制改革两大方面对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改革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以硅酸盐产业转型对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硅酸盐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架构、组织形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多维度、多层面的教学改革方案,探讨了教学、科研和实践三者之间的循环体系关系,落实体系建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提供新思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开发“硅酸盐材料”课程的配套实验和搭建企业与高校互通平台上,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潘有志 《大学教育》2022,(12):77-79
文章从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入手,分析了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实践”为中心,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在技术产业革新中驱动发展、实现创新,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着重阐述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紧跟新工科建设的发展,顺应当今社会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从四个方面提出信号与系统的教学改革措施,并简要说明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是中原工学院推动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抓手。以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作为践行新工科理念的有效载体,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局限性,通过学情分析及调研,提出进一步深化该课程改革的方案,达到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淑萍 《科教导刊》2023,(16):94-96
新工科背景下我国人才培养类型发生转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高等院校需要探索符合新工业需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文章依据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当前“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然后基于新工科目标,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学生学习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为“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孟雪 《西部素质教育》2023,(19):127-130
文章首先分析了“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包括厘定教学目标、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围绕“三全育人”的要求,面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以“绿色建筑设计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项目化教学”为切入点,以“素质拓展”为依托,充分考虑“建筑物理”课程与多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点,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的优化方式,可为“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物理》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共同的基础课,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础。对此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工程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适应新时代、新挑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校机械工程专业为例,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的交叉复合型工程人才,我们从新结构、新方法、新内容、新评价等方面对专业教学、实验、实践等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C语言程序设计》是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文章首先对新工科理念进行阐述,并分析本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及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式进行了探索。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教学过程、实践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也随之获得前所未有的进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工科专业将与多个领域和专业产生密切联系,互相发展和协同发展更是大势所趋.为此,当前新工科教育主要面临各学科之间产生的交叉和融合问题.当前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都与人工智能技术密切相关,这就对当前的应用型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应用型工...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理念下,按照“与当前工业主流技术相衔接”的原则,结合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和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宗旨,提出将3D打印实践教学与企业产品研发流程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建模和设备操作能力为目的。其次,根据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宗旨,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具体产品设计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设计创新。最后,打印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实体模型。让学生体会从设计理念到设计过程,从概念设计到成品加工的过程,达到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新工科教育所要解决的三大挑战出发,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轮机工程的新工科建设指导下,分析了轮机工程专业基础课在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性,剖析了学生知识量拓展不足、教材通用性差、课程模式单一等问题。结合大连海事大学轮机新工科课程改革实践提出“多点交互知识导入、主动求知的虚拟现实实践、去中心化考核的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创新。结合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合作学习、相互评价等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特点,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灌溉新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进而培养水利工程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值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分析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实践性中的作用,提出以工程为驱动,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定位,阐述对数值分析包括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教学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机器人学”作为机器人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机器人学”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构建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领域相关专业全过程育人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机器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中心,从育人的角度讨论课程价值,通过整理课程知识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为一体,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