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问题意识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应树立问题意识,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首先阐述了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开设的时间较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新的时期,面对"90后"学生群体,要想确立"纲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并让学生对其保持一定的关注度,教师上好学期"第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明确大学生自身的历史使命。对于工科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在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对其历史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和中国的革命,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从而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学习高校思政课精神,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四个"庚子"年为时间坐标,贯穿中国近现代史180余年的历史,探究更恰当、更契合国家大政方针的教学理路,更好地把"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够充分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高校存在着不分文理科、不因材施教的“一刀切”的教学弊端。为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对“纲要”课进行分层的教学改革。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等。北京科技大学部分“纲要”课自2016年开始,针对文理科类学生,采取两种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格局,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将习近平劳动教育思想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首先要在把握教材主旨的基础上树立"劳动观念";其次,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把习近平劳动教育思想带进课堂,着重突出"劳动理论";次者,要利用虚拟现实式教学、人文渗透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新颖教学方法,营造"劳动氛围";最后,要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培育"劳动精神",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感悟劳动.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应作为新时期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包括: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材内容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教学方法中体现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隐性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应走军地合作之路等.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于2013年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纲要”课的研究性教学持赞赏态度,研究性教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针对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通过摸清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困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专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对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引导,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等方式,以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质量,完善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首先概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然后分析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原则,接着论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最后提出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易彪 《时代教育》2012,(5):53+55
近几年来,因为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地位及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还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响应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号召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互动式教学法便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探讨了互动教学法的内涵,其次对互动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14.
冯云英 《文教资料》2012,(5):190-191
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5.
深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百年党史的宝贵实践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实施路径。借助比较思维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有效凸显人民和历史在比较下做出“四个选择”中所表现出的“四个伟大”,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说服力与思政性,增强授课效果,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系统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的课内实践是建立在广义实践观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具有课程性、主导性、主体性等特点和成本低、时效高、易持续等优势。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分别阐述历史考察、历史研究和历史调查等三类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组织实施,客观分析思政课课内实践的教学成效,全面思考思政课课内实践的教学困境和对策,力图能持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程教学面临着内在与外在的双重挑战,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历史剧教学模式既可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积极性,又可以让大学生触摸历史、融通过去与现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能训练大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佟守琴 《文教资料》2007,(31):184-18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教学中可从关注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历史问题,突出历史的"鉴古知今"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几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东莞人民浴血奋战,为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东莞抗战史,能够发挥东莞抗战文化教育功能,彰显高校思政课育人特色。就教学实践而言,东莞抗战史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及众多的抗战遗迹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就实施路径而言,将紧密联系教材、合理利用东莞抗战史资料进行穿插式讲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现场教学及布置学术写作类型作业与成果汇报相结合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对东莞城市文化的认同,也可以推动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最为学生所"熟知"的一门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实施"小组参与教学模式",把一个教学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次上课安排一个小组在限定时间内讲述一个问题。这种简易可行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贯通"课前准备"、"课堂听讲"与"课后总结",达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衔接,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