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诚信是一种美德,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元素,是当今时代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进行了探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探索分析。在梳理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力量的三个方面: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以及积极的机构,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构建积极的课程体系,使教师从课程的各个环节,注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积极人格,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探讨如何利用积极力量和乐观态度来面对心灵困扰且让自身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这种积极力量对于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并进一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4.
佘凌燕 《文教资料》2013,(17):107-108
本文将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丰富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岚  马会梅  刘毅 《文教资料》2008,(5):209-210
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关注人类心理品质的培养及潜能的发挥,引导人追求快乐与幸福,使"积极"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新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强化高校心理教育的积极价值取向,对确立高校积极心理教育目标,丰富心理教育内容,并拓宽心理教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开始改革之时,教育者就已经意识到除知识之外,素质以及心理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大学生的教育中,积极的心理学位其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指导,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的提升的影响作用十分巨大。由此来看,教师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能够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校园环境的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优化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在完善高校课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核心方法,这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构建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此,首先简要指出积极心理学的意义,然后对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清楚、课程设置不系统,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和程度不够等问题,从而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通过改变教学理念、重视积极心理教育,改革教学设置、加强体验与实践,提升教师素质、开展各类教育,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观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关注解决其消极的心理,也需要着眼挖掘其潜在的积极品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实存在重病理性研究、轻成长性发展与建构,多点式干预和危机干预、少系统化指导,重心理问题矫正、轻自助潜能开发等困境。应通过生成积极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建系统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构筑发展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关怀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策略加以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吕利敏 《科教导刊》2020,(3):171-172
由于当代大学生常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都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结合积极心理学内容对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自我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构建以班级为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的心理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通过对情感体验、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积极品格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出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智共同发展,当前的核心工作是,各高等教育机构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观念,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格,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着眼于"积极心理学"来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尝试。积极心理学以其积极的理论体系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它提倡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问题导向转向健康关注,注重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女大学生构建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诚信缺失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列举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现象的基本上,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等各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可以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加强诚信体验教育、营造诚信的家庭氛围和完善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等方法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面临很多社会压力,他们在各个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引发了种种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挫折教育已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本文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分析挫折教育的内容,并对学校的挫折教育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从而达到使青少年发挥自身的积极力量抵抗挫折的目的,为学校开展青少年挫折教育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积极心理学是近几年西方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文章论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和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能的有效开发、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而这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管理主客体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拟从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满意度,让大学生在教育中体验到成功等。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屡见不鲜,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严重创伤。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主要有:发展与积极预防相结合、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系统性等;其主要内容主要有:生命自主性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挫折教育等;其主要教育策略有:强化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