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安全关涉人民福祉、社会稳定、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是国家安全教育,保障国家安全教育实施需要构建治理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我国围绕国家安全教育的法制、战略、机制建构政策体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安全教育治理面临的关键挑战表现为:总体国家安全意识尚未有效建立、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性不强、教育教学机制不够科学、评估监测机制有待健全,影响全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确立和践行。新时代,亟待从制度、内容、教学和监测等方面优化国家安全教育治理的方向和路径,构筑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制度、健全教育内容、构建教学机制、优化监测评价,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审视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就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的培育过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确立就是中华民族复兴志向的培育和确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进行国家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意识教育、中华文化意识教育和中华民族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培育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滞后、教育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育效果.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创新课程内容,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培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等学校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学校内部管理缺乏规范和监督,教育教学质量有待大幅度提高,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还不够专职、不够稳定等等。这些问题对培育和发展学习型社会是很不利的。高校成人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结合得最早且最为紧密,因此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问题,是成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切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要培养合格的公民,首先就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意义重大,必须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公民文化、改善公民教育、培植社会土壤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国家意识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重要"软实力",其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凝聚力的强弱.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切实遵循国家意识培育的基本原则,科学建构国家意识培育的内容体系,积极探索国家意识培育的有效路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大学生自身与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某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出地方高校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不足,教育技术意识匮乏;教育技术应用不够完善,不够系统;教育技术技能有待提高;学校对教育技术的支持力度不够;教师培训急需加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国防教育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搞好国防教育,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准切入点。国防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教育活动,要提高教育效果,就必须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好教育的侧重点。从当前国际战略舞台斗争的现实情况看,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应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三种意识”,即:通过对学生进行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三种意识”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是国防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国家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9.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体系、拓宽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渠道,还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还存在教育质量有待提升、思政元素缺乏提炼、教育设计不够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多元化教育;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注重教学评价工作,以提高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不容乐观,存在学校重视不够、学生意识不强、教育途径单一、非传统安全教育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提高认识、加强总体安全观教育和拓宽途径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农村学校在教育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有待提高。文章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出发,具体分析农村学校家校互动的重要性,具体阐述农村学校家校互动的措施,最后提出基于家校互动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强调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在以科技力、经济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荣辱兴衰。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更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素质教育中,必须要把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本就“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内容”、“德育面临的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国情研究与国情教育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国情涵义的界定及研究为国情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内容。国情教育也不是完全按照国情研究的成果进行教育,国情教育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当国情教育内容与国情研究的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时,国情教育就需要加以改进。国情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国情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人们对国情分析重要性、自觉性的认识,同时又可以使人们科学地认识国情。国情认识与国情教育的辩证关系,表明国情教育研究的开展必须依靠客观国情的考察,而客观国情的考察则更是要通过国情教育为民众所知。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坚阶段,职业教育扶贫面临扶贫对象识别如何更加精准、扶贫主体间如何更加协同、扶贫供给如何精准对接需求、扶贫成效如何更具持续性等问题。而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扶贫实践中扶贫对象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扶贫治理机制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供给乏力,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培养受限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需要构建基于扶贫对象需求的职业教育扶贫制度保障,完善基于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扶贫治理机制,拓展基于多元优质的职业教育供给内容,遵循基于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充实新的内容,摸索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厦门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笔者对200名厦门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很满意,他们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比较局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咨询渠道不畅;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关注度不够;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国际化意识淡薄。因此,笔者提出相应建议:学校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学生应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争做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本科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目前,高校对本科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缺乏,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学术活动,健全科研活动机制,拓宽学生参与科研的渠道,建立健全科研导师制,拓展科研创新的平台,同时坚持计划性、逐步提高、学以致用、激励性等原则,切实完善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促进高职学生创业、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创建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等途径入手,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全球化语境下,加强对大学生国家科技安全意识的培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性课题。作为大学生国家科技安全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意识、教育内容、教育路径等进行创新,构建与时俱进的内含国家科技安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培育应着力使人们明知国家曾经蒙受过的耻辱,更要深知国家不能产生新的耻辱。国家荣辱现的核心是要知道国耻。中华民族曾有百年国耻,我们应该“知耻近乎勇”;目前社会群体知耻感淡化,知耻教育是“治世之大端”;官吏不廉洁知耻,是“国之大耻”。国耻教育在民族精神培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举国之人皆知有耻,中华民族才会避免再蒙受耻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