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417名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无记名测试,以412名农村非留守学生为参照对象。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留守学生,其中,在生活满意度上,显著性地低于非留守学生(p〈0.05);农村留守学生的自尊、一般效能感、生活事件应激量与幸福感显著性相关,并均进入回归方程。据此,提出提高农村留守学生幸福感的建议,促使农村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农村211名留守初中生和223名非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在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三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学生,且差异显著(P<0.05);在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三个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调查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面临的生活压力事件多于非留守学生;留守初中学生在生活压力事件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应激事件,乐观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1315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应激事件、抑郁与乐观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乐观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应激事件与抑郁中存在调节效应;乐观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应激事件各因子与抑郁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74个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在三个量表中的部分因子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些因子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幻想和忍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丧失和健康适应.与非农村留守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初中生面对的生活应激值要更大、应对方式更多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留守儿童安全感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2219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堪忧,不同安全感水平下心理健康差异显著;(2)生活事件、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3)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4)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5)留守处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安全感在留守处境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调查,对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并根据农村留守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教育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凸现。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心理方面、监护质量方面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本文针对留守学生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学校要将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家庭要强化对留守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刘瑞东 《教师》2021,(9):9-10
随着我團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相比其他走读学校,农村寄窗学校具备独特性,承担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管理的责任,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寄宿学生养成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的重点。农村寄宿学校要想使每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金方位发展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8常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日常实践、校圈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文章将对农村留守寄宿学生行为习慣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寄窗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农村留守寄窗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就是关注农村学校的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这些留守学生,他们很少得到父爱母爱,在心灵上是有缺陷的,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多多和他们沟通,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留守学生的增多,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要真正做到多关爱留守儿童,确保留守学生享受到阳光般温暖的爱。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健全与教育主体的弱化,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人身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合作,以品德教育为导向,全面提升留守儿童道德素养,增强学生幸福感。对此,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策略,进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及教师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用,让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怀,更加健康地学习与成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完善留守儿童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学习自律、人际支持上,有着较好的独立自主能力,同时对父母外出表示理解;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城乡二元壁垒、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生存状态、心理发展、教育状况等方面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3.
以593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6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和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并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会民 《天津教育》2021,(4):172-173,176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的重点研究内容,因为他们缺少家长的陪伴,缺少家庭教育,这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作出了探讨,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举措,供各位农村留守儿童家长以及教师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留守学生问题,已经成为偏远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成败。随着该问题的日益突现和尖锐,留守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通过从留守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特点、应对策略等几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找到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推动关爱留守学生行动的开展,促进偏远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亲情缺失,他们普遍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完善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传播存在诸多问题。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渠道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健康传播中起主要作用。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女性健康敏感话题的"社会称许性"因素的影响,对其研究宜采用参与式定性访谈研究方法,辅以定量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量表(HHT——CR)》作为测查工具,调查样本为小学五、六年级,回收有效问卷1364份;研究发现,不同省份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农村留守女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孤独体验较少;叔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较少;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组间差别不属于结构性差别。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繁衍出来的产物这一宏观背景,从贵州省4个地区分层次整群抽取2800名农村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省13-16岁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身高相对较矮、体重指数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相对较低、下肢爆发力水平较差等体质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找出了影响贵州省农村留守中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8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