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总结“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双导师”制、参与主体“各自为营”等问题,提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协同育人的机制;高校应健全“双导师”制,明确导师职责,落实指导工作;教师应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克服困难,通过合作研究提升自我等建议,以破解“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困境。  相似文献   

2.
书院制为突破传统教育发展瓶颈、夯实通识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国内高校大多实施“书院-学院”的协同培养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未及时转变、双院未有效协同、学业导师履职不到位、书院文化积淀不足等问题。对此,高校应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健全双院协同运作模式,打造独特的书院文化育人空间,完善导师制,丰富书院的社团与文化活动,全面激活书院文化育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就业导向,介绍了校企协同创新"双导师制"育人模式的内涵及构建的重要性,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目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明确校企双导师职责,优化校企协同创新"双导师制"育人模式,以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双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是当前中国内地大学书院制改革必须正视的关键性问题。学院和书院定位不明、导师投入不足、担心专业教育受冲击、双院沟通机制不健全、辅导员和导师职责不清等诸多问题都表明了双院协同育人中的困惑。这些困惑源自现代大学制度与书院制在空间离散与整合间的矛盾,管理上集权与自治的矛盾,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及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理念认同上的矛盾。为实现双院协同育人,促进书院的可持续发展,书院和学院必须整合在培养"人"的共同目标下,基于学习成果一体化设计课内外教育方案,推进书院导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完善双院协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与思考。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及实际效果分析,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导师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不健全,遮蔽了双导师制应有的成效。在科技协同创新和联合育人的双重压力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的双导师制发展到了关键的节点,处于止步观望的十字路口。基于此,本论文通过调研几个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分析了目前双导师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双导师制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教育要素中的教育主体从学校外延到企业。但因企业与学校之间协同效应不足,课程思政在实现三全育人过程中面临着校企协同育人片面追求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育人步调不统一、课程思政校企双元育人双向反馈不及时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模式特征,探讨企业和学校共生关系,提出建立数字化校企双元育人平台、健全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企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路径,达到德技并修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潮,北大清华等名校开展了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普通高校也纷纷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南京审计学院以书院制改革为核心的"双院制多元立交式"实践育人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模式以通识教育和导师制为核心,通过双院联动,社区自治,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道德实践能力、文化艺术修养等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探索呈现出提速趋势,关于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学术研究和建设实践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等多方关注。通过校园书院建设和运行,积极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新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书院制育人模式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从观念更新、朋辈教育、导生制、导师制、平台载体建设、学院和书院协同等方面入手,寻找可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升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潮,北大清华等名校开展了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普通高校也纷纷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南京审计学院以书院制改革为核心的"双院制多元立交式"实践育人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模式以通识教育和导师制为核心,通过双院联动,社区自治,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道德实践能力、文化艺术修养等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山东大学将"机器人"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生社团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文章提出机器人技术适合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将专业社团与通识教育结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专业社团新模式。并论述了导师制专业社团的意义及建设方案。与通识教育结合的导师制专业社团既能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又能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作用,这种模式必将成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是高校推进学分制、进行个性化教育的一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入分析现阶段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分析认为: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应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及指导方式、规范导师制的配备方式及时间、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素养,对完善家庭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描述统计和结构方程的方法得出,目前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处在较低水平;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与子女教育获得呈显著正相关;课外补习在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与学生成绩间起中介作用;课外补习在中考政策了解度的中介效应高于高考政策和“双一流”政策。政府应从完善教育政策宣传路径,提升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引导家长合理参与补习教育,制定低产阶层参与补习的帮扶机制;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加快推动考试改革等方面提升家长教育政策认知度及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马耳他中小学生"SEBD"现象正呈上升趋势,这种状况与马耳他中小学采用的以呵斥、顺从、奖惩等为基本手段的专制式管理模式,以竞争、淘汰、成绩等为基本特征的非依附式培养模式,以甄别、归类、定势等为表征的贴标签式管理机制有着密切关系。鉴于现实状况,马耳他创设了一个多层次、跨系统的全国性管理架构,在下上联动、校地结合教育机制的保障下,通过主辅联合、专代协作的运行体系的合力作用,缓解学生的"SEBD"。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类型,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然而目前招聘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不容乐观,这使会计教学界面临着尴尬的局面。通过对高职会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创新专业理论教学,突出专业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大大提高,为完成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与身份定位,借鉴与移植西方教学导师制,加强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清楚认识教学导师制的演绎历程与作用,积极探索教学导师制的实践路径与运行机制,对于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促进其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导师制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制度。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开放大学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阐明实行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道德教育过程中实施的“导师制”是指教育者作为平等的交往主体介入学生的生活,并与学生作真实的教育性交往,在交往中关怀学生德性生长、促进学生的德性完满的道德教育制度。在大学道德教育过程中实施“导师制”可以弥补大学道德教育过程中德育性交往的不足;可以促进大学生德性完满;可以提高大学道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的建立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师生比例失调、有效的导师资源稀缺、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等诸多困境。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师资力量的高素质化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