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场域,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在话语主体、话语体系、话语载体、话语环境四个方面给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挑战.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对挑战,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与资本优化,增强话语主体在场感;塑造切实内容与亲民表达,开启话语体系新篇章;推动媒体融合与技术突破,提升话语载体可靠性;强化经济基础和法律保障,优化话语环境宜居性,全方位立体化应对挑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聚焦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问题。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战略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化问题意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提问权;提高研判能力,彰显主流意识形态论断权;夯实理论阐释,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解释权;树立"亮剑"思维,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批判权。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问题关涉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程,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升主流价值自信、增强主流文化认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全球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呈现出新的特点,需借鉴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话语凝聚力、吸引力、引领力和控制力,以重构和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是自发形成的、不是自动获得的、而是在网络空间经过不断斗争、反复博弈而生成的。新时代,探究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如何生成”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从动态、过程性角度探究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四重机理,即双重耦合机理、议程设置机理、引领认同机理、整合共生机理,对于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网络短视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由主动走向被动、由局地走向国际,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由抽象走向具化,信息传递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这种嬗变使不良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发起新的挑战,即误导大学生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冲击和稀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信息茧房、固化学生思维。通过发挥网络短视频载体功能、强化国家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自我把关能力以夯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基;利用网络短视频媒介功能、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大学生话语传播能力以扩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翼;完善网络短视频净化功能、优化信息传播环境、加强意识形态监管力度以纯洁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气;拓展网络短视频实践功能、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丰富思想道德品质内涵以凝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体: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在全媒体的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愈发广泛,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构也变得特别重要。当代的网络意识形态需要先进的意识进行传播。所以,我国形成的主流意识受到了非常严峻的打击,趋于网络意识形态化。在现实的冲击下,意识的强化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在全媒体时代下建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一种夺取和巩固政权的工具。在指涉政权的合法性与执政的正当性方面,民进党逐步形成了“民主话语”“本土话语”“台独话语”“反中话语”为核心的一套系统的意识形态论述。通过制度与“法律”、大众传媒、教育等核心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争夺,民进党创造了意识形态话语的有利生产条件;通过概念生产与二元对立的话语修辞,民进党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的认知与意义阐释规则;通过悲情叙事与恐惧诉求的话语传播策略,民进党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心理认同机制,由此逐步夺取和确立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势。对台湾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也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探索、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把握应从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和流变出发,认识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的文化特性、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对国家利益、国家政权的重大影响.通过回归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厘清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视角着重分析高校场域及其权力关系网络的特点和规律.由于高校场域独有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资源,使得教师在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用知性认同取代了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师生之间关于“话语信任”的紧张关系,由此形成的“话语真空”正逐步被学生中的话语强势群体及学生家长所占据.消除“话语信任”的紧张关系,要求我们深入分析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与运作,在超越知性认同的基础上,从学生内心深处引起价值共鸣,通过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出现了新的态势,争夺对手从境外扩散至境内,争夺性质从清晰转变为模糊,争夺目标从一般演化为特殊,争夺方式从显性转向为隐性.应该提高网络空间控制力,围堵反动话语传播渠道;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疏解非理性话语心境;提升先进思想感召力,释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能量;扩大理论国际影响力,拓展马克思主义话语空间.只有多重手段共同作用,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有效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和移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空间成为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争夺的主战场和主阵地。“现实、实体、线下”维度的传统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模式逐渐演迁为“线上线下、实体互动、现实虚拟”维度的现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治理模式。从话语主体模式的转型、话语客体状态的转变、话语空间建构的转换三重维度深刻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演迁逻辑,对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风险点、不断提升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权力与话语: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文化语境下,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具有操纵作用。其主要表现是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选材,翻译的解码过程,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目的的操纵。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调整民族心态,坚持本土文化身份,以务实的态度促使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是解构权威的天然场域,当前自媒体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话语客体、话语主体、话语介体及话语环体四个方面的挑战,紧扣话语权生成规律,秉持话语权维护的科学理念,提升自媒体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应注重通过科学设置议程掌握意识形态提问权,通过合理建构框架掌握意识形态阐释权,通过平台内外监控有机结合掌握意识形态批判权。  相似文献   

13.
论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全过程——从本的选择、策略的选取到译的接受,无不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操控的行为,因此必须借助权力话语理论,才有助于翻译研究的深化与领域的拓宽.从而从多元的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不断交融,网络流行语作为主要的网络交流语言,不仅在网络空间广泛使用,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发展的日臻成熟,使规范化、理性化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新趋势。网络流行语作为话语的一种,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反映着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变化和文化发展,其背后蕴藏的种种话语力量和意识形态更反映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阵地,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在当今自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自媒体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信息的海量化和碎片化以及多元化的特征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巨大挑战。应对自媒体发展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兼容并蓄、疏堵结合,不断拓展话语阵地、净化话语环境、转变话语范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引领力、影响力、掌控力。该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新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使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21,(4):54-58
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范式应该注重从抽象话语向具体话语、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从政治性话语向大众化话语、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命运等四个向度进行转换,以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解释力,增强网络虚拟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