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州(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他刚14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这首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词,作者借回忆旧时悠闲美好的生活,抒发了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6,(5):10-11
<正>现代刑侦可凭笔迹辨人,因为一个人再怎么修饰、伪装,笔迹如同流在身体里的血,是不会变的。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般隐匿万般修饰,字里行间显现的风流个性,总是不可抑勒。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没什么厚实衣服,因此就不大愿意过冬天。当季节真的到了冬天,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只是把身子和手缩在不太合身的棉衣里面,慢慢地艰难度日。进入冬天,交九以后,天也就变得越来越冷,我们就像  相似文献   

4.
正"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若不是在读诗的时候看见这一句,我还真没有想到这么多往日画面来。窗外的布谷鸟鸣个不停,隐约可以听见不远处田园的耕犁声,机器轰隆隆的。往后退十几年,同样是这个季节,正值春种之际,那时还是原始的牛耕,田园间的蝌蚪在水中甩着尾巴,我正学着课本上那篇《小蝌蚪找妈妈》,蚯蚓从泥泞里翻出来打了个滚,耳边时不时传来农夫使唤老牛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北宋大词人晏殊,在担任枢密使期间,很注意选用人才。据说有一次路过扬州大明寺,见寺内题诗甚多,叫侍从将诗读给他听,但不让读出诗人的姓名,以免有“先入为主”的“框子”。当他听到一首题诗极佳时,就问“:作者是谁?”侍从答曰“:江都县尉王琪。”晏殊立即派人将王琪请来。时值暮春季节,地上落花甚多。晏殊有意当面再试一下王琪的才华,就说:“我每逢得佳句,就写在家里墙壁上,有的经过几年还没有对出好对子。比如有句至今仍未对上,句云: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后,应声而答:“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后大喜,认为王琪确有真才实学,并加以…  相似文献   

6.
<正>核心亮点:演绎推论,议论色彩浓厚。得分60分。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液是不变的。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的《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  相似文献   

7.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似文献   

8.
白槿湖 《快乐阅读》2014,(10):25-25
<正>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若不是在读诗的时候看见这一句,我还真没有想到这么多往日画面来。窗外的布谷鸟鸣个不停,隐约可以听见不远处田园的耕犁声,机器轰隆隆的。往后退十几年,同样是这个季节,正值春种之际,那时还是原始的牛耕,田园间的蝌蚪在水中甩着尾巴,我正学着课本上那篇《小蝌蚪找妈妈》,蚯蚓从泥泞里翻出来打了个滚,耳边时不时传来农夫使唤老牛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下面的题目.都是成对给出的,前一个题目是2006年吉林省中考试卷的原题.而后一个题目则是在前者的立意、背景、条件、图形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我曾把这样的题目称为“影子题”.解这种题目。觉得眼熟.似曾相识,有探讨的基础和兴趣,并能通过比较两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加深对习题和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四月二日在广州“飞天”颁奖晚会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来到了,即主持人宣布“最佳评委表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得主名单。主持人请出"最佳评委表演奖得主-《党响起激掌声高娃场及前的众已"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喜欢党员二楞  相似文献   

11.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词人。他一生富贵闲适,风流对才思;又雅好宾客,喜拔擢后进。经常在幕府之中游宴歌吟,诗酒唱和,多有即景感怀、娱宾遣兴之作。这首《浣溪沙》就是晏殊在自己的小花园里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歌舞,趁着酒兴写的。所以有“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  相似文献   

12.
伴着新年的钟声,《内蒙古教育》走过了创刊50周年的历程。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尽管是对人生而言,但对于办刊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何谓“天命”?姑且不论形而上之“天命”。若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天命”则可看作自然界的必然性,也就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脍炙人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成就辉煌的重要例证。但在近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子孙”又以全新的面目从海外回到中国。四大发明可以说是出口转内销的“鼻祖”,内中原因当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Ⅰ卷政治试题,总体上以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两会为导向,以党中央最新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保持了相对稳定性,又有所变化和创新;既考查知识、更突出能力立意,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统一,回归思想政治学科本真。但个别题目给人似曾相识燕归来,江郎才尽待创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兰亭集序》表现了战乱时代文人主体意识的觉醒,表现了面对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产生的生命不可捉摸之感;同时王羲之也以死的重大突出了生之珍贵,为生命唱响了一曲赞歌,更重要的是他把生命的价值放到了时间的长河中来衡量。  相似文献   

16.
《魂断蓝桥》与《廊桥遗梦》是制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两部好莱坞影片。虽然它们在对生活的概括、把握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各有千秋,但从主题意旨、结构方式、场景道具等多方面比较,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魂断蓝桥》与《廊桥遗梦》是制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两部好莱坞影片,虽然它们在对生活的概括、把握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各有千秋,但从主题意旨、结构方武、场景道具等多方面比较,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50年来,我国的中学文学教育大起大落,由乔木跌入幽谷,又从幽谷复苏振起。许多朋友对于这个异乎寻常的轨迹感到难以索解。我从事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辑工作近半个世纪,亲历了这项工作的全过程,提供一些资料并发表一些见解,对于当前开展语文教学改革的讨论,对于思考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长远方略,都会是有益的。大起大落的历程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即受到非常的重视。改革的方案是参照当时苏联的做法,将中学语文课分设文学、汉语两科。在我国废科举、兴学校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这是首次施行系统的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篇课文的教学,从导言开始,讲述、提问、过渡、插语,都可以说是为小结作铺垫。小结的内容必须是学生“似曾相识?的,但又不是重复的。为了提高小结的效率,要制造“似曾相识,又不相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