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为有不为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收获却很少。”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我也爱科学,同时,对  相似文献   

2.
无悔的选择     
有个青年人,非常刻苦.可在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问道:“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事业上了.可结果为什么收获很少?”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愿意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3.
无悔的选择     
有个青年人,非常刻苦,可在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问道:"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事业上了,可结果为什么收获很少?"  相似文献   

4.
陶继新 《山东教育》2003,(21):11-18
他读了有关法布尔的文章之后,才知道法布尔也并非昆虫研究世家,30多岁才迷恋上昆虫,但法布尔却成了世界大生物学家。为此,他对法布尔的作品更是情有独钟,渐渐地,他开始有了成为一个生物学家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家     
《初中生》2011,(Z4):118
法布尔是近代著名的生物学家。当年,法布尔在法国南部的舍尼安村埋头于《昆虫记》的写作时,村里发生了一件事。某天,法布尔偶遇卡谬巡警。卡谬巡警用烟斗抽着烟说:"法布尔先生,您认识葡萄园主加尔托吗?"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诗人     
亨利·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上小学时,他的口袋里从来没有少过蘑菇、蜗牛或其他植物、虫类。14岁时,法布尔外出工作以维持生计,虽然身处困境,法布尔却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法布尔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他坚持自学,先后拿到了自然科学学科、物理学科的学士学位,31岁时法布尔还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认为:"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悟性和恒心。"  相似文献   

7.
一通览全文,"迷"贯一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 2.课文说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小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啊?  相似文献   

8.
说到盲从,就不得不说说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关于毛毛虫的实验:他诱使一条条毛毛虫走上一个花盆的边缘。结果每条毛毛虫一走上去就沿着花盆的边缘前进。令法布尔感到惊讶的是,这群毛毛虫当天在花盆边缘一直走到精疲力竭才停下来。第二天,守纪律的毛毛虫队列丝毫不乱,依然在花盆边缘上转圈,没头没脑地跟着前边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家     
《初中生》2011,(28)
法布尔是近代著名的生物学家.当年,法布尔在法国南部的舍尼安村埋头于《昆虫记》的写作时,村里发生了一件事. 某天,法布尔偶遇卡谬巡警. 卡谬巡警用烟斗抽着烟说:“法布尔先生,您认识葡萄园主加尔托吗?”  相似文献   

10.
徐溪 《语文学习》2021,(3):41-45
法国作家罗斯丹评价法布尔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美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文学家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侧重于其“文学家”的视角,关注《昆虫记》的文学意味,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法布尔拟人的笔法、诙谐的语言和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说到盲从,就不得不说说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关于毛毛虫的实验:他诱使一条条毛毛虫走上一个花盆的边缘。结果每条毛毛虫一走上去就沿着花盆的边缘前进。令法布尔感到惊讶的是,这群毛毛虫当天在花盆边缘一直走到精疲力竭才停下来。第二天,守纪律的毛毛虫队列丝毫不乱,依然在花盆边缘上转圈,没头没脑地跟着前边的毛毛虫走。第三天、第四天……一直走了一个星期,看得法布尔都不忍心了。终于到了第八天,有一只毛毛虫掉了下来,意外地突破困境,这一群毛毛虫才重返家园。盲从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说到盲从的原因,可能会有多种解释,也许是因为随大流最少风险、最节省成本等等。有时候随大流可能是件好事,但是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理智而不盲从却显得更有价值一些。怎样才能做到不盲从?  相似文献   

12.
同事执教了一节语文教研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口袋》。在课堂学习的最后阶段,他介绍了法布尔一生对昆虫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观察并最终写成《昆虫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他出示了三位名人对法布尔的评价:(1)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称赞法布尔为昆虫世界的荷马。(2)法国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是这样称赞法布尔的: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课文."衣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有三处写到"鼓鼓"的衣袋,显示了"小道具,大作用"的独有特色. 一、装满一个与昆虫为伴的童年 文章第一处描写衣袋的语句是第5自然段,法布尔去观察捕捉喜欢的甲虫,捡了好多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放进、包上、装进、欣赏"这组动词表现了他对小甲虫的珍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平时把什么当宝贝,然后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好像听到法布尔在悄悄地对小宝贝说些什么.通过品味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感受出法布尔对小甲虫很珍惜,精心呵护,照顾得很周到,进而感受到他对昆虫的着迷.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涯就是一本书,每天我们都在不停地书写,既是读者又是作者。不同的是,有的教师每天都在更新,融入了时代元素,内容越来越厚重;而有的教师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抄写,页码增多,内容却没有变化。"法布尔的蚂蚁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凡是抓住"老观念"不撒手,身安心寂、不思改变,就会像那群蚂蚁一样,忙忙碌碌,无所作为,终老一生,绝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不满足现状,积极寻求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乖学生,一直秉承尊师思想,但有一天,我和老师发生了的"战斗"。一节体育课,我们像小鸟般飞出教室,却见语文老师站在门口,叫着:"上语文。"我们一愣,很不情愿地走回教室,心情却像被泼了一盆冰水。老师叫大家背诵课文,我却在发呆。老师走到我面前:"怎么啦?"我站起来:"报告。"老师疑惑地望着我。我说:"该上体育为什么上语文?"老师缓了缓,说:"你们语文成绩太差。"我说:"不是有规定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特别是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要更多地指向于"表达",这应该成为问题设计的应有品质。《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一课中第3自然段是一个重点段,通过以下两种不同提问设计的比较,我们或许能明白高年段阅读教学该怎么提问。【案例1】师: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师: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的时间找到的?师: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片段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生齐读课题)师: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出示法布尔图)瞧,这就是少年时的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酥脆短语     
名人名言MINGRENMINGYAN“五一”长假,让法布尔带你去领略大自然……名家推荐:法布尔是我最崇拜的法国人之一。他在观察昆虫上体现出来的天才以及充满激情的韧劲,给我带来的愉悦不亚于任何艺术杰作。———罗曼·罗兰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罗斯丹图/杜放。,天赋的诗人气质,使得法布尔的作品能够避免人工的虚饰而又富于情趣,自成一格,能跻身今日第一流的散文作品之列。———梅特林克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  相似文献   

19.
一 通览全文,“迷”贯一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 2.课文说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小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啊?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823—1915),从幼年起就喜爱观察昆虫。在他五岁那年,一天晚上忽然听见附近的丛林里传出一阵阵美妙的鸣声。他想,是小鸟在鸣啭吧?我该去看看。可是大人却吓唬他说,森林里有狼,专门吃小孩。小法布尔毫不胆怯,钻进树林去探索,究竟这美妙的鸣声从何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