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有人甚至当了拳师,并不提倡不下功夫练拳,而是练习单操手的“太极动”或“站桩”。我不反对练习单操手和站桩,因为这是一顶辅助练功活动。但是,太极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规蹈矩认真练拳得到的。很多身怀绝技的人都  相似文献   

2.
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是圆的运动,但是,为什么是圆呢?圆都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练太极拳,许多动作都有抱球的过程,如搂膝拗步、野马分鬃,转换中大多有抱球,为什么要抱球呢?太极拳有许多要领,如含胸拔背,这就是圆,后背不是平的,更不是凹陷的,如果是平的或是凹陷的,劲力就合不起来,所以外部是圆的;再看胸前,含胸不是一味的扣胸,而是将两肩窝舒展,胸前如空桶一般,这也是一个圆。所以,含胸拔背是内外的两个圆。并且,这个圆不但是外形的,是有气在包裹的,如同人在气团中一般。这样练拳的感觉是饱满的,是有内劲的。练拳达到一定层次,会感到气在流…  相似文献   

3.
祝大彤 《精武》2003,(4):36-37
太极拳讲究体用结合,体,即练拳、打拳与盘拳;用,即推手和技击。凡习练太极拳的人,练几年拳后都想着学练推手,那么为什么练拳者多喜爱推手、技击呢?  相似文献   

4.
《太极图》表明,对立物既矛盾又统一,还互相转化,太极拳的练习就是让人不断地体会在斗争中求平衡,在变换中求和谐的过程,由"我练拳"渐至"拳练我",身心熔融,练拳即是练心,练拳即是修性。"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中以人为主体的各个层面、各种要素的关系相互融通、协调的状态;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知太极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5.
练拳的人都知道练拳要体用兼备。什么叫体用兼备呢?即练架子为体,推手为用。对于修身,很多练拳的人都能做到,但如何做到“运用”呢?我认为练太极拳第一要开发智能,运用到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去。第二要用在祛病延年上。第三要用在防身技击及艺术技巧上才是较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太极拳练习中,呼吸与动作是统一的,需要相互配合.呼吸调节得好坏对太极拳的练习质量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练拳人需要在合理的自然原则之下,有意识地引导呼吸,更好地适应动作要求,提高练拳质量.本文以太极拳中呼吸方法为核心,简要阐述了几种呼吸的方法以及要领,点明呼吸与动作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练得好坏对错拿什么衡量?迄今为止没有标准,或是说各家有各家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以己之形态贬彼之动作。要真正做到客观,就必须从太极拳的各个组成部分来细细分析。好、坏、对、错,非常重要,如今的太极拳界看拳要比练拳麻烦,想和别人友好交流比登天还难。一个无伤痛痒的小问题,就能争论得破口大骂,这就是因为衡量的标准不够客观。  相似文献   

8.
张升 《精武》2004,(9):23-23
本人习练太极拳二十余年,略有心得,并对《太极拳论》有所研究,深知理论与练拳相结合的重要性,不明理而练拳是不会出功夫的,错误理解拳论,更是一谬千里。因此,"呼吸"与"气"是习练太极拳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人研读过一些文章和书籍,包括一些名家专著在内的习拳心得及对"呼吸"与"气"的论述,对"呼吸"与"气"有了自己的体悟,于是斗胆写了这篇文章,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松绪金 《武当》2015,(2):22-23
《太极拳论》中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从以上拳论不难看出,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句名言曰:"太极十年不出门","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这里所说的"十"和"千"都不是实际数字。能否练好传统杨式太极拳,还要看学练者的文化素养如何,感悟能力如何。须执着追求,锲而不舍,废寝忘食,排除一切干扰自觉练拳。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不间断地每天坚持练拳两三个小时,走  相似文献   

10.
有很多拳友曾问及关于练拳时膝盖疼痛的问题,有的人一听说练太极拳伤膝盖,吓得不敢练了. 其实伤膝盖的并不是太极拳,而是习练者不当的习练方法. 那么怎样可以防患于未然?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从根本的练法角度预防伤膝盖,希望对各位拳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5):58-59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著名教练曾乃梁、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散打名将陈超读者郝先生通过E-mail来信问:练习武术要求舌顶上腭,以接通周天气息,太极拳等内家拳都要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请问在练拳时(包括少林拳等外家拳)是否始终要求舌舔上腭?拳术要求的呼吸自然,是否指舌顶上腭后的自然呼吸?在练拳时有的拳种要求发声(比如南拳,陈式太极拳发力时也会发声),这与舌舔上腭是否矛盾?武术运动是否应始终以鼻呼吸?  相似文献   

12.
太极长拳考     
吴伟 《武当》2023,(1):42-43
<正>在《太极拳释名》中有一句话——“长拳——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近百年来,人们对这句话很困惑——“长拳”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杨澄甫在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道:“太极拳之顺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那么,“长拳”是一种秘传的架子?还是形容太极拳套路很长?“涛涛不绝”是指练拳的时候要如同水中波浪起伏不断?太极长拳与太极拳有什么关系呢?在解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看下面二个拳谱中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这句话:“路,没有错,错的只是选择;爱,没有错,错的只是缘分。”其实习练太极拳何曾不是?学练太极拳也有个选择问题,选对选错,结果不同。练好太极拳要选好方式方法,才能达到健身防身、养生益寿的目的。我在练拳.传拳中经常有人提出练习太极拳的困惑问题,下面就太极拳习练的关键问题提示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太极拳,有六十几势、八十几势,还有一百零几势的。名为太极拳的一套拳,仅有十几个拳,两种钩型,掌多达几十种。几代拳人,多在掌与掌中间下功夫,在拳与拳中间变换、漫游。初练拳的人,用现代语讲,一时找不到太极拳的感觉,就是练拳多年的人,也难以找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为什么?皆因没练“太极脚”” “太极脚”说并不耳生,拳论上早有定论。 太极拳的功夫从浅到深,“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脚下的功夫是筑基功,不能忽视。练过多年拳的人,不能与  相似文献   

15.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孙式太极拳名家孙永田。江西省安福县陈小工来信:我有几个问题想向名家请教:1.武术套路在武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动作在实战中是否能够用得上? 2.练拳时,腰间系的腰带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现在练武系腰带的人少了?  相似文献   

16.
肢体力是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那么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所发的肢体力干什么去了?发挥了哪些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传统劲力理论和指导练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肢体力在太极拳运动技击中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08,(10):I0001-I0001
哈尔滨尚志公园西广场每天有百余人晨练太极拳,这就是哈尔滨太极拳协会第44晨练站。900平方米宽阔平坦的方形广场是适合集体练拳的好场所,十多年来有千余名拳友在这个站晨练普及、竞赛传统太极拳。由于这个站中老年练拳祛病延年的效果显著,加上44站在省市太极拳赛中成绩辉煌,成为全市200个太极拳站的楷模。站长刘德增虽然是知名动物学专家,省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8.
清人陈鑫在《学拳须知》中强调,“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艺术大师杨禹廷说:“打拳打个理。”这是先辈拳人给我们后继学子的至理名言,不可不悟。太极拳博大精深,拳理源于老子、易学,不理解拳理,难于练好太极拳。一般健身无须过高苛求,如果深入修练必须读书,懂得拳理。笔者认为,习拳有一个公式,“认识──理解──明白──懂。”认识,可以到各公园看人练拳,这是直观认识;还可以问拳师,请都教练,这是听中求认识;读太极拳理论书、拳书、以及对名拳师专访的纪实类文章,从中体会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练太极拳,绝大多数人是为健康,要健康,就要运动,在运动当中,太极拳又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太极拳属道家,练拳的套路是练外功,其实还有内功,内功就是修心养性,是心法的修炼。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太极拳,调整心态,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众多人群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如今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由得发问:人人都练习太极拳,他们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很显然,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流派,有着自身深厚的理论根基,今习练太极拳者多为年老者或一些青少年,其习练的出发点为强身健体,大多数习练者都只是停留在架势上,有的青少年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对太极拳的习练要领及其内涵从无追究,这就导致了许多拳友练习的非常空洞,同时也影响了学拳的兴趣。古有拳谚:"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这足以说明习练拳者不仅仅是要会练,而且需要练习者明明白白的练。正如太极拳泰斗吴图南说的"要科学的练太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