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处翻译质疑“然后得一夕安寝”一句,高语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2007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用书》)翻译为“然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这样翻译有两个疑点:1.句中的谓语是哪个词?从《用书》的翻译看是“得”,但以句意看应该是“寝”。2.“得”字是什么意思?究竟是“能”还是“得到”?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松鼠》一文中出现了“驯良”一词,“驯”注音为第四声,可我们查找了1981、1985两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该字读音为第二声,而且也没有注明该字有多音的情况。学生使用的《小学生多功能词典》中注音为第四声。在正音教学中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都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可课本上出现的这个字音不知道是不是有误?  相似文献   

3.
“个”是现代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朱德熙先生曾说过:几乎所有的个体名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专用量词)都能说“个”。我们对俞士汶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名词库》进行了统计,结果是:其中收入了能和个体量词搭配的名词共2240个,而有1516个能和“个”搭配,占了67.7%,1516个名词中又有667个只能和“个”搭配。而在口语中,“个”的使用比例还要高,如在陈建民著的《汉语口语》中,收录了1.8万字的原始口语材料,其中,和“个”搭配的名词达到了86.5%。这说明“个”作为量词来说,其泛用程度相当高。那么,作为一个被普遍运用的量词,它的泛用作用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略作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读《语文学习》2010年第9期姜燕萍《“相”、“见”是什么词》一文,颇觉“相”字字义还可作些梳理,以使读者了然于胸。“相”在文言中是个常见的字.要了解它的意思,可以顺藤摸瓜,从字的本义开始探究,一线串珠,引出一长串“相”字的引申义来。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我偶然发现“师”和“归”两字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时,两个字的部首不相同,但从字形上看这两个字的部首应该相同。而《现代汉语词典》把“师”字安排“|”部里,而把“归”字安排在“ヨ”部里,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连数天,我反复查找各种语言文字书面的书籍,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部首归并的问题。自东汉许慎创立540部首将汉字归类以来,汉字经历了许多变化。许慎在著《说文解字》时,主要依据小篆字形,把同一形旁的字归在一起,称为一部“。师”字在“币”部“,归”字在“彐”部。许慎的以形旁编排文字的方法,千百年来一直为编篡字书的人所…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尔”字下收有“尔耳”。注释是:“(书)如此罢了;如此而已:不过~|聊复~。”我认为。“尔耳”根本不是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不应当把它收录进去。《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是只收“尔尔”,而未收“尔耳”。  相似文献   

7.
“煌煌”与“皇皇”这两个词,形近音同但义不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煌煌”是形容明亮,例如明星煌煌;“皇皇”有三个义项,其中之一是形容堂皇、盛大,例如皇皇告,皇皇巨等。但在社会语言字应用中,人们往往在该用“皇皇”的地方误用了“煌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几乎到了积非成是的地步。例如。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默写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竟有一半学生将“萧萧”写成“潇潇”,这让我很是吃惊,这两个词怎能分辨不清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萧萧”形容马鸣声或风声,“潇潇”形容刮风下雨或小雨。于是我对学生解释:“无边落木萧萧下”即无边无际的枯叶在萧萧秋风中纷纷落下,“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登高》中并没有写雨,  相似文献   

9.
词典释义应该具有概括性、简洁性、系统性。本文通过比较现实用例和词典释文,认为在以上几个方面,《现代汉语词典》对“学费”“哑巴”二词的释义存在着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6-5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11.
说“沟通”     
所谓沟通,就是使双方能通连(据《现代汉语词典》)。看来,其词义并不复杂,无非是“双方通连”而已。然而,我又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或者说可以几乎忽略不计的两个词——“使”和“能”。  相似文献   

12.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1):7-7
问:《新华字典》把“容”字归入“宀”部,而《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将其归入“宀”部。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按哪种方法分析字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给“监考”改名的最初思考来自对“监”字意义的不满。什么是“监”?《说文解字》注解“监”为“临下也”,《古代汉语词典》注解“监”为“从上视下”。显然,“监”这个词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居高临下的意味,如“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经·大雅·皇矣》)。  相似文献   

14.
王庭宏老师就拙作《经常被误用的成语》提出了异议,王老师认为“空穴来风”“美轮美奂”两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并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吕叔湘主编)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为证。这两部词典正如王老师所说,对这两个词作了新的解释。在这里笔者首先要说明的是,对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解释并非完全如王老师说的那样属于“新旧版词典”之间的差异,而是不同词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对“鸣金”一词的解释是:“敲锣,古代作战时作为收兵的信号。”笔认为此注欠妥。我们知道,古代军队打仗.以击鼓来督促、指挥士兵进军.用呜金来收兵,停止进攻.结束战斗。那么,“金”到底所指何物呢?我认为。“金”应是“钲”。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以来,“下浮”一词频频见于报端,以至许多汇集新词新语的字典辞书竞相收录,最近发行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也增收了这个新词,释义为“(价格、利率、工资等)向下浮动”。《现代汉语词典》的增收,标志着不仅是使用,而且研究也正式承认了它的新词地位。如果单纯从“下浮”一词中的“浮”字来看,它的基本意义当是“在水面漂浮”,既可表示静态的“停留在液体表面”,又可表示动态的“自液体的内部上升到液体的表面”。在意义上与“浮”字相对的是“下沉”的“沉”。  相似文献   

17.
石教昂 《云南教育》2005,(14):17-17
“相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里的明确解释是:指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两方面差不多。并举例日:旗鼓相当,年龄相当。即两方面的实力差不多,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多。那么,“相当于”仅比“相当”多一个“于”字,我认为,它们之间的意义也是一样的,正确的理解应是“差不多”,  相似文献   

18.
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在此之前,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1980年版的《新华词典》等辞书都是既收“树阴”、“林阴道”,又收“树荫”“林荫道”。《审音表》的规定一下子把“树荫”、“林荫道”等带有“荫”(yīn)字的词语打入了另册,它们成了不规范的词语。从此以后,辞书因为要遵守《审音表》的规定,在这个问题上就接连不断地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不胜其烦”和“不厌其烦”相差只一个字,意义却截然不同。《现代汉语词典》虽然没有收“不胜其烦”和“不厌其烦”这两个词条,却都收有“不胜“和“不厌”这两个词,“不胜”解释为“承担不了;不能忍受”,“不厌”解释为“不厌烦;不排斥”。据此可知,  相似文献   

20.
一、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对“连接”与“联结”这两个词的解释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