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衾、被/被子”为表示“睡眠时用以覆体”这一概念的一组同义词,先秦主要用“衾”,而“被”则出现在先秦后期的春秋末期。“被”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衾”竞争,汉初使在文献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古文献施受句谓语体词间之“于”的性能,语法学者大都视“于”为被动式之标志。笔者考察古文献则发现,在传世典籍中,被动句虽常有“于”而亦或无“于”,主动句虽常无“于”而亦或有“于”。甚或对举的选择问句。有“于”者为主动态,无“于”者为被动态;并列的“于”字结构,其一为被动态,另一为主动态。由此看来,“于”之出现于施受句谓语体词间,并非决然为被动语态之体现者。  相似文献   

3.
古文献施受句谓语体词间之“于”的性能,语法学者大都视“于”为被动式之标志。笔者考察古文献则发现,在传世典籍中,被动句虽常有“于”而亦或无“于”,主动句虽常无“于”而亦或有“于”。甚或对举的选择问句。有“于”者为主动态,无“于”者为被动态;并列的“于”字结构,其一为被动态,另一为主动态。由此看来,“于”之出现于施受句谓语体词间,并非决然为被动语态之体现者。  相似文献   

4.
提起“科研”,许多一线教师感觉不是很亲切,总想敬而远之,但迫于种种要求又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科研不再是教师主动的需求,而成了一种被动的硬性指标。这种被动的科研我们先简称为“被研究”。“被研究”之下的教师,一方面会成为自背包袱前行的人--“作茧自缚”;另一种是能为自己的成长给力的人--“破茧成蝶”。也就是说“被研究”也一样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臣”字其字形有两个源头:“臣”象人被束缚之形是造字之本义,“臣”由“缚”而“牵”,由“牵”而称被牵者为“臣”,很自然地引申出了“奴虏、卧仆”等义;而“臣”象竖目之形则是一种讹传。  相似文献   

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为便于大家理解.有人用“一分为二”.有人用“一分为三”,通俗地说明此规律的基本内容。由于毛泽东常说“一分为二”.故这种解释广为流行.而“一分为三”则被长期冷落,甚至被作为错误观点加以批判。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成立。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而丰富的含义。而且,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一分为二”更多地是指理论状态,而“一分为三”则是常见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7.
骈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品种,同时也是一种颇受非议的文体样式,长期以来被扣以“形式主义”、“浮艳轻靡”的帽子,而其创作的全盛期魏晋六朝,更被目为“文学误国”的口实。此后的唐宋古文运动、宋代理学文论,更是对之口诛笔伐,骈文便被作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而被归入“另册”。  相似文献   

8.
《母婴世界》2012,(2):28-29
爹地妈咪们的感恩 “双城宝贝”被一些父母戏称为“城市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工作而被留在祖辈身旁抚养的宝宝,与父母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分离期,“双城宝贝”因此横空出现。与“双城宝贝”一同出现的,就是“隔代教育”这个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词和词构成的一种定型的短语。既然定型,字面就不能随意更换。”虽然在特定的语境下,“闭门造车”可以仿造为“闭门造船”、“闭门造文”等,但如果在一般情况下,把“车”写或说成“船”、“文”等,都不会被理解,被接受,倒会被判成错别字而贻人笑柄。而汉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的阁婆一般和王婆等被归于虔婆之列,称之为巧舌如簧、见风使舵的老年女性,被金圣叹多次批为“成精的虔婆”。通过对文本的剖析和对阎婆“虔婆”身份的探究与质疑,拨去特殊的社会意识附加于老年女性的鄙视与不公这一迷雾,还原其作为无奈母亲的真实特性,这并非是以阎婆为代表的女性自身人格缺陷所致,而恰恰是女性生存状态被社会歪曲甚至异化所为。随着时代本身的运行和淘洗,这一命题也会因“环境变迁”和“心理感召”而逐渐被认知普遍化和主流化。  相似文献   

11.
晋代才女谢道韫因有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被称为“柳絮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诗爱用数目字,人们读后非但不感到枯燥,反而觉得妙笔生花,因而人们称他为“卜算子”。晚唐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因只用叉手(当时一种敬礼动作)八次即成小诗一首,故被称呼为“温八叉”。做过工部尚书的北宋词人宋祁,因写的《玉楼春》词中有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奉以“红杏尚书”的美称。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因其《洞庭  相似文献   

12.
郑航 《班主任》2009,(4):6-8
人在困境之中,或在失意之时,一句安慰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微笑、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表达,往往令人倍感亲切,“理解万岁”便会发自肺腑。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对于许多被冠以“后进生”之名的学生来说,不被理解乃至被误解却是常事。当祈求被理解、被接纳的愿望不能实现,当希望不断落空,最后变成奢望,后进生心中便会形成心结,由此引起失望和不满。或因“心头之痒”而滋生事端,或因“心头之痛”而自暴自弃,或因“心头之恨”而走向直接对抗,“转化后进生”由此变成班级管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先看一段考生的文字:大概世间总是“忧”与“乐”交织着。自古以来为天下事先忧后乐的不乏其人:战国时的屈原为国振兴,“虽九死而犹未悔”,最终忧死汨罗江;宋朝的岳飞,“三尺龙泉走天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转战沙场,屡建奇功;近代的林则徐,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而忧,扼守虎门,誓死禁烟。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千古传诵。他们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段文字曾被广为传抄,就是因为在用例方面作了较大的突破———用例简洁、生动、准确、权威。这种如蜻蜓点水式的用例方法后来被称之为“点例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15.
也论"被发文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证了“被发文身”的“被”同“剪发文身”的“剪”,应释为“剪短”。(1)把“被发文身”和“被发缨冠”中两种情形的“被”混为一谈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2)两个“被”与“披”的联系枢纽不同(一为音,一为义),因而两个“被”形同义异;(3)“被发文身”的“被发”虽然在发式上兼具“剪短”、“披散”两面,但与“披散”相比,“剪短”是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学生事务管理一般被称为“学生支援”或“学生生活支援”。日本高等教育的学生事务管理并不是统一的模式,而是在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科学省的指导下由各学校自行实施。学生不单纯被看作是被动的、受管理的一方,而被认为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由此而形成的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支援”一词作为学生工作的基本,更是贯穿于日本整个学生事务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7.
教育者们面临着挑战:丰富一种教学的道德词汇内涵,使它敏感于活生生的、经验过的教学关系。本文通过对“关爱”意义的简略探究,给出了一个现象学困惑,它涉及到专业的“关爱”概念和日常“关爱”体验之间的关系。专业的“关爱”概念常常忽略其敏感而微妙之处,但对许多父母和教师而言,“关爱”被体验为忧虑和责任,而这种忧虑常会由于自身的幸福感受被忽略。面对这一困惑,作者围绕“当道德语言变成专业的理论词汇、意义变得模糊或被消解之后会发生什么”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称谓有两种不同而又互相联系的意义。第一,是指一种关系,亦即“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第二,是指一种行为,亦即人们互相使用“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的过程。前者通常又被称为“称谓语”,后者又被称为“称呼”。  相似文献   

19.
余木 《少年读者》2008,(3):19-19
“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相似文献   

20.
氨铵胺     
化学课本中有三个带“安”字的字,即“氨”、“铵”,“胺”。氨是一种气体名称,其分子组成为NH_3;铵是一种原子团的名称,谓之铵根,是一种阳离子,组成为NH_4 ;而胺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NH_2)取代后而生成的一类烃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