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文主要围绕《鸿门宴》内容展开详细探讨,从故事的前因后果来分析作者写作用意,从简略的话语当中探索其背后隐藏的深意,从一系列细节揣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剖析司马迁浓墨重彩的叙写该内容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中项羽将一手好牌打成烂牌,坐失斩杀刘邦良机,实力弱小的刘邦则化险为夷,全身而退。比较分析刘项集团的主帅、谋臣与主帅亲近之人的性格特征,刘项集团的斗争结果显而易见。人物性格是探秘《鸿门宴》刘项集团胜负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所谓“春秋笔法”,是指“一字含褒贬”的史传笔法。在《鸿门宴》一文中,作者对刘邦其人其事的叙写,有几处就成功地运用了“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4.
岳卫东 《甘肃教育》2007,(9S):30-3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小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人物性格的描绘上、在细节的刻画上.都为后世做出了光辉的典范。中学课本所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等都是史传文学的代表作品。对了解人物性格的塑造方式、理解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史记·项羽本纪》名段鸿门宴里“生彘肩”作了考察,认为在“生猪腿”、“一整条猪肘”、“一只猪肩”、“一只全猪蹄”等诸种解释中,最后一种解释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一段情节曲折跌宕起伏、重要而又精彩的文字,它叙述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霸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最终刘邦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其中的许多人物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历来为人所称道。两大军事集团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各具...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人教版)《鸿门宴》写樊哙临危救急,拥盾人帷一节,生动地刻画了樊哙亦智亦勇的人物形象。文中写项羽赐其酒食,对樊哙形象的生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细节描写是《鸿门宴》最成功处,它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呼之欲出。其中刘邦个性最为复杂,文章对他的描写也最为生动。深入细节内部,我们就能对他产生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无酒不成席”。细读《史记》名篇婚坞门宴》,可以发现其“无剑不成戏”。因为在《鸿门宴》中,几乎每个重要情节都与“剑”发生了密切联系,都离不开一把把“剑”的参与。换言之,“剑”对《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直接推动了一些重要情节的发展。可以说,如果离开了这些“剑”,“鸿门宴”这出“戏”将难以演下去,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的故事,家喻户晓,但鸿门宴出名的原因,不是宴会何等丰盛,而是该宴会是刘邦项羽矛盾和性格的集中体现,更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正所谓“一念定生死,一宴定天下.”但“一念”何以定生死,“一宴”何以定天下,就要从宴会中去分析人物性格;要真实地剖析人物,就要回归到历史中,回归到《史记》中,在特定的背景下去分析人物.选入苏敦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的《鸿门宴》,其选取的事件是刘邦和项羽在咸阳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在这次宴会中真正体现了英雄本色.席间一系列明争暗斗直接影响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结果.后世认为此次宴会直接导致了之后的项羽兵败和汉王朝的建立.细细品读全文不难发现,鸿门宴的结果看似偶然,但若是从这个宴会的两个主角的性格上来分析,这样的结果又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中樊哙所起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鸿门宴》描写的是项羽、刘邦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关中王而展开的一场震烁古今的政治斗争,由此也拉开了激烈而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  相似文献   

12.
课堂可有多种课型,评课应成为重要的一种。我国古代的文艺评论中,就有诗评、书评等。人们熟悉的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评《红楼梦》,就是公认的评论典范。 评论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对课文要有深刻的认识理解,才能有自己的见解。评课是独抒己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称谓语是社交中人们主动选择的具有目的性的语言,蕴含着文化礼仪,反映着人际关系,折射着人物心理。《鸿门宴》中,多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臣”作为自称的称谓语,透露出他们不同的对话目的,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同时还能体现对话中另一方的人物性格,这显示了司马迁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来,人们说起鸿门宴,罕有不郑重其事的。即使不识字的田夫野老,都会叹息一声,这宴会啊,项羽要杀了刘邦就好了,一切都不同了。至于士子文人史家学者。亦少有人不认为这是一场改变历史的宴会。一场宴会,历史人物的命运在此转向,历史行程在此拐点,真的是这样吗?似乎是这样的,千载之下,罕有不同见解即可为明证;这几年里。  相似文献   

15.
马刘 《考试周刊》2012,(11):17-18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写得十分出色的一个片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司马迁用其如椽巨笔精妙绝伦地书写了一幅关于楚汉战争的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令人难以忘怀,这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作者精心着笔氛围描写,揭露了尖锐复杂的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人物个性。情节安排紧凑完整,起伏跌宕.把人物形象的刻画置于曲折的情节之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语言朴实与文采兼备,许多成语广为流传,终成“史家之绝唱”“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6.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统治之后,为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鸿门宴》不愧为经典,其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尽管篇幅不长,涉及人物众多,但个性都十分鲜明,而其中又以刘邦为最,项羽其次。细节的魅力毋庸置疑,留白的艺术独具匠心。《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很多,也有多处留白,颇耐人寻味,仔细揣摩,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一.刘邦为什么反复说"为之奈何"?在《鸿门宴》中,刘邦一共三次说到过"为之奈何":一是当张良告知刘邦项羽要攻打他时,刘邦大惊,"为之奈何"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一)收录的《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有人说鸿门宴是楚汉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它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在此次宴会中,楚汉集团的将帅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樊哙闯帐  相似文献   

18.
读《鸿门宴》,项羽和刘邦必定是主角,但本文暂且不论《鸿门宴》中项羽、刘邦如何如何,我只想说,张良是我不得不佩服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了《鸿门宴》一文 ,它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气吞山河、功盖天下”的大英雄形象 ,肯定了项羽在反秦、灭秦中的巨大作用 ,对他的失败也抱以了极大的惋惜。但鸿门宴一节却集中暴露了项羽性格中的一些弱点 ,他性格中的骄傲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沽名钓誉都尽显无疑 ,正是这些性格弱点最终导致了项羽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因此我认为应把对项羽悲剧性格的分析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首先是关于项羽的骄傲自大、性情暴戾。项羽家世显赫 ,他年少时便有大志 ,欲取代秦始皇之位…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中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性格的弱点,才得以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死里逃生。可以说,刘邦是借“义”逃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