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植树节为什么要选定在这一天呢?因为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宣传森林重要意义并极力倡导植树造林的政治家,首推孙中山先生。1915年,孙中山提议以每年清明节为我国的植树节,当时的北洋军阀(fá)政府于同年7月13日公布了这项规定。但对我国南方来说,清明节植树时令太迟,植树节定在这天不合适。1979年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以3月12日为植树节,借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植树节的由来!江苏@赵国强…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规定了植树节。我国的植树节始于1916年,当时的政府把“清明节”定为植树节。到了1928年,政府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是为实现孙中山先生“要造福全国,大规模的造林”的遗愿,也是因为孙先生逝世的时间(3月12日)适合植树造林,植树又是最好的纪念形式。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相似文献   

3.
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这天,老师总要带学生到郊外植树。为什么要植树呢?由于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远在上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有植树造林的习惯。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没有种过树的人,死了连棺材都不能用”的规定。为什么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呢?那是因为3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爷爷逝世纪念日。孙中山爷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的人。他于1893年就提出“:中国欲强,须振兴农业,讲究树艺。”他任临时大总统时,1912年5月就成立了林业部;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2月又规定将每年“…  相似文献   

4.
豆丁 《幼儿教育》2012,(8):38-39
植树节的由来"植树节"是国家为了动员全民植树、促进国土绿化而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我国曾于1915年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29年又定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为植树节。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我国植树节3月12日是我国植物节。这一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为什么我国植树节要选在孙中山先生的忌日呢?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他的故居生长着的那棵年已112岁的檀香山酸豆树,是在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先生,从美国留...  相似文献   

6.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一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为什么我国植树节要选在孙中山先生的条目呢?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他的故居生点着的那棵年已112岁的檀香山酸豆树,是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IJ先生,从美国留学回乡时,带回来亲手栽种在故居院内的在我国近代史},最V知道森林的重要意义并极力倡导植树造林的政治家,首推孙中山先生。1893年,孙中山先生在他亲了起草的《L李鸿章15》中提出:中国歌强必须急兴农学、讲求树艺。特别是在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他的《三民主义》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  相似文献   

7.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最能感觉到每年的3月12日与平日不同的也许是:这一天是植树节,许多机关单位和学校都在当天组织植树活动。  相似文献   

8.
妇女节过后,我让小朋友想一想或向爸爸妈妈询问,妇女节之后是什么节日?孩子们先后找到了一致的答案:3月12日植树节.我请他们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植树""全国各地都在3月12日这一天植树吗","植树"的主题活动就这样展开了.  相似文献   

9.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现在正是植树的大好季节。提到植树,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一个特殊的日子——3月12日。对,这就是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早在1893年,他就起草《上李鸿章书》,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家,讲求树荫”,把植树造林提到振兴中华措施之一的高度。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在广州讲演《三民主义》及以后许多讲演、著作中,曾无数次倡导植树造林。为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9年决定,每年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 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孙中山与植树节@明明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理论,并适时将其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但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继承人的戴季陶、蒋介石等国民党人却有意将其异化。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忠实的传承者,也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孙中山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的两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中国梦”来命名这-梦想,并科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梦”理论.该理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明确解答了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一方面,它是对晚清以来“逐梦”之路上各种学说(“中国梦”理论的历史形态)的理论总结.具体而言,建国之前,中国人的梦想之旅经历了“维新之梦”、“启蒙之梦”到“革命之梦”三个历史阶段,并产生了严复“三民思想”、鲁迅“立人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三种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肯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国内学术界的观点亦基本一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最伟大的贡献是辛亥革命。通过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精神和旗帜作用的分析,说明孙中山是革命党人的精神领袖、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辛亥革命是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必然结果。继承和弘扬中山精神,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激发人们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对人的培育工作。为此,他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大量关于人的培育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曾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就今天而言,研究孙中山的育人思想,同样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粮食分配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于1924年提出了"以养民为目标,不以赚钱为目标"、"要粮食的分配很平均"的粮食分配思想,对于这一思想的评述,学界尚未论及。文章主要探讨孙中山的粮食分配思想产生的原因、内容、历史地位以及对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孙中山丧事为国民党提供了表达诉求,言说政治主张的契机。国民党以治丧活动为契机,运用党的组织系统和宣传机器来宣传孙中山思想、塑造孙中山形象,希图通过孙中山偶像地位的塑造来强化普通民众和国民党员对党(国民党)、国(国民政府)的认同。国民党对孙中山丧事的运作,透露出许多信息,如对意识形态宣传之重视,其群众动员意识之自觉,对现代宣传手段之娴熟运用等,映射的是国民革命前后一段时期另一个面相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著名理论家和活动家,他始终不渝地宣传和捍卫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承受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思想,提出了土地国有的主张,并对土地国有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孙中山投身实业建设,提出10年内筑路20万里的铁路建设规划.鉴于当时政府与民间均无此财力以及过去中国自办铁路的不成功,他创造性地提出以BOT方式为主,大力引进外资,快速推进铁路建设的设想.此设想既有新颖、先进和科学性的一面,也有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实施这一设想的政治、经济环境,因此,这个设想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的农业思想生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他不仅提出农业发展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功用,而且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等四个层面,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