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云南的歌会》,或工笔描绘,或衬笔烘托,或大笔勾画,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云南歌会中“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和“山寨传歌”等演唱场面。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之情,汩汩地流淌于描写的笔端。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自然美、人性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牛华 《现代语文》2009,(11):100-100
《云南的歌会》所展现出来的文字和语言不仅非常优美,更富有情趣。在文中,作者用美丽的文字来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声美、歌美、人美、民俗美、自然美、人性美,表现出一种非常和谐之美,令人称羡;优美的山野风光、美妙动人的歌会场景,淳厚朴实的风俗人情,  相似文献   

3.
张如意 《语文知识》2014,(12):27-28
我们一直追求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味”从哪里来?笔者以为,从文本解读中来。文本解读到位,语文味自现,反之,语文味荡然无存。如有的教师执教《云南的歌会》,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写了几种歌会形式?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而后,整节课就是引领学生共同分析几种歌会的演唱地点在哪里、演唱者是谁、此演唱形式的特点是什么。并且,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云南歌会的特色,还与同学们感兴趣的明星演唱会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4.
在每次授完课后。自己都会对所讲课文有点想法。下面,我就《云南的歌会》这堂课,做一下反思与总结。1.课前我从作者身上着手去剖析人物生活背景,为“民俗”的讲解做知识铺垫。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受到美的熏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云南优美的山野风光、淳厚古朴的风俗人情、美妙动人的歌会场景,读来让人如饮甘泉,回味无穷。笔者认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蕴涵着浓郁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6.
整体把握 《云南的歌会》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一篇极富情趣的优美散文。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选取了三个场合(即山野对歌、山路漫歌、金满斗会)中的唱歌情景,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风民俗,展现了劳动人民美的品格、美的人性和美的风俗,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阅读本文,首先应该抓住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体味文章美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云南的歌会》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场面描写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屏显:群山深处的哈尼梯田,泸沽湖风光,彩云之南,云南石林,丽江古城,广场舞蹈,男女伴唱,歌会场景。)  相似文献   

9.
捧读《云南的歌会》,文章中淳厚古朴的风俗人情、香气浓郁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那里的自然风光、人情风俗和纯朴的人际关系,跳动着美的音符,奏响着美  相似文献   

10.
去年听了一位省教坛新星老师执教《云南的歌会》,至今记忆犹新。他教得潇洒、大气,犹如“闲庭信步”;学生学得轻松,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相似文献   

11.
闫翠平 《教书育人》2012,(Z2):38-39
一、导入(播放云南民歌:《蝴蝶泉边》)这节课,我们要跟着沈从文老先生一起去多彩的云南走走,去听听那里的歌声,逛逛那里的歌会,品品那里的人情。好,接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云南之旅。二、旅游指南1.知识与能力指南通过阅读,了解云南的民歌习俗。品析语句,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境界。2.过程与方法指南学生充分预习,合作、探究,教师做引导。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但透过热闹的现象去冷静地思考,确实发现存在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 误区一:教师提问后缺乏耐心、缺少等待 [现象1]一位老师教<云南的歌会>,让学生速读全文,并思考概括文章写了歌会的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可当学生还未读完,甚至来不及思考时,教师就叫停,马上让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人教语文课标教材八下)的主要特色是: 非常清晰的结构层次,非常浓郁的别有风味的生活气息,非常丰富的富有美感的语言,非常精美的人、事、景、物片段描写。  相似文献   

14.
得在回味中     
<正>首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段:师:好!同学们,《云南的歌会》这堂课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利用这堂课最后两分钟的时间,来做个总结,看看大家都学到些什么。通过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到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学到一些新鲜的词语以外,你还学到些什么呢?生1:我还知道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以及在写景上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师: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生1:在描写方法上各有不同,三个部分分别写唱歌的人,唱  相似文献   

15.
受制于阅读素养与生活经历,不少学生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散文——例如《背影》《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等,不感兴趣。对这些散文的教学,要从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开始,以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最终实现对阅读初感的超越。本文以笔者在“第一届‘语参杯’全国百佳语文教师颁奖典礼暨全国语文同课异构课堂展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本单元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了五篇文章:《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这些文章,内容各不相同,但  相似文献   

17.
“农歌会”是会展业的一种形式,2008年以来,连续四届“农歌会”均在安徽省滁州市举办。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会展经济方兴未艾,并已发展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举办“农歌会”对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农歌会”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云南的歌会》是沈从文的散文,学习此文,感受文章的内容美与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老师抛出主问题,集中提问,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赏析美的活动,细细品味文字,进行表达,完成一场美的盛宴。主问题能带动整堂课,教学目标非常明显,解决问题较为透彻。  相似文献   

19.
《岭表纪蛮》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汇编,反映出近代广西各少数民族的生产习惯、生活习俗等。根据《岭表纪蛮》所载史料,瑶族歌会的形成原因主要来源于瑶族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0.
16.云南的歌会课内提升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yau_游自在龙yin_凤hui_花rong rong__酬和( )蹲踞( ) 下坠(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加点词语1.戴胜鸟……扑着翅膀lue 地而去……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