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6日《步辇图》 秦以后将帝王、皇后所乘之辇(车)去轮为舆,改由人抬,称步辇。《步辇图》为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地安门邮政局,100009)收藏。7世纪,我国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区)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刘祖鞭先生撰文《也谈唐代<步辇图>历史文化风俗》(以下简称《也》文,见本刊2002年第7期),对我的文章《唐代<步辇图>拾零四则》某些说法提出质疑,就此我再谈一些看法。1.关于扇子起源扇子起源历来有各种说法,如史前说、殷商说、周说等,诸多说法源自不同的史料。尧舜时代是在历史学所说的三代(夏、商、周)之前,为三皇五帝的传说时期,对应考古学是仰韶文  相似文献   

3.
李潮 《上海集邮》2003,(10):4-4
本刊讯从8月起,我国发行的邮票登录万国邮联邮票编码宣传WNS网站,首次登录该网站的邮票共4套--2002年发行的《珍稀花卉》、《步辇图》、《长臂猿》和2003年发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 WNS是世界集邮发展联合会(WADP)和万国  相似文献   

4.
笔者读2002年第3期《集邮博览》陈康先生《唐代<步辇图>拾零四则——古代历史文化风俗谈(一)》(以下简称《谈》)后,对陈先生文中有些说法不能苟同,特与先生商榷。 1.关于扇子起源《谈》文说:“扇子,大约起源于周代……”据晋代崔豹《古今注》云:“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这  相似文献   

5.
杨晓时 《收藏》2001,(5):51-51
198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唐贺若氏墓出土,直径2厘米,重4.1克,系东罗马查理一世所铸。出土时置于墓主口中。(转载自《考古与文物》)。  相似文献   

6.
清“四僧”之一髡残(石溪)《山林暮色图》,又名《秋高气爽图》)(图1)(见台北中华书画出版社1975年版《石溪画集》第23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四僧画集》下卷第229页)。纸本设色,立轴,纵124.4厘米,横60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02,(3):8-8
2002-5《步辇图》 2002年3月16日 小型张 8元 160×82mm(邮票142×50 mm),影写版,王虎鸣设计,阎立本原画,郑复康编辑,北京邮票厂。  相似文献   

8.
陈根远 《收藏》2001,(11):48-49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陈西安碑林(图1)。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相似文献   

9.
鲍伟  刘小磊 《收藏》2007,(9):82-83
《龙池竞渡图》是元代画家王振鹏的传世名作。绢本,白描,纵30.2厘米,横243.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1)。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04,(5):7-7
1、神州五号返回舱安然着陆的当天发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邮票(10月16日),香港、澳门同时发行同题邮票,三地联合发行小本票。 2、2002年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揭晓颁奖活动在江苏高邮举行(8月27—28日),2002—21M《黄河壶口瀑布》荣获最佳邮票奖,2002—2《八大山人作品选》、2002—23《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获优秀邮票奖,2002—5M《步辇图》获专家奖和印刷奖。  相似文献   

11.
骆延峰 《集邮博览》2013,(10):61-62
2013年4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捣练图》邮票1套3枚,小型张1枚。这是继《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等之后,我国再次将古代风俗画珍品展现茌邮票上。《捣练图》的作者张萱是唐朝著名画家,当时的京兆(陕西西安)人。  相似文献   

12.
一、这原是一卷两文、一图的帛书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以下简称《导引图》),是绘制在一幅长帛后段的导引图谱部分,而这实际上是一卷先文、后图的帛书。这幅长帛宽50厘米,长133厘米。全书自右至左依次为《却谷食气篇》、《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和彩色绘制的《导引图》。其中两篇古佚文所占长度为33厘米,而《导引图》长约100厘米。《溯源》说:“《导引图》帛画长100、宽100、高50厘米。”想必系笔误或排印错讹所致,否则怎么会变成“立体图”呢?经查唐(艹二)《试论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导引图》一文,证实该图  相似文献   

13.
张红杰 《上海集邮》2001,(11):45-45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党旗的通用规格有五种:(一) 长288厘米,宽192厘米;(二) 长240厘米,宽160厘米;(三) 长192厘米,宽128厘米;(四) 长144厘米,宽96厘米;(五)  相似文献   

14.
(一)近日《中国文物报》刊发了一篇署名为王乃栋的《故宫藏石涛<高呼与可图卷>的鉴定问题》(详见该报2006年1月11日7版)文章,该文以其“六大鉴定理由”否定了《高呼与可》(图1.纸本,40.2×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石涛的真迹,并以一件假石涛和假张大千题跋的赝品来做其否定理由的支撑点。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王乃栋先生  相似文献   

15.
钟炎 《上海集邮》2004,(3):39-40
第23届最佳邮票“专家奖”和“印刷奖”得主2002—5M《步辇图》与T89M《簪花仕女图》在设计、票幅上都较相近。有关专家介绍说,《步》张的设计“印章清楚,虚实有变化,颜色很真实;文字字体、位置都较得体”;不少集邮者也认为,同为名家  相似文献   

16.
《洛神赋图》纵向27.1厘米,横向772.8厘米,采用长卷的手法,从卷首至卷尾,不仅主角人物反复出现,情节一环扣着一环,画中的景色也烘托了故事的自然换场,这种分段又整体的布局,充分写照了赋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7.
长瓣兜兰     
长瓣兜兰(2001-18-2)产自我国,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1940年被我国植物学家唐进和汪发瓒发现,最大特征是花瓣呈带状,长8—12厘米,宽约7厘米,扭曲下垂。世界语出版社1987年版《兰花》美术明信片。  相似文献   

18.
张大千(款)《仿唐六如吴小仙仕女图》第一眼看《仿唐六如吴小仙仕女图》(图1,154.5×63.5厘米),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是出自张大干的笔下,虽说款识的纪年是“丙子”(1936年),当时张大千38岁,此时的画笔多拟明清诸家,然其绘画的个性风格已渐现规模。这一点我们只要品赏一下他作于1936年的《仕女图》的局部(图2)和作于1941年的《纨扇仕女图》(图3),便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张大千款《山居图》这件署名为张大千的《山居图》(图1.纵141.5厘米、横55.5厘米),是沈阳某拍卖行2005年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的拍品,该公司在这件拍品图片下面有这样几行字的说明:附98年北京市文物鉴定咨询服务中心章津才先生鉴定证书:另附单国强先生为此画鉴定后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28日发行的《洛神赋图》邮票,是根据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著名画作《洛神赋图》(实为摹本)“移植”过来的,由于原画作品画幅很“特殊”,为572.8厘米×27.1厘米,几乎是把21:1这种超宽的画幅搬入“方寸”,如果使其成为不间断的横向连票,既不便于大家欣赏、保管和收藏,而现行的邮册(年票册)更是无法栖身。于是设计者想出了从原画幅中间“截断”,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紧密排列,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