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生性腼腆.却对乒乓球充满执着追求的韩国乒乓球选手朱世赫.在巴黎世乒赛上获得了男子单打亚军之后,不仅得到了国际乒乓界的盛赞.也给处于新老交替的韩国乒乓球界打了一剂强心剂。当记者来到国军体育部队采访时.看到国军体育部队的正门口挂着大型横幅.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好样的!尚武健儿朱世赫——世乒赛银牌得主!”  相似文献   

2.
张伟 《乒乓世界》2003,(8):44-44
自1953年匈牙利削球手西多在布加勒斯第20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单冠军后,此后的整整半个世纪再也没有削球手登顶男单冠军的宝座,也鲜有打入决赛的场面,难怪乐世赫杀入巴黎世乒赛男单决赛后,会引起世界乒坛强烈震动,也许是削球手久违决赛的找代过于遥远,央视解说员韩乔生误把34年前的第30届慕尼黑世乒赛男单冠军伊藤繁说成了削球手。  相似文献   

3.
陈洁  赵晖 《乒乓世界》2001,(10):13-13
在大运会乒乓球男团半决赛中,韩国队2比3惜败于中国台北队,但削球选手朱世赫表现出众,战胜了蒋澎龙和庄智渊两员大将。在单项比赛中,他和朴相俊一削一攻的组合还获得了男双亚军。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4,(7):i029-i029
  相似文献   

5.
朱世赫.23岁.右手横握球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削中反攻型打法。巴黎世乒赛之前,世界排名61位、亚洲排名28位、韩国排名第5位。将朱世赫对马林、格林卡、施拉格的三场比赛在削球与攻球的使用比例、命中率、得分率、失分率、全场技术的得分与失分比、进攻与防守、削球与攻球互相转换技术方面进行统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6.
陈洁 《乒乓世界》2003,(8):60-61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世乒赛上,韩国削球手朱世赫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战胜了斯米尔诺夫、李静、庄智渊、马林和格林卡等众多高手闯入决赛。尽管最后败在了施拉格的拍下,但是在当今孤圈球满天飞的世界乒坛,朱世赫的胜利无疑给了削球打法以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7.
韩国队,是一个曾经让中国球迷揪心,痛心的“狠毒”对手。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备受关注,为了搜寻韩国队的最新消息,我们把电话和电子邮件发到了韩国乒乓球界每一个可能有反馈的角落。  相似文献   

8.
赵家强 《新体育》2003,(9):40-41
他被认为是天才,却厌倦读书,独倾情于乒乓球事业…… 他的防守攻击型打法显示威力,被中国乒坛张燮林称之为“一鸣惊人”…… 韩国超级替补、世界排名第61位、第一次出征世乒赛的他连续淘汰庄智渊、马琳、格林卡等乒坛名将,勇夺亚军,连韩国人都大呼“没有想到”…… 他从小梦想到中国打球,如今如愿与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亲密接触”…… 他就是韩国的乒乓球希望之星朱世赫。  相似文献   

9.
韩国优秀乒乓球削球运动员朱世赫,1980年1月20日出生,世界排名11(2010年1月份国际乒联公布的名单),最好成绩为世锦赛第2名。朱世赫是目前世界乒坛优秀的男子削球选手,2007—2009年参加的重要赛事中,1次进入1/4决赛,12次闯入1/8决赛。可见,  相似文献   

10.
是他,打破了“削球手很难成功”的偏见;是他,作为韩国乒乓球的招牌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就是朱世赫。在伦敦奥运会的周期里,他作为韩国男队的领袖在各种国内大赛中为所在的俱乐部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周到 《乒乓世界》2005,(10):52-53
今年的乒超联赛来了许多世界顶尖的乒乓球高手,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有了这些境外球员的加盟,让人开始觉得,中国的乒超联赛似乎也有了些NBA的雏形,当然,有人来这里的直接目的就是挣钱,有人是为了能与高水平球员对抗,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说韩国,今年一下子就来了三个。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乒乓球削球打法进行了回顾,分析和阐述了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削球打法成功的原因,提出加强我国削球打法的后备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4,(5):39-39
卡塔尔世乒赛前,很多球迷觉得韩国男队是唯一一支有实力与中国男队抗衡的队伍.人们都期待着两队在决赛中相遇.再演一幕“火星撞地球”的乒坛绝唱。但韩国队在半决赛中意外负于德国队.没能晋级决赛。卡塔尔世乒赛之后不到十月.“LG中韩男子乒乓球对抗赛”又在天津拉开战幕.在比赛期间.记者找到韩国男队的“三剑客”——柳承敏、朱世赫和吴尚垠,分别对他们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听他们讲述了对此次世乒赛失利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3月26日-28日,LG中韩男子乒乓球对抗赛在天津举行,我有幸以《乒乓世界》杂志翻译的身份在再场观看了全部比赛,并面对面采访了此次来津的韩国队全体运动员、教练。我挺喜欢乒乓球的,我的偶像是中国队的孔令辉和王皓,当然了,不仅因为他们球打得好,也因为他们长得挺帅的,呵呵:)  相似文献   

15.
董扬 《乒乓世界》2001,(10):12-13
与侯英超聊天非常轻松和愉快。你不需要提太多的问题,侯英超已经把你想知道的问题都说清楚了。他的室友徐辉评价说。侯英超比较外向。好动。训练和比赛积极向上。自信心很足。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聊起自己打球的经历,侯英超侃侃而谈。话语中流露出一种成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朱世赫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中午,《乒乓世界》来到广安体育馆为他拍摄封面照片,三角架支好了,摄影师正调整光圈,朱世赫一低头,发现身穿的是“蝴蝶”运动衫,忙不迭起身,飞奔回宿舍换上了四川升和药业俱乐部的队服。  相似文献   

17.
李仁苏 《乒乓世界》2004,(10):48-49
胡玉兰是中国继邱钟惠、林慧卿之后的第三位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她是—位辽宁选手,生于1945年,正是日本投降、二次大战结束的那一年。  相似文献   

18.
梁加辉 《乒乓世界》2004,(4):i005-i006
老瓦,我们的领袖和万人迷,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队友想念你! 我们对着刘南奎喊: 老瓦—— 南奎冷哼:  相似文献   

19.
身为中国人,梁戈亮却长着一副外国人的脸。打球时,他常常点着头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对自己,也对对方笑一笑。 梁戈亮,1950年5月5日出生在中国广西。在中国削球选手中,他和陈新华在打球时经常围着球台转。他另一个有趣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如果对方偶尔打出一个好球,他会跑到对方的教练那里,向他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20.
张燮 《乒乓世界》2004,(5):62-63
张燮林点评:对方突然放短,丁松在离台较远的情况下,用右脚上步去削,这种球可以说是削球训练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特别是长短球结合的多球训练中。在本图中,丁松是在上步削球时主动送对方正手位,这一意图在图A6之前尚未表现出来,但从图A7中他击球的拍形、出手的方向和手腕的动作就可以作出判断。实战中,丁松需要预先注意观察对方的站位,如果对方站位靠左方他会送右方空档,如果对方站中间就可能送左方,总之声东击西,不能让对方站定位置发力。上步之后,需要根据自己“送”球的质量高低,及时调整自己的站位,回球偏高就向后退以便防守对方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