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瓦尔德内尔接发球抢攻动作解析1.佩尔森侧身位正手发球,瓦尔德内尔站位左半台准备接发球。3.瓦尔德内尔接发球时重心移至右脚准备侧身用正手拉弧圈球。4.瓦尔德内尔调整好重心的平衡,注意他的膝关节,集所有的力量准备发力。2.瓦尔德内尔开始移动步法,寻找正手...  相似文献   

2.
瓦尔德内尔控制球转攻技术解析1、萨姆索诺夫站位左半台侧身用正手发球注意他发球时的站位;瓦尔德内尔位于侧身位准备接发球。2、萨姆索诺夫完成发球动作时,膝关节生重心很低便于快速移动。3、瓦尔德内尔移动步法接近网短球,注意他肘关节的位置放得很低以便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2000年欧洲锦标赛男单半决赛瓦尔德内尔VS普里莫拉茨瓦尔德内尔发球: 瓦尔德内尔在侧身位用正手发了一个短球(图1—2)。发短球是为了阻止对方强有力的抢攻,而瓦尔德内尔的发球,不仅短,落点也非常刁,正好发到对方的中路。普里莫拉茨想要接发球抢攻,不得不大范围地侧身。普里莫拉茨接发球: 普里莫拉茨准备侧身用正手拉接对方的发球,但由于球很短,他只能搓一板。注意普里莫拉茨的接发球动作(图3—5):接触球时,肘关节弯曲,前臂几乎放得与台面一样平。肘关节弯曲意味着动作放松,容易形成一个好的击球角度,以便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4.
接发球后第4板的反拉要点: 1.接下施发球时迎前快搓,搓球要加力控制,提高质量,迫使对方只能拉高吊弧圈球。高吊孤圈球进行反拉反剃,如对方快拉则可挡一板过渡。 2.步法尽量到位,反拉对方的高吊孤圈球时,击球点应该是球的上升期。 3.反拉不能光用手臂,同时还要用腰和身体的力量。对弧线短的球,步法要到位后再打,并注意身体用力要一致。图片说明 瓦尔德内尔发强烈的下旋球至马林的反手位,马林接发球时用正手摆短的击球时间快搓至瓦尔德内尔的反手底线,瓦尔德内尔用反手拉高吊弧圈球至马林中右位置,被马林反拉正手空当。 …  相似文献   

5.
东月 《乒乓世界》2000,(2):26-26
1.王励勤站侧身位用正手发球。请注意萨姆索诺夫接发球的准备姿势:站位左半台,身体重心保持平衡,两腿的受力分布均匀。2.王励勤将球发到萨姆索诺夫的反手,而萨姆索诺夫的准备姿势适合接各种落点的球。3.萨姆索诺夫反应很快,当判断是下旋球时,他身体稍稍向前,用反手弹拨。4.王励勤发完球后迅速还原,准备对方的下一板来球。5.萨姆索诺夫身体重心向前。他肘关节的位置放得很低,以便能够主动地运用反手拨球。6.萨姆索诺夫的手腕动作也运用的很好,在触球前的一瞬间手腕下垂,以便能积蓄最大的力量发力。7.萨姆索诺夫在步…  相似文献   

6.
蒋澎龙发球抢攻的失败案例 发完正手发球之后的蒋澎龙.基本成正面球台的姿势.等待着对方的接发球(图5).这是无遮挡发球规则下具有代表性的还原状态。接着,他判断出对手(埃洛瓦)的接发球后侧身.重心从右脚大幅度地移向左脚,发力冲球,打算一板得分(图7-9)。可是.用与旧规则时同样的击球节奏  相似文献   

7.
瓦尔德内尔准备接正手近网中路球。他的站位使他接发球有很大的选择性。通常他习惯于用正手接发球,所以,他站位偏反手位,处于一种比较开放型的击球位置。接发球时,身体稍稍侧向正手,动用肘关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切”球。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0,(7):34-35
孔令辉实战技术解析 1.孔令辉在接瓦尔德内尔的发球时,身体放松并保持平衡,便于接任何落点的来球。2.孔令辉并不仅仅限于将球接过去,他在旋转和落点上加以控制,不让瓦尔德内尔打出高质量的发球抢攻。3.孔令辉快速移动步法,准备接瓦尔德内尔正手侧上旋的发球。4.瓦尔德内尔的特长之一就是发球好.他球发得很短,迫使孔令辉只能用搓球来加以控制。5.瓦尔德内尔移动步法准备抢攻。此时,孔令辉前臂的位置几乎和台面平行,肘关节弯曲以便最大限度地控制球。6.瓦尔德内尔准备正手拉强旋转的弧圈球:动作放得很开,肩膀几乎侧过…  相似文献   

9.
①李菊在反手相持中突然变邓亚萍的正手大角度。②由于变线的角大,给邓亚萍扑正手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她几乎将整个身体都转过去,以便能接到这个球。③邓亚萍的右脚几乎与地面平行,身体重心很低,但还是把球拉了过去。(4)球拉到李菊的正手。邓亚萍重心失衡,反手出现空当。李菊拉球时的肩膀完全转过去.酝酿力量拉弧圈球。⑤李菊将球拉到邓亚萍的反手,邓亚萍迅速调整身体重心和位置,准备在远台用反手回击。(6)李菊变反手的球角度不大,邓亚萍在重心几乎失衡的情况下,以极好的步法和顽强的毅力奋力扑救。(7)邓亚萍反手攻球时两…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6,(10):83-83
接发球时侧身用正手晃挑,已是现代乒乓球竞技必不可缺的技术。马林在E组图中作出了示范:侧身到位晃挑成功的前提是侧身到位。图1-5中,马林先是右脚向左脚(同时向前)并半步(图1-2),这半步的意义在于,为上前回接短球做好准备;随后左脚向斜前垫半步(图2-3),意在为接发球初步找点(确定站位),这时来  相似文献   

11.
孔令辉打球的风格比较细腻,特别是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尤为出众。一般选手在接发球中,接下旋短球通常以搓球为主,但接上旋球和侧旋球,如果只会用搓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会挑短球很有必要。孔令辉在接反手位短上旋时,既可以用正手侧身挑起来(图E1~6),也可用反手挑起来(图F1~6)。 图E1~6中用正手挑短球时,与搓球的站位有所不同:左腿在前,身体保持平衡,出手时重心从右腿移到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4,(8):85-87
郝帅接发球时把球摆到了樊振东正手偏中间的位置,樊振东准备采用反手拧拉进攻,但出手瞬间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把球拧出去。他先是通过步法调节找到了合适的击球点,随后如图7,他继续下压重心,调整身体的击球方向,为后面的晃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图1-10中,王楠发不转长球的动作,与发下旋球的动作很相似。由图13-14中王楠的站位可以看出,她认为对方(柳絮飞)回球将到自己的反手位。尽管对方突然接发球抢拉斜线至王楠的正手位,有些出乎王楠意料,但得益于图13中绝佳的还原姿势,王楠仍然能够由准备反手的姿势,迅速地转换为正手攻球的引拍,变化之快,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6,(10):82-82
如果觉得何志文的反手攻球太难练,柳承敏在 D 组图中展示的这招反手推弹绝技,实战中施展的机会或许会更多一些。柳承敏发球后,波尔正手搓接(图2-7),柳承敏判断出这板搓球不太转且略偏高,果断上前用反手半推半弹波尔正手大角(图8-12),直接得分。在此过程中,柳承敏的身体始终保持十分前倾的姿态,出手的同时,右脚向斜前蹬地踏出(图8-11),对重心的借重淋漓尽致。并且,手腕先极度内收(图9),  相似文献   

15.
杨艳梅抢拉正手位下旋球时采用的是小跨步,这种步法十分简洁,能够抓住击球的最好时机去完成抢攻。发球还原后,还可以采用重心偏右脚的站位,在判断好来球的位置后,原地进行转换,左腿支撑,在右腿腾空时完成后半部分转换,重心在右腿落地后正好移回右腿上,有助于拉球动作的协调完成。这样站位最主要是因为侧身的难度更大一些,上正手时的范围小,用一个侧滑步反而影响衔接,得不偿失,所以正确取位和选择步法是抢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蒋澎龙侧身拉后转推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组图中的蒋澎龙侧身拉后转推挡,是直板拉推结合型打法非常有代表性的技术环节。对于直板单面拉选手而言,在侧身上手时.下一板的第一选择常常是准备以较大范围的移动。进行正手连续拉.侧身后的还原动作较小.身体重心也多放在正手进攻上。而对于直板拉推结合型打法的选手来讲.情况则有所不同。大家不妨与B组图中蒋澎龙推挡后接侧身抢拉的动作相比照.揣摩其中身体重心转换和还原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赵晖 《乒乓世界》2006,(12):78-81
A 横板正手平挡弧圈球正手平挡弧圈球是防守弧圈球的基础技术。平挡弧圈球的动作幅度较小,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对抗中,使用正手平挡弧圈球的几率很小,因为这样的防守方式速度慢,缺乏攻击性。而在业余选手中,平挡弧圈球是最容易掌握的一项防弧圈球技术。组图 A 中可以看出,正手平挡弧圈球时,上半身前倾,身体几乎平行于球台端线,身体重心相对较低,手臂的位置相对较高(图1);击球前,右肩略微下沉,手臂随腰部的转动向后引拍,但引拍幅度很小,身体重心放于右腿(图2-3);触球时,要保证在身前击球,手臂和手腕相对稳定,用球拍拍面正对来球(图4),腰部顺势自右向左转动,用身体顶住来球(图5)。  相似文献   

18.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2):86-88
不放过任何使用正手的机会 庄智渊接发球直接选择拧拉使他占据了主动,所以在还原中他能够提前做好侧身的准备,图5-6是他拧拉后还原的动作:身体充分向反手位移动,重心移到了右腿上,随时准备蹬地侧身,这点很符合他的技战术风格,一旦有使用正手的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三板球之间的衔接很主动,没有出现被对手牵制的情况,即便第二板球是处于一种借力对攻的状态,他也凭借迎前的击球点成功地压制了对手。  相似文献   

20.
进攻型正手接发球的各个元素和常.规正手击球相似,但是在引拍时需要更小更快的环形轨迹。一旦你判断出对手发球的线路,第一时间向来球方向移动切断来球的飞行线路。这也将减少对手处理你接发球的反应时间。将身体重心放在你的外侧腿上(对于右手持拍的人来说是右腿),同时转动你的双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