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洁 《乒乓世界》2003,(11):18-19
巴黎世乒赛男单夺冠,使施拉格登上了他运动生涯的巅峰.也因此成为最受中国球迷关注的欧洲选手。10月8日,当施拉格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和父母亲出现在江阴时,立即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3,(7):56-57
从巴黎世乒赛回来后,我们在北京稍做停留,就与其余的队员会合,一起来到上海乒乓球训练基地,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赛后的集训与赛前的封闭训练性质不同,这次训练更注重系统性,由于没有大赛的压力,队员们的训练任务相对比较轻松,和在北京的常规训练没什么区别。集训刚开始的十天左右时间里,队员们主要是做一些恢复性训练,而我们教练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总结本届世乒赛上。  相似文献   

3.
历史悠久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第47届首次实行“11分制”。经过比赛的检验,这一赛制的特点已明显地表现出来。 从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男子单打比赛看,世界排名第3的萨姆索诺夫、第5的庄智渊、第7的王皓都没有进入前8名;排名第1的波尔竟然没进入前16名;瑞典的“常青树”瓦尔德内尔甚至没通过第一轮……顶尖高手过早被淘汰,这是他们个人和所在队的遗憾,也是巴黎世乒赛的遗憾,更是想观赏高水平竞技的球迷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巅峰对决2     
《乒乓世界》2007,(9):106-107
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连续两届出现同样的场景——王励勤对马琳。马琳已经是第三次进入世乒赛男单决赛,其大胆果断地进攻帮助他率先大分3比1领先。第五局7:1,距胜利一步之遥时,却被王励勤翻盘,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赛后从王励勤的表现来看,他的夺冠绝非偶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国梁 《乒乓世界》2005,(11):20-22
很多年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全国比赛了,这次全运会的整个场面,对抗的激烈程度都跟奥运会、世乒赛等大型赛事很接近.各个地方队之间的争夺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这是11分制以后的第一次全运会.因为各队的成绩指标任务和11分制的原因.大家心理压力都很大,冷门出得特别多。我们教练组全程观摩,每天都会针对队员的发挥进行讨论。特别是国家队的主力.像王励勤、王皓、马林、陈王己等等,我都在观察他们.我发现.他们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7,(7):58-61
珍珑棋局,生死跌宕 男单决赛 王励勤4比3马琳(-4,-8,5,-4,9,8,6) 我们经常说,什么叫经典?如果是世兵赛男子单打决赛,那一定是一场经典。这里面有个历史的巧合,上届世乒赛,也是这两个人决赛。也是世界一号种子和二号种子打到最后会师。这次又是这两个人。唯一的变化是这次马琳排在一号,王励勤排在二号。这次无论是从技术上、战术上、变化上、心态调整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5月6日晚.48届世乒赛的最后一天.男单决赛.上海万人体育馆一点不像上海.因为给马林加油的人比给王励勤加油的人还多。问到马林,他只是淡淡地说,可能大家都知道我没拿过这个冠军吧。  相似文献   

8.
范明明 《乒乓世界》2005,(7):i028-i029
前言——《因为爱》 我和妻的相识缘于我们对刘德华的爱——我爱唱刘德华的歌.她爱听刘德华的歌。而我们能走到一起则是因为我们对乒乓球的爱。所不同的是我“爱”马林——“爱”他十足的霸气.惊人的咬劲:她“爱”王励勤——“爱”他清秀的面庞和超群的实力。经过商量我们决定用我们共同的“爱”来见证我和她不同的“爱”!  相似文献   

9.
夏娃 《乒乓世界》2004,(12):20-21
世界杯这次在中国打,从整体上说,我们发挥得还不错。男队获得了第一和第三这样的好成绩。比赛之后,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有很多可喜的地方,但是也能从中看出许多问题。在男单项目上,中国选手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和欧亚高手都是胜负各半,这也体现出了这个项目的真实水平,中国队和欧亚诸强的水平都非常接近,在关键比赛中就看谁发挥得更好。这次马林能够问鼎冠军,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但是决赛对阵格林卡一役,他打得也相当危险。  相似文献   

10.
老梁 《乒乓世界》2005,(1):1-31
2004年12月12日晚,北京大学生体育馆人声鼎沸,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最后一项男子单打决赛在马林与王励勤之间进行,打到第五局,大分3比1领先的王励勤小分又以10:4领先。大局已定,最后一分球,马王二人心照不宣、配合默契地打起了“转圈”,一个国际乒坛非常流行的表演套路。观众的情绪立马被点燃,随着精彩的一板又一板放高球,观众几乎全体起立欢呼,在中国举行的比赛,  相似文献   

11.
从各个角度看,大循环打得非常不错,加上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进行了电视直播,增加了比赛的压力和悬念,比赛的对抗性大大增强,这是和以往比赛不一样的地方,其实,和以往相比,比赛本身的改变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电视直播,因为比赛要直接产生入围世乒赛团体阵容的两名队员,比赛的成绩将作为教练最终确定世乒赛入选的直接依据。所以,从本次比赛的第一天一直到最后一刻,气氛一直显得非常紧张。  相似文献   

12.
10月28日,还未洗净九运征尘的国手们回到了阔别半年的国家队,第二天.就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寂静了数月的乒乓球馆又恢复了往日繁忙的景象。回到熟悉而有序的生活环境,队员们感觉非常亲切,他们说:在国家队训练很苦,竞争也很残酷,但这里毕竞是我们享受青春、施展抱负的大好天地,离开北京的这段日子,最怀念的还是国家队这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13.
这次在世界杯赛,我做了三场场外指导:马林对小山雨果和金择洙,王励勤对波尔。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指导队员比赛,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自己当教练时间太短,缺乏执教经验。但通过指导这样的世界大赛,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不来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王励勤,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已经"一览众山小"的他,还有下一座珠峰可供"会当凌绝顶"吗?其实,在备战德国世乒赛的封闭训练期间,王励勤的主管教练李晓东就写下了《王励勤的明天》一文,以借此厘清王励勤未来的发展道路。与本刊去年刊发的《金牌技术之王励勤(五)一"万人敌"之未来篇》就王励勤论王励勤不同,本文更多地是借王励勤来阐述对乒乓球技术宏观趋势的思考。我们现删节了其中王励勤个性化的部分,节选了共性之处并易名刊登,希望能为有志登攀乒乓球技术高峰的人提供一条完整的参考路径,也期待读者今后共同验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4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11分制下乒乓球的技术特点及11分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为预测11分制的规律提供一些理论和技术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5,(12):44-47
“我打球的时候.虽然36届世乒赛我们团体最后赢了.打了翻身仗,可我输了两场.总归有点遗憾。我一直觉得自己在乒乓球上的智商还比较高。通过自己的手实现目标是一种享受,而做教练.让另一个人实现目标.更能体现你的智商.对乒乓球的理解以及业务能力.这是一种更大的享受和满足。”施之皓说。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9,(7):102-103
王皓通过多次世界大赛的历练,终于在横滨世乒赛如愿以偿,获得男单冠军。他最大特点莫过于反手的横打技术。王皓虽是直板,但与世界顶尖横板选手的反手相比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更胜一筹。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王皓半决赛中与马龙的这场对决为您剖析直板横打的奥妙(图1—18)。  相似文献   

18.
陈洁 《乒乓世界》2003,(4):36-37
没有马林、孔令辉和王励勤的中国男队,在团体赛中面对韩国、中国台北这样的强队,依然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最终获得了这枚货真价实的金牌。教练施之皓对队员们的表现赛颇为满意:“亚运会以及近来的一些比赛,我们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胜利,以鼓舞队员的士气。”  相似文献   

19.
马琳经历了三次世乒赛决赛的失利,饱受着外界对他的质疑,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扫过去的阴霾,夺得团体、单打两项冠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自此,他已经囊括了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团体、单打、双打三项冠军,成为了最新的“奥运大满贯”得主。  相似文献   

20.
阿甘的乒乓     
地球上收视率最高的乒乓球比赛是哪一场?恐怕不是雅典奥运会柳承敏对王皓.也不是上海世乒赛王励勤对马林,而是汤姆汉克斯所扮演的“阿甘”在《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的“乒乓外交”友谊赛——这部1995年引进国内的好莱坞大片票房突破3亿美元.观看者之众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