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3,(12):50-51
~~施拉格正手发球全解析[顺旋转]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4,(10):56-59
选手发球时以球拍摩擦球的侧部,就可能令发出的球带有侧旋。侧旋与上旋相结合即为侧上旋,与下旋结合即为侧下旋。带有侧旋的球落到对方台面和球拍上会产生明显的侧跳,这会增加对方接发球的判断难度,令其不易找准击球点、不易把握旋转强度而使接发球质量下降。为进一步迷惑对手,侧上旋与侧下旋常被穿插使用。传统上,欧洲选手发侧旋球较多,因此接侧旋球也相对较好。正常情况下,发球时都是由外向内挥拍,因此右手握拍者发出的球带左侧旋,落台后向对方的左边侧跳,而左手握拍者恰好相反,发出的球带右侧旋,向右侧跳。而近年开始流行的“逆旋转发球”则属于非常规情况,下期再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3.
发球历来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的主动性技术,它与发球抢攻相结合,构成了最为直接、最为主动的得分手段。然而,自无遮挡发球的新规则实施以来,许多优秀选手赖以生存的发球环节威胁性明显下降。为了保持发球和发球抢攻以往的优势,人们都绞尽脑汁,在规划允许的前提下,挖掘发球技术的潜力,提高发球的技巧和质量,与接发球抢攻增多一样,这都是世界乒坛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5.
尹宵 《乒乓世界》2004,(2):56-57
随着波尔的崛起和施拉格的复兴,“逆旋转发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刊2003年第12期刊登的《施拉格正手发球全解析》中,就清晰地分解了这位欧洲老将的各种“逆旋转发球”动作,相信球迷朋友已经从中窥见了一些技术上的诀窍。然而,与常规的正手发球相比,“逆旋转发球”的流行,仅仅是“向左转(左侧旋)”与“向右转(右侧旋)”这么简单的区别吗?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6,(12):86-97
1 波尔——改变握拍方式,使手腕更加灵活用正手发出两种旋转不同的球组图 A 为传统的正手发球。波尔在发球时动作较小,以使对方难以判断旋转变化。组图 B 为逆旋转发球,即从身体内侧向外侧摩擦球的正手发球。引拍时,波尔的手腕向怀中内收的幅度很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手腕动作,增加对球的摩擦。波尔的逆旋转发球动作非常简捷、突然,这是他发球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不同落点(T内角、Body追身和Wide外角)网球侧上旋发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规律。方法:采用2台三维高速摄像机拍摄10名网球运动员侧上旋发球技术动作,使用北京体育大学视讯解析系统采集运动学参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和归一化处理等(Fc=10)。结果:1)抛球引拍阶段:抛球时左肩水平投影角呈显著性差异,左肩、右肩和左膝关节角速度变量呈显著性相关(R=0.82),站位方式无显著性差异;2)"挠背"阶段:不同落点发球时发力顺序协调一致,由下至上逐步将力量传递至击球点;3)挥拍击球阶段:击球时刻不同落点间分速度和击球角度差异性显著,外角侧旋>追身侧旋>内角侧旋,内角上旋>追身上旋>外角上旋,外角Angle>追身Angle>内角Angle。击球点高度与身高的倍数为外角(1.32)、追身(1.25)和内角(1.21),击球点由内至外逐渐向右偏移;4)随挥阶段:击球后重心位移和速度分量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膝关节角度变化均值39.7±1.8°。结论:我国高校网球二级运动员亟需储备发球隐蔽性、击球点空间位置、挥拍轨迹和击球速度分量等方面的意识体系。应当继续以运动生物力学为手段加强网球各类型发球技术动作、各环节运动特征和发球所致损伤因素等进行系统化和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4):90-91
正手逆旋转发球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一种发球,此发球分两种,一种主要依托腕部发力,靠制造不同性质的强烈旋转伺机抢攻;一种以小臂和腰部发力为主,球的旋转不是很强,但球性平稳,很容易控制落点。图中王皓使用的是第二种。图 A1-A5王皓在反手位发逆旋转球至对方中路偏正手,弧线低平,勉强出台,对方难以发力,只得将球挂起来。大球时代反拉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反攻,它已经糅入到前三板进攻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夏溪瑶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124-1125
分析正手上旋球动作技术教学的重点环节和易犯错误,阐述在练习过程中应按照技术种类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认真对待技术要领,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掌握并提高对上旋球技术动作的理论认识和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7-27
发球的旋转与球拍接触球时的发力方向有必然的关系。一般来说动作向下发力,就是下旋,如果球拍触球的瞬间动作是往上钩,那就是侧上旋。无论是发侧上旋还是侧下旋,关键是要给人造成发上、下旋两种动作一致的错觉。因此,在发侧上旋时,触球时往上的发力是真的,而发完球后向下发力的动作是假象。这样会给人造成发下旋的错觉。 这一组图片是施拉格正手发侧上旋的动作解析。抛球前的基本姿势是站在侧身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图1~3)球抛起后,身体重心随之提高,开始引拍(图4~5)发球时,左脚抬起,身体重心放在右脚,执拍手的肘关…  相似文献   

12.
确保无遮挡发球的两大要点1.抛球时,手掌平摊,掌心展开,以基本垂直的方向将球向上抛出16cm以上,待球下落时再击球。2.抛球之后,至击球之前,球不能被身体的—部分或服装所遮挡。为此,非持拍手及其手腕、肩部不能停留在身体与球网之间的空间中。  相似文献   

13.
话说多球4     
《乒乓世界》2013,(4):114-115
乒乓球技术里,有一项是完全可以自己练的,那就是发球。正手奔球、反手快长球、急下旋发球、正反手侧上下旋、正手转不转发球:低抛、半高抛、高抛发球(均可正反手发)、下蹲式发球等等,现在又有了逆旋转发球,种类繁多。一个人发球的优劣取决于速度、旋转和落点,但绝大多数球友往往偏重于关注自己发的转不转。笔者的建议是:先得练把球发快、发长,进而再谈发转和落点。成年人学发球,要能把球发得又快又转是最先要掌握的。我们文章的主题谈的是多球,而用多球来练习发球是公认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俪原  樊人 《网球天地》2008,(2):116-117
强化二发"提高二发的成功率和质量,一要增加旋转(侧旋),二要坚持动作的完整性,不能因为心里有压力就减小动作幅度和力量。"为了让大家感受比赛时的二发特质,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型比赛,每人一次机会,看谁连续成功发球的次数最  相似文献   

15.
多变的发球动作,精湛的发球技巧以正反手大力弧圈著称的格林卡其实还有一手公认的好发球。格林卡基本以正手发球为主,但他的发球动作灵活多变,将多种发球组合运用,在击球后的动作中加入了复杂的变化,使对手难以判断发球的旋转。格林卡多变的发球如同是接二连三设下的陷阱,让对手头痛不已。  相似文献   

16.
发球主要是由抛球和挥拍击球两个动作组成的。抛球是前提,击球部位和挥拍方向是决定发球性质的关键,用力大小的第一落点的远近是发球变化的条件。这里介绍几种便于初学者掌握的发球方法(均以右手为例)。一、平击发球平击发球是一般上旋、一般速度的发球。是最基本的发球方法,也是掌握其它发球方法的基础。正手发球的动作方法:1.选位: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侧前方;2.引拍与迎球: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倾,向身体右后方引拍,右臂从身体右后方向右前方挥动;3.击球:当球下降至稍高于球网时,击球中…  相似文献   

17.
夏桂红 《精武》2012,(13):16-17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1873年由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的公爵鲍弗特所创立。随着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羽毛球成为一种常规的体育项目,同时也被大众所接受、所喜爱。本文从羽毛球的发球特点出发,着重的阐述了羽毛球正手发球的技术要领,技术特点,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对比法、实验法对网球运动员进行实际的正手上旋球教学环节的实验检测,并对正手上旋球技术进行观察分析,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得出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针对性的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正手上旋球的教学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手发球:出手较直。反手发球:出手有较大弧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速摄影用解剖学、生物力学分析高抛发球的动用及动用原理,探讨了高抛发球的技术要点,提出了高抛发球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