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10-11
有谁想过,巴黎乒赛的男单金牌会落在施拉格手里?就连他自己也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又见施拉格     
陈洁 《乒乓世界》2000,(12):18-18
唐山世界俱乐部锦标赛赛结束后那个歌舞升平的夜晚,肯定给施拉格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在扬州世界杯第一天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一见到我,便笑着问:“《乒乓世界》带来了吗?”  相似文献   

3.
这个冠军很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世界》2003,(11):14-15
可以说.从我出任男队主教练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渴望这个冠军了。这是实行11分制、也是巴黎世乒赛男单失利以后中国队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因此,第24届男子世界杯冠军,无论对马林自己,还是对中国乒乓球男队都很重要、它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整个队伍打好了基础,为明年奥运会夺得男单金牌树立了信心。  相似文献   

4.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7-27
发球的旋转与球拍接触球时的发力方向有必然的关系。一般来说动作向下发力,就是下旋,如果球拍触球的瞬间动作是往上钩,那就是侧上旋。无论是发侧上旋还是侧下旋,关键是要给人造成发上、下旋两种动作一致的错觉。因此,在发侧上旋时,触球时往上的发力是真的,而发完球后向下发力的动作是假象。这样会给人造成发下旋的错觉。 这一组图片是施拉格正手发侧上旋的动作解析。抛球前的基本姿势是站在侧身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图1~3)球抛起后,身体重心随之提高,开始引拍(图4~5)发球时,左脚抬起,身体重心放在右脚,执拍手的肘关…  相似文献   

5.
王庆生 《乒乓世界》2014,(7):131-131
第52届巴黎世乒赛上,奥地利世界冠军施拉格在十年后又出现在赛场上。已经41岁的他,第11次参加世乒赛,成为大赛中少有的几名参赛次数最多的“高龄”选手,自然引起国内外乒坛较大的反响。 中国球迷不会忘记,在2003年第47届巴黎世乒赛上,时年31岁的施拉格状态神勇,连续淘汰上届冠军王励勤和悉尼奥运会冠军孔令辉,又在决赛场上击败韩国的“黑马”朱世赫,首次登上世乒赛男子单打的最高领奖台,成为奥地利首位男单世界冠军,同时也被中国队列为备战世界大赛时的主要对手之一。  相似文献   

6.
马琳经历了三次世乒赛决赛的失利,饱受着外界对他的质疑,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扫过去的阴霾,夺得团体、单打两项冠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自此,他已经囊括了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团体、单打、双打三项冠军,成为了最新的“奥运大满贯”得主。  相似文献   

7.
阿瞒 《新体育》2003,(7):4-5
大赛前,中国乒乓球队总会拉出一个“黑名单”,并把“黑名单”上的人按实力和战绩分为“虎”和“狼”。“虎”有两三只,“狼”有七八条,“狼”身后都是“兔子”。虽然“兔子”急了也咬人,但最终难逃“狼爪”、“虎口”,更敌不过狡猾的猎手。咱中国人是啥?是武松。打虎英雄是也。前四届世乒赛,有三届男单决赛都是中国武松争功。1997年那届,武松没喝壮胆的酒,让两只老虎成了主角。也罢,老虎毕竟是森林之王,猎人葬身虎口也不算什么大新闻。到了今年5月,一条看似合理的食物链被一条老狼和一只兔子打破了。从未拿过大赛冠军的奥地利人施拉格和排名…  相似文献   

8.
本组图片取自施拉格与波尔的精彩对局,在这两名顶尖高手身上,体现了当今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轨迹和先进理念,这组图片也向人们展示了当前本项运动的新组合、高对抗,是极为典型的战例。 随着运动的发展,在无遮挡发球规则实施后,发球质量下降,抢攻受阻,顶级高手在接发球技术上绞尽脑汁,他们积极主动、变化多端、控制严密,以前发抢那种一锤定音的过瘾场面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周密的设计、紧凑的衔接,经过发球后三、五板之间的组合,集意识、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姗  天祥  庆玉 《新体育》2004,(6):60-61
调皮地眨了下右眼,推着载有巨大箱子的行李车,着天蓝色的衬衫、灰色休闲西裤的施拉格带着女友以及经纪人一行三人走出了安检口。4月16日,应《新体育》杂志和郑州市人民政府之邀,作为“世界十佳运动员”之一的施拉格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起飞,在经历了8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如约出现在北京的首都机场。这是施拉格第十次来到中国,却是第一次在没有比赛的情况下。邀请他的过程几乎没费什么劲,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这位乒坛帅哥心情非常激动,在简单地了解了活动安排的内容后,就做了肯定的答复。连来带走,施拉格总共在中国停留了6天。6天中,作为他的全程陪同,我亲身感受了这位帅哥的生活“风貌”。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6,(8):78-78
击球时手腕固定,从肘部开始整个前臂发力回击来球。先用身体朝向的假动作误导对方对来球线路的判断,再用不转挑球技术接发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8,(3):2-2
2月4日,2008年欧洲乒乓球12强赛在德国的交通枢纽,黑森州法兰克福落下帷幕。奥地利老将施拉格和荷兰女将李佼最终捧杯。  相似文献   

12.
陈洁 《乒乓世界》2005,(2):46-47
记不清采访过施拉格多少次,每次都被他的谦逊、幽默以及充满活力的个性所感染。2003年,他获得巴称世乒赛男单冠军后,我以为他会有所变化,世界冠军了嘛,自然感觉一定不一样。但在后来的几次采访中,他给我的感觉依然是谦逊、幽默、依次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3.
aagan 《乒乓世界》2006,(11):99-99
……说了半天,好像施拉格轻碳(以下简称轻碳)完败于施拉格碳(以下简称施碳)了,其实不然,这在实际比赛中就体现出来了:板身轻,便于转换和手腕发力,也利于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球;速度较慢,弧线稍高,有利于提高稳定性,好几个拉球,我都以为应该出界(用施碳肯定出界),但用轻碳楞是压到了白线上;防守与施碳差不多。总的比赛成绩,轻碳与施碳相仿。  相似文献   

14.
回眸巴黎     
王楠 没想到……混双——走之前没想过最后能拿三个冠军,只是想打好每一个项目,先把混双打好,因为混双是第一块金牌,开局打好对后面的比赛很重要。 女单——女单决赛之前我没想起蝉联三次冠军能拿到一个复制的奖杯,打完决赛之后别人告诉我的,具体的情况我也没有仔细问,因为后来还要准备女双比赛。国际乒协既然发了话,他们会很快落实的,而且,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嘛。  相似文献   

15.
乒乓圈     
《乒乓世界》2006,(5):8-9
开天辟地头一回国际乒联重新选举副主席日前,位于瑞士的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在听取了各方的取证后下达了由独立大法官签字的判决书:鉴于2005年5月上海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选举中,出现了个别不够规范的行为,所以2006年4月27日不来梅世乒赛期间,原班参选人马将重新进行对于国际乒联一个第一副  相似文献   

16.
8月23日晚,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争夺战,在这场足以令人窒息的对决中,面对此前连胜自己6次的对手,柳承敏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王者之气。当柳承敏和教练金择洙紧紧相拥,为阔别16年后重新回到韩国的奥运男单金牌欣喜若狂时,许多中国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而中国连续三届包揽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宏大计划也在这个韩国人的腾腾杀气中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乒坛的小将大抵有两种情况会被人们记住,一是初出茅庐便制造亮点,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比如1995年未满20岁的孔令辉首次参加世乒赛便摘取男子单打桂冠,并在决赛中和刘国梁演绎了一场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巅峰对决,同时也塑造了一段家喻户晓的双子星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5,(6):71-71
不是冤家不聚头,对于老瓦和老萨在1/16决赛中的相遇,恐怕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这句话。1997年曼彻斯特男单决赛,老瓦给了小萨小头一棒,很多人都认为,正是那次失利,令小萨从此一蹶不振,与顶级大赛的冠军绝缘。2000年悉尼奥运会1/4决赛两人再度交锋,连扳3局反败为胜的老瓦精疲力竭,蹲在挡板的角落里,久久难起。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5,(6):68-68
5月2号这一天,黑斯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下午战胜了欧洲男双冠军施拉格/金德拉克,几个小时后,晚上又战胜了奥运会男单冠军柳承敏。“在中国,能打败乒乓球的奥运冠军感觉真的很好。”  相似文献   

20.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唯一不受对手约束的技术。在比赛当中,握有发球权一方的运动员得分率往往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