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国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研究学科,如今,无论从渤海国的历史归属、种族构成、对外关系、渤海五京,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等,还是从渤海国与唐、日、新罗等对外关系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可观的进展.然而从宏观角度,将渤海国研究置于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大格局中,研究其对外政策、文化交流对当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成果在国内相对较少。本文试图对国内近年来涉及东北亚视角的渤海国先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期望能够展现东北亚秩序下的渤海国问题相关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概述1994年我国学者关于20世纪前50年左右的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主要状况。在这一领域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广泛涉及欧、亚、美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其中以东北亚国际关系,20年代欧美各国的关系,30年代轴心国之间的关系,二战前及二战中英美在远东的军事合作,战时国际关系对战后世界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本主题主要叙述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复杂多变的对外关系,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大国的对外政策。国际关系史是人类历史最为复杂的一页,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最为彰明的特征。整个国际关系史实际就是一部冲突、合作并存与交替、相互促进与转换的历史。其间的外交斗争既有明线,又有暗线,盟友是一种表现,仇敌是一种表现,还有似敌非友,似友非敌的暧昧关系。国际关系又是人类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从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外交斗争的智慧与谋略、机遇与胆识、灵活与变通、惊险与刺激。  相似文献   

4.
地缘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强调经济竞争在国家对外政策和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疏理地缘经济学概念及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启示,并进而选择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这一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其内在地缘经济学的解读以及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朝鲜亡国是20世纪初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朝鲜作为东北亚区域的传统国家.其被日本逐步吞并,一方面是受到东亚华夷朝贡体系逐步瓦解和西方势力入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日本近代以来推行大陆政策蓄谋已久的必然结果。朝鲜亡国对2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标志着传统的华夷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二是极大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加剧了东北亚国际秩序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每个国家都必然要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发生交往,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自近代以来为世界各国重视,这也成为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在以前的老高考中是作为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呈现,但现在新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来编写,国际关系显得不完整,本文就意在将新教材中的国际关系一一做整理,希望能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与西方主流理论不同的逻辑体系和哲学内涵,在世界政治的主题、世界政治的发展动力、研究国际问题的基本范式及理论自身的哲学和历史本质方面,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理论既有相似和相近的一面,同时更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如何以更加开放和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并将其理论精义运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实践和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是今天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人类走向合作、走向现代化、走向共同发展的历史。在经历了以两次浩劫为代表的挫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各国都不懈努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合作;探索发展道路,加速现代化进程;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20世纪的世界历史呈现出国际关系在动荡后走向缓和、各国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世界经济在发展中进入新时代的全面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因素地位和作用的上升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地缘政治也向地缘经济的方向转变。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地缘经济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影响 ,即三大经济区的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经济集团间排他性与开放性并存以及推动世界格局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中,除政治制度专题外,还有反映近现代中外关系和当代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专题。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而发生的种种社会关系,与主权国家政府之间的事务有关。中外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其基本要素是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和对外政策。主权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称之为国际关系体系,世界格局是这一统一体中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近代国际关系产生必然性的论证、殖民地产生发展造成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的分析以及资产阶级国家对外政策本质的揭示等方面,论证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指出了这一国际关系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高瞻远瞩,提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这一思想为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冷战思维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对于正确把握国际局势发展的大方向,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用边环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理论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同“人生来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世界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也十分珍视国家“生来自由平等”,近400年的国际关系史,就是各主权国家追求主权平等,独立自主的历史。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加速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步伐,但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障碍。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含义、发展历程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阻碍因素,论述了几种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四次日俄协约的形成及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俄两国在日俄战争后,迅速走上缓和协调的道路,先后缔结四次协约,形成了在中国东北、内外蒙、朝鲜半岛划分势力范围的局面。日俄协约体系对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加快了朝鲜亡国的进程,使外蒙古事实上从中国分离。日俄共同瓜分中国东北的举动,阻碍了美国对东北亚的资本扩张和势力介入,加剧了日美之间的矛盾,使东北亚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化。最后以日本在二战中彻底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朝核危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朝核问题不仅使核不扩散机制面临挑战,而且使得东北亚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这进一步证明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的现实之间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二者也有相当的不一致性,朝核问题也再次显示出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因此,国际关系理论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现实,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韧性”是风险社会中的重要概念,是不确定环境中主体所应具有的适应性、回应性等能力。在借鉴其他学科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国家韧性”成为政治学中探讨国家在风险中特定能力的话语。然而,目前对于国家韧性的讨论多以国家内部的制度体系为主体,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国际关系中作为整体性存在的国家。审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韧性,必须立足于系统思维,在“纵”与“横”的国际关系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中探寻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之道。从纵向角度看,国家韧性以国家为原点、地缘为延伸,具体表现为从边境到全球风险环境中的国家韧性结构;从横向角度看,将国家韧性放到竞合关系中,分析在国际竞争—合作的不同领域中国家韧性如何彰显。总体来说,国家韧性是大变局时代国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所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不仅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而且成为冷战爆发的地缘政治基础。但是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也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现实,它将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立英 《华章》2007,(8):35
俄罗斯独立后,融入西方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俄罗斯政府逐渐意识到过分偏向西方的政策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必须重视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而东北亚以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成为国际的热点地区,俄罗斯的东北亚外交成为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俄罗斯东北亚外交的演变以及俄罗斯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五国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冷战的结束是本世纪末发生的最大历史事件,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将直接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认为新的国际关系中,五极结构是主要框架,经济竞争是主要方式,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同时,着重说明中国在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国的一贯外交立场.中国是世界的安全力量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日内瓦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院(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Studies)由1927年成立的国际高等教育学院和1961年成立的国际发展学院于2008年1月1日合并组成,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国际关系研究的研究生院。该研究院在国际关系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史、发展学等领域享有盛名。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培养了许多复合型人才,其中不乏国际知名政要、学者。研究院地处瑞士日内瓦,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同时,研究院本着为全球学生提供从事国际关系和发展研究机会的理念,重视发展与不同国家大学的合作交流,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奖学金。该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布林(Philippe Burrin)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工作,曾担任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Harvard’s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柏林高等研究所(Wissenschaftskolleg zu Berlin)、牛津万灵学院(Oxford’s All Souls College)研究员,并担任过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菲利普·布林教授获得过多项奖励,包括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研奖(MaxPlank Forschungspreis)。菲利普·布林教授于2004年起担任日内瓦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在布林院长2014年7月访华之际,本刊就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日内瓦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院国际化战略、中欧关系等问题对菲利普·布林教授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布林院长指出,研究国际事务有助于全世界发展。为此,研究院依托日内瓦地理优势,突破公共、私人和非营利部门界线,培养国际事务领域复合型人才,并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希望通过多种举措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