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把词组成分等同为句子成分,把中心语也作为句子成分;认为定语、状语、宾语、补语不是句子成分,这都是把句法分析和句子分析混为一谈;“静态句的分析等于词组分析,”则是把句子等同为词组、句子分析等同为词组分析的理论前提。二分法的析句原则是句法语义范畴,传统析句法的原则是句子语义范畴.明确两种析句法的不同原则是分清两种区别、联系的基础.分析句子,可将直接成分分析法作为分离词组成分和句子成分的一种形式化的手段,采用两种析句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李伟 《现代语文》2006,(10):9-9
中心词分析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还叫传统分析法,是汉语语法研究中最早使用的句法分析方法.具体的操作程序是:首先找出全句的两个中心词,即名词中心词和动词中心词,以作为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然后再看动词的情况,看它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或各种补足语).  相似文献   

3.
一、析句方法的比较现行的析句方法不外乎两种:即中心词分析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或多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也叫直接成分分析法或二分法)。简而言之,中心词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从意义出发的分析法,它以词作为句子成分,只有找不出中心词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和“的”字词组才整个儿词组充当句子成分。它把构成句子的成分分为若干种,然后按照这些成分的搭配情  相似文献   

4.
兼语词组和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时,两者句式很相似,容易混淆,应仔细推敲,加以区别。例: 我们请马老师讲一个故事。我看到一个挑山工慢慢走过去。都是主谓句,每句都有两个作谓语的动词,即“请”和“讲”,“看到”和“走”;第一个动词的动作都是由主语发出的,第二个动词的动作都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第一个动词涉及的对象“马老师”和“挑山工”发出的。可是第一例是兼语词、组作谓语,第二例是主谓词组作宾语。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这两种句式。一、兼语词组的第一个动词后面不能停顿,也  相似文献   

5.
兼语、兼词、兼类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内容。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人,如果不懂得这部分知识,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文意。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和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一番辨析。 一、兼语与主谓词组的辨析 兼语是划分句子成分时的一个术语,属于语法范畴,是主谓宾补定状六种成分之外的特殊句子成分。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动词谓语,在这两个动词谓语之间有一个词语身兼二职,它既是前一个动词谓语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谓语的主语,这个身兼二语的成分就叫做兼语。这样的句子结构形式就叫兼语式。例如: [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在这句话中,主语“丈人”承前文省略了。“止”是挽留的意思,是主语“丈人”的动宾谓语。“宿”,住宿,也是动词作谓语,“子路”既是前一个动词谓语“止”的受事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谓语“宿”的施事者主语,这时我们称既当宾语又当主语的“子路”为兼语。 在现代汉语里,兼语只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子成分,简单地提—下;但在古代汉语里,兼语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可以从历代文言作品中找出大量的例句。例如:  相似文献   

6.
郭珊珊 《考试周刊》2009,(6):182-183
本文在配价是语义范畴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汉英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运用合叙的语句。所谓合叙,又称为并提、分承,就是把同类的句子成分(或同类意义的句子)合在一起叙述。古人在行文时,有时把某一种句子成分(或某一类意义的句子)并列,又把另一类句子成分(或另一类意义的句子)并列,在形式上并列的成分(或句子)在文意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句子镶嵌着“得”字,看上去一样,但“得”的语法功能不同。有的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明它后边的成分是补语,它是“结构助词”;有的则与前面的词素构成一个动词在句子中发挥作用。区分这两类“得”很重要,它关系到对“得”后边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如果“得”被认作词素,它后边就是宾语,如果“得”是结构助词,它后边的词或词组就肯定为补语。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语是否存在零价动词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原零价动词分为两类:天气类和灾难类,在配价语义范畴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需要有强制性语义成分,并通过VP的转指论证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并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一致关系)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英汉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得出汉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零价动词的结论,我们还把灾难类动词和相关的一价动词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施动名词和受动名词的语序变化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语序,一般是指词同词相组合的排列次序;也可以指词同词组或词组同词组相组合的排列次序;在分析句子时,还可以指句子成分同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句子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词组本身就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排列起来的,因此,语序常常又称为词序。汉语的语序有很大的固定性。它表现着语句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我读书”这个句子,它在语法上体现着“主—动—宾”的结构关系,逻辑上则属于“施—动—受”的语  相似文献   

11.
省略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小句性省略是省略的极致,表达简洁明了。文章以哈代的小说《苔丝》为语篇语料,从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1)(2)的语篇衔接观出发,以英汉对比方式分析英汉语篇中小句性省略的异同,阐明英汉小句性省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单韵鸣 《中国语文》2012,(3):256-263,288
广州话的"得嚟"是谓词性结构的后置成分,它在句中起到连接句子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语义、句法功能及用法各方面描述其特征,发现"得嚟"连接的两部分之间具有两种语义关系:递进关系和对比/转折关系;再联系与其形式相近的其他成分,论述它们的区别和"得嚟1"与"得嚟2"之间可能存在的演变关系,最后指出,"得嚟"用作后置连接成分具有一定的语言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篇中省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现象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在汉英两种语言使用广泛并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差异,省略现象仍然有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英语否定倒装结构有着不同于其他倒装结构的特点,因而,作为一种部分倒装结构,否定倒装结构在语篇层面表现出其特有的功能,即小句突显功能、主位突显与调核突显融合功能和固有对比功能.这些功能共同体现了否定倒装结构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国内外普通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知识、程序知识、认知策略、实践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辨析,将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运用到成人学习具体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比较典型的“主位-述位”结构的语言;而英语则是很严谨的主语-谓语结构的句子形式。汉语“主位-述位”结构有两个明显的特征:①在某些句型中,主位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而实际上却不是句子的语法主语,或者说语法主语不在主位的位置上。②汉语中,小句做复合句的句式主位时,很多情况下,句式主位的语篇主位即连词省略,但英语里是不能省略的。这些差异,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干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主位-述位”这一理论,让学生了解英汉语的差异,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17.
省略是语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不同,这种省略现象仍有本质上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汉民族的"意合"趋向和西方民族的"形合"特征."意合"趋向在省略上表现为省略只求达意,只要能达意,省略的时候不但不考虑语法,甚至也不考虑逻辑;体现在少省谓语,多省连接词、主语.而"形合"表现在英语过多地依赖语篇的衔接手段,省略上体现在多数伴随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  相似文献   

18.
卡西尔认为:在各种象征形式中,神话是最基本的;文化生存的基本形式起源于神话意识,各种象征都产生于原始神话思维的一些最初形式里。神话思维是一种具象性、情感性的思维,也是一种生命一体化的交感思维和象征性思维。神话思维的三个基本结构形式是空间、时间和数。神话思维中的自我主体范畴脱胎于原始的灵魂范畴。在人与物质世界和人类群体的关系中发展了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文化自我意识是自我范畴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approach on the recall of verbal information processed at shallow and deep levels. Two hundred students attending the same primary school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mastery focused condition, performance approach condition, performance avoidance condition, or a control group. The participants were motivationally manipulated prior to receiving 12 stimulus words designed to be encoded at either shallow or deep levels of processing. A free recall test followed, then a cued recall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remembered more stimulus words during cued recall than free recall. Recall of verbal information was superior when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deeper (category and sentence) levels of processing. Performance approach and avoidance goals resulted in superior recall during free and cued recall, compared with a mastery goal or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usefulness of these findings for promoting greater clarity among motivational frameworks and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开发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软件教学类课件的范畴、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课件,探讨了此类视频课件设计开发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