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华语世界有限的话语权下,凤凰卫视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成为电视辩论节目的先锋。2006年该节目荣获凤凰卫视最佳创意大奖、最大影响力大奖;2007年又摘得《新周刊》评选的2006年中国电视榜"最佳谈话节目"桂冠。有学者评价:该节目具有"引领中国新闻谈话节目进入群口时代"的创新意义。《一虎一席谈》每周选取在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请来当事人或各界学者、专家、名人担任嘉宾发表意见或精辟见解。节目就社会的敏感话题展开讨论,请社会不同角色的代表进行现场的辩驳。节目选取的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多个方面,选题具有时效性、普遍性和重要性。比如:中国在南  相似文献   

2.
蒋良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243-244
选秀节目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曾风靡一时,直到现在,声势浩大的选秀节目还一直吸引着观众的眼球.选秀节目不仅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中赢得了收视率,还吸引着媒体和人们的广泛关注.从2010年开始,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又掀起了一股平民选秀节目的高潮.作为目前国内最为火爆的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代表着未来选秀节目的发展趋势.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达人秀》成功举办的具体分析,概括出当前中国选秀节目的现状,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选秀节目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气象·生活》是200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播后,根据收听市场需求创办的新节目,收听率位居中国之声节目前列。节目口号:体味四季变幻,与您冷暖相知。  相似文献   

4.
对于制作与播出关系的探讨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传媒意义 ,并将对中国电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一、中国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关系的历史沿革 ;二、电视节目各类型制作和播出关系的分析 ;三、 2 0世纪 90年代节目制作与播出关系的历史评价。随着政策的明朗将有更多的节目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5.
吕萌  丁一 《视听界》2006,(1):17-18
“真人秀”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从电视节目理念看,以前的电视节目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节目中,这种界限已经被打破,它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节目广泛吸收了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真,体现节目纪实特色;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火爆2005年整个暑期、余波未平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不平凡之年,发生了许多件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格局、基调和未来走向的大事件。以我个人观察,这些大事件促使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实现了一次大转折,开启了一场大跨越。  相似文献   

7.
今,中国电视业掀起了一轮轮的创新风潮,传统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在不断地进行着分化和派生.例如,"选秀节目"的异军突起所带动的全民造星运动; "社会新闻"中派生出的充满草根味和油盐酱醋味的"民生新闻"节目; "谈话节目"中分化出的家庭情感节目……  相似文献   

8.
方子民 《东南传播》2018,(7):134-136
《耳畔中国》是2017年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节目突破了以往音乐歌唱类节目千篇一律的节目模式,将音乐与传统文化创新结合,在"唱"民歌的同时又"说"民歌,"说唱结合"的创新,打破了民歌演唱纯表演式的展示,缔造了一档真正有意义的、能够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文章从节目的制作主题、节目模式、内容叙事、整合传播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该节目如何将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完美的创新结合做出探讨,以期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达人秀》为个案,探讨、辨析出电视真人秀节目三个层次的真实问题:第一,节目元素的表面真实;第二,电视语言编排与剪辑的真实;第三,真人秀节目反映的社会真实。电视真人秀只有把握与平衡好这三个层次的真实,才能让节目在商业和社会效益上同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都将这一节目形态引入高潮,可随之而来的大量复制和节目炒点的庸俗化使得电视选秀节目也难熬七年之痒,但2012年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电视选秀节目史上的一次扭转点,这一成功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分析的,本文便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中国好声音》是如何成功的。本文借鉴大众传播心理学与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受者的心理,并总结出传者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传播心理学层面对《中国好声音》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所有电视选秀节目来说,它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每一档节目的性质和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其受者的心理原型与情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全新文化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成功登陆央视,并得到了观众和各主流媒体的肯定。作为一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创节目,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从浅层的成语猜词游戏到深层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更在于其极具悬念的表现形式与大胆创新的节目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彭克敏 《青年记者》2012,(12):68-70
中国的电视新闻调查节目起步要比平面媒体晚,但由于电视丰富的表现因素、视听结合的形象表述方式等优势,使得中国的电视新闻调查节目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从一开始就定下很高的目标——最能代表国家电视台水准的深度报道栏目.  相似文献   

13.
韩秀娟 《东南传播》2012,(11):171-173
从综艺节目《快乐蓝天下》的子栏目脱颖而出,升级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影响力的节目,2011年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也开启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梦想"、"幸福"和"公益"时代;2012年,第三季《中国梦想秀》节目全新改版出炉,在节目构成上与前两季呈现出很大不同,从"大型公益圆梦惊喜秀"的品牌树立到"大型公益慈善圆梦秀"的品牌升级,《中国梦想秀》节目的创意与设计在多个方面完成了转换。本文拟从选手构建、才艺表演、游戏规则、节目节奏、情感表达、意义升级等细微之处比较和分析其改版前后的节目构成。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走出去办广播,办看得见的广播”,这是近几年来广播领域倡导的一种发展趋势。从2005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力、了《直播中国》节目,成为“走出去办广播”的一个范例。这档节目就像一扇开启的窗,为中央台走进地方、地方台走向全国送来了清新的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在《直播中国》节目开办三年来,六次与中央台中国之声合作,推出大型直播节目“走进青岛”,节目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她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电视直播CALLIN节目;她在开播的第一年就和当时红遍全国的《实话实说》一起被评为中国电视十佳谈话节目。她,就是齐鲁电视台的《开讲天下》(原名《齐鲁开讲》)。  相似文献   

17.
熊忠辉  周欣 《视听界》2006,(6):27-30
如果说2005年点燃了中国选秀节目的导火索,那2006年足可算得上是中国选秀节目全面爆炸的一年。观众打开电视,随时都可以在各个频道里搜到正在火热进行的分赛区海选、PK赛、复赛、晋级赛……尽管这些选秀节目的名目、门槛、影响力各有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尽可能抢占收视份额。抛开同质化竞争或节目模仿之类的说法,剔除观众面对选秀节目已经产生审美疲劳的抱怨,可以认为,中国选秀节目类型化正在成长、成熟。因此,对于每一个选秀节目来说,都可能在一段时期面对诸多对手施加的竞争压力,面对观众和参与者的挑剔。在这样一个“选秀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文 《新闻知识》2004,(8):39-41
从大陆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1993年上海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到2003年,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道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拥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它已成为电视主持人节目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热门样式。  相似文献   

19.
动向     
《视听界》2007,(5):114-114
广电总局:明年选秀节目只限制不禁止;广电总局禁播“五性”节目通报批评四川违规电台;柳斌杰:中国不赞成利用版权斗争实施其他图谋;大陆媒体组团访台呼吁两岸新闻交流“大步走”;第五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召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之声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且惟一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其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可资借鉴之处,本文从节目内涵、选题、音响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的"家书里的中国"的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