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居易诗歌之所以在中唐时期就能够广泛传播,与唐代有利于诗歌传播的制度设施、白居易诗歌自身的特点,及其诗歌的传播方式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方式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媒介传播和士人传播等三个渠道,其中媒介传播主要包括题壁诗、书信、著述传播。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是继杜甫以后唐代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早期的作品以讽喻诗见多,许多诗歌都表现出对平民百姓的关心,对当朝统治者的劝谏,至今被人们传颂。白居易不仅在诗歌上蓄丰蕴美,独具慧眼,而且在音乐理论方面也有妙论精解。  相似文献   

3.
女性题材是白居易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白居易的女性思想饱含人道主义精神,一方面继承了包括《诗经·国风》在内的以往进步文人对妇女的关注、同情的思想,同时,他还在此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把妇女抬到了与男子平等的地位。白居易自身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就是这一思想的真实写照。白居易女性平等观的形成与他受的儒家教育、特殊的人生经历、先进的政治理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平淡的诗歌审美理想出现得很晚。“平淡”作为一种理想风格而确立,并成为一种理论的自觉,应该说是始自宋代。纵观两宋的诗话诗论,崇尚平淡是比追求雅健更为普遍的倾向,不仅在观念形态上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在艺术实践上也得到充分体现。白居易作为开宋诗门户的一位中唐诗人,不仅在观念形态上崇尚平淡的诗风,而且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上也充分体现了对平淡审美理想风格的追求,对平淡的诗歌审美理想在宋代的最终确立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白居易在观念意识上推崇平淡诗风可从他对陶渊明与韦应物两位诗人的态度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中唐玄宗末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连续不断的社会动荡使诗歌学发生了变化。白居易诗歌从美学理论到美学创作都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诗歌因其通俗易懂、平易晓畅等特点而广为流传,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媒介传播,二是人际传播。就人际传播方式而言,白诗主要表现为对朝廷传播、民间的口耳相传、艺人的传唱和士人之间的酬唱应答等。这些不同的传播方式反过来又影响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各自不同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生活在长安时频繁更换居处,其诗歌中的长安居处书写成为观照其自适与焦虑心态的独特视角。白居易对长安居处环境的书写整体上体现出其对物质生活的自适态度,诗中对遥远里坊位置的呈现与偏僻曲巷的表达颇具象征意味,展现了白居易内心的矛盾。诗人努力化解被皇权疏离的苦闷以及因社会等级差异带来的不平衡感,而早朝所需经过的里坊距离造成的酸楚艰辛却让诗人感到难以调和。从在长安城内租赁住所到购置住宅,白居易因没有房屋所有权引起的无处安贫的精神焦虑逐步消解,并在宦游京师十余年后成功实现一位普通官员融入街东区域的奋斗目标,诗人所表达的对永久居住权的渴望隐含着其对稳定仕宦生涯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从有补于世、吟咏性情、记写生活和娱乐人生四个方面,探讨了白居易对诗歌功能的认识,以此考察白居易在诗歌上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世俗化是其诗歌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为选材世俗化、立意世俗化、语言浅俗化等方面。世俗化的特色使诗歌从高雅的"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大大拉近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江州之贬是对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江州之贬之后,诗人的创作心态上突出一个“转”字,由激切转入淡泊和抒情;诗歌内容上突出一个“融”字,知足保和中融入了对迁谪处境的怨恨和愤懑;艺术特点上突出一个“细”字,通过描写的细腻化,表达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内在感情世界。江州诗歌在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具有标志意义,而且形成于江州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以关怀同情的笔触,不仅从社会各个层面写出了对于广大被压迫女性的关怀,而且还把笔触伸到宫廷,关注各种类型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并在字里行间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体现了进步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2.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13.
贬官江州是白居易思想的重要转折时期,他的愤激不平、孤独寂寞、委运顺化、思念家园等心态,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而《琵琶行》则特别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这一时期的思想。分析诗人复杂的感情,有助于解读《琵琶行》,有助于我们理解诗人思想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闲适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年间。通过对元和政局的剖析理解白居易的闲适诗和其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生活于唐代中期,正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因为各种不定因素的交织,在诗词创作上又出现了高峰.而白居易作为中唐诗人的代表,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尊重、理解和同情,在重男轻女的古代社会,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态度,对此,后代文人虽多有诟病,但在那样的社会有这样的行为和想法确是难能可贵,也值得我们今天来重新审视白居易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16.
诗下“汉字(叠字)极难。本文就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歌的“汉字”艺术作了探讨,归纳了白诗“汉字”的种类,总结了白诗运用“汉字”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诗歌,有丰富的叙事内容,反映生活、干预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超越了前人,同时,在艺术手法上,他也是别具匠心,大力创新的.白居易是唐代颇负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冲破了个人抒情言志的樊篱,将视角投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叙事诗.这些诗歌,除了在反映生活、干预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超越前人外,在艺术手法上,白居易也是别具匠心,大力创新的,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逐渐成为、并将是21世纪诗歌创作的一种常态。在诗歌现实中,“个人化写作”显示出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力量,前者保存着诗歌独立精神和艺术超越;后者异化、分裂或消解诗歌的整体精神,使诗歌沦为“物化诗歌”和“时尚诗歌”。基于诗歌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诗歌与社会政治的新型深度对话关系上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将是诗歌“个人化写作”真正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江州时期是白居易山水诗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时期,其间作山水诗50多首.诗歌总体特征是"冷暗忧病"与"飘逸清峻",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或"清寒自赏"、或"自然妙悟"、或"浪漫惊警"等多种风格并存的格局,为白居易以后山水诗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基础,并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作为中唐的伟大诗人,他的思想和人格素质的铸成,受着多方面的影响。透过白居易创作的诗歌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他调和儒、释、道三教,并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偏重:以儒立身,以释治心,释道互参而形成一种知足常乐、追求恬淡适意生活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