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明 《文教资料》2011,(34):183-185
师德失范是社会转型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当前高校师德失范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薄,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缺失等几个方面。重建高校师德,重点在于建立长效的自我教育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营造师德建设的和谐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师德客观上存在着教育价值。高校师德建设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助推作用,对校风教风学风的提升作用,对高校改革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又是师德建设的价值功能所在。因此,有必要以师德建设促师生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创建和谐校园,是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和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师德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针对教师师德失范现象,高校需要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视角,重新审视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求和创新解决路径,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师德建设在创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人格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深刻认识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构建和谐校园对师德建设的新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师德建设的工作方法。我们要突破单极化思维方式、增强师德规范的认同、强化师德建设机制、创新高校师德建设的工作方法,努力实现师德建设与创建和谐校园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论新时期的高校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促进师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为高校民主法制建设、公平公正原则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加强师德建设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也应自觉提高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促进师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为高校民主法制建设、公平公正原则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加强师德建设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也应自觉提高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从师德方面分析,这些不和谐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缺乏时代性、教师素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育思想和行为功利化等原因导致的.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师德失范原因。并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有力策和建议,为高校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教师师德失范问题屡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失范问题表现及其成因,提出了高校师德建设应注重中西合璧、标本兼治和防治结合,以期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师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高校要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培养,注重师德建设,健全师德考评机制,引导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水平,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而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发展观认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互为对方的外部环境,双方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要达到师生的均衡发展就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信任、以学生为中心、有情感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关系能为师生双方提供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身心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以崇高的宗旨、共同的目标、学术的纽带、互益的效果、纯洁的性质为其主要特征。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消极现象,重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应从确立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引导师生加强课堂内外的交流与接触、改革现行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业绩评定制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有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自身的不适应压力、健康压力,应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着手去调节。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会影响和谐校园构建,会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从建立合理教师评价机制、教师调节、建立多样化交流平台等方面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频频爆出的高校教师性侵事件,从社会、教师、学生三个角度阐述了对当前高校出现不良师生关系的思考,并从规范教师权力和建立法律制度两个方面提出应对不良师生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校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教师正逐渐成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调查发现,物质待遇、发展平台、师资管理和学校文化等学校因素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民办高校应尽力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丰厚的物质待遇、科学的师资管理和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以促使其快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16.
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大学生德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高校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本质体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从做中学、学中做,体验生活,领悟人生。根据德行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运用恰当的方法开展德行教育:知行统一的方法;学思并重的方法;省察克己的方法;慎独自律的方法;积善成德的方法。通过学习,每一个人都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生理念,做一个身心灵和谐的人,为创建和谐家园、和谐团体、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创造多层次成才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和科研并举,依法治校等和谐高校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上世纪末以来大学语文教育得以重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重新界定了教师、学生及其学习活动, 并对21 世纪初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看法: 一、个案研究与突出学术性; 二、专业训练与加强实用性; 三、有教无类与重视多元性。总之, 只有建构学术性、实用性与多元性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才能在“现代大学教育”里既保持固有的独特性, 又能在“知本社会”中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整体联动.随着高校改革的继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规范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influencing children's academic, social, behaviour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While much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predictor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school years, no review to date has focused specificall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students who are already at a heightened risk of experiencing a negative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place students at such risk, the periods throughout schooling when students are most at risk, the influence of previous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those with other teachers and parents, and the impact that a positive or negative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can have. It concludes by examining the predictive and protective functions of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s: both for students in mainstream cohorts and for students who are at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