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异化”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含义,人作为审美主体已在审美中萎缩,客体却在无限“物化”,这样使得审美个体的三种状态交织存在,主体的回归也只是虚幻性的自足。  相似文献   

2.
主体问题研究一直是传统哲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在虚拟认识中,只有具备了基本信息素养的主体才可以称之为虚拟认识主体,并导致认知主体的虚拟化存在——软智能体的涌现,在厘清了现实主体与虚拟认识主体虚实相生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证了人的当之无愧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学生网民虚拟交往异化的各种表征入手,分析大学生虚拟交往异化的本质,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异化矫正的有效方法,试图通过有效方法矫正大学生虚拟交往异化,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虚实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原有交往模式的突破,虚拟主体及间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同现实主体及间性相比,虚拟主体及间性更能反映人们的自然本性等,因此,在网络时代对虚拟主体及间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情况来说,这一研究也才刚刚起步,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大学生网民虚拟行为异化的各种表征入手,分析大学生虚拟行为异化的本质,探讨大学生虚拟行为异化矫正的方法,试图通过有效途径矫正大学生虚拟行为异化,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虚实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表现:教育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教育劳动过程的异化;受教育者处于某种程度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对象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异化。造成异化的主要原因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策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观念冲击在教育领域里面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复归之路:教育者、受教育者向自身的复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符号异化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符号已经包围了人。这些符号构成了自身的体系,使得人对符号的依赖代替了人对人的依赖,人们所创造和使用的符号,反过来作为控制人的一种异己力量而与人相对立,符号异化犹如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着人们的全部生活。鉴于现代社会的符号异化状况越来越严重,本文从人的自我异化、日常生活的异化、符号关系的僭越以及人与符号的疏离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透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推动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平的进程中,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同时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媒体监督在很多时候发生了异化,典型的异化形态即媒体审判。当媒体监督由原本的防卫性权利转变成进攻性行为,则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使媒体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监督功能,防止其变成“利维坦”,可以通过媒体自身规范、国家规制、公众参与等可行性方法改善和解决.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以重塑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手机异化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代化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手机异化的原因包括四点,根本原因是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现实基础,以人们的认知与自控力不足为主要原因,以及其他原因。探析应对手机异化的路径,主要有丰富精神娱乐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注重科技理性,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以及手机使用者找回主体性,加强对手机异化的认识,约束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10.
张昱 《茂名学院学报》2001,11(2):1-3,12
主体的裂变是指现实社会主体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社会中通过符合化的方式实现的存在。这种裂变在虚拟社会实现,但也有其现实基础,即现实社会中主体与自我的分离。由于现实社会控制的功能在虚拟社会性弱化,主体的分离在虚拟社会表现为裂变,主体的裂变不仅对虚拟社会发展影响,而且影响了主体现实的心理结构和生活方式,从而直接影响了现实社会的发展,由此,以什么方式和途径整合主体的裂变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虚拟学习社区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理念之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早已引起国内外远程教育界有识之士的热切关注,然而,教育文献中对什么是虚拟学习社区和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是什么的讨论还非常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讨论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社区概念认识的混乱。因此,本文在解读社区、虚拟社区概念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界定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内涵,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最后从社区的视角探究了虚拟学习社区中交互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从社区的视角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反映社会现状的网络社会已经形成。网络媒体的方便、快捷、超越时空及其信息发布的隐蔽性,为网民素养提出迫在眉睫的解决课题。基于网络的虚拟社区教育平台的功用和价值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今,我国网民数量每年剧增,各种网络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揭示了网民个体素养、自控能力等方面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社区亟待打造健康、环保的教育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图书馆虚拟社区交流环境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通过读者在虚拟社区的留言来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从而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教育目标的异化指教育失去了它本来的目的和价值。我国现阶段存在大量教育目标的异化现象。这种异化产生的原因是教育的功利化。解决这种异化的方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复归作为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虚拟社区及其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虚拟社区的出现,拓宽了人类生活的空间.正确把握网络虚拟社区的文化特征,将有助于了解网络虚拟社区,使网络虚拟社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追溯“异化”理论在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中的演变历程,审视人性的异化与自由两个概念在西方美学体系中不同时期的表现,以探寻主客体分裂的根本原因.在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如何以消除异化,达到人的本质的解放,实现人真正的价值,从而构建完整的人的自我与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远程教育中虚拟学习环境和虚拟学习社区这两个概念分别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现时代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劳动异化是和私有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存在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辩证地分析劳动导化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劳动异化和道德异化没有必然的共时性,但我国现阶段明显存在道德异化现象这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坚持社会公正,是解决道德异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校虚拟学术社区是高校知识共享活动的创新平台之一。本文探讨了高校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了高校虚拟学术社区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了高校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技术至上论作为技术异化力量的表现,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的危害。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技术至上论的片面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教育存在的本体意义。本文分析技术至上论形成的机制和原因,以作为重归职业教育本体意义的起点和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