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系列变革。语文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满堂灌”转向“满堂读”,后又转向“满堂闹”(学生讨论)。课堂的主客体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作用由主体转为主导,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的角色由客体转为主体,由“配角”变为“主角”。不管怎样变革语文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语文课堂的“味”与语文课程的性质不能改,更不能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灵动的语文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营造有情趣、有灵气、有效率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读、思、练,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张弛合度,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5.
史代见 《成才之路》2011,(22):35-35
语文课难上,学生难教,这几乎成了语文教师的共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观察、思考,实践和总结,认为驾驭好语文课堂需从以下五个环节做起。  相似文献   

6.
苗晓丽 《成才之路》2013,(29):20-21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大环境下,目前的语文教学深深陷入困境当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多多少少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某学生语文成绩一直拖着其他科目的后腿但是还是打死不学。即便学习也是敷衍应付,学不进去。课堂上打瞌睡的、聊天的、甚至写其他科目作业的,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有的学生很是直截了当:根本听不进去也不想听。老师的语言毫无色彩,千篇一律。这种情况和目前实行的新课改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算“活”呢?笔者认为,“活”起码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即学习方式的“活”、教学过程的“活”以及学习内容的“活”。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工具.是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的基础课程。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课堂教学的执教过程中,要让学生走近语文知识的海洋,获取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此,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谈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9.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垂涎三尺。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中“你真棒,拍拍手”、“你真聪明,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充目耳闻。如此的课堂只呈现了精彩的学习结果而省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  相似文献   

10.
11.
张燕 《湖北教育》2010,(3):35-36
当前的语文课堂,诸多矛盾的语文教学观赫然对立:“讲”与“练”、“教”与“学”、“情”与“理”、“言”和“意”、“师”与“生”……在诸多矛盾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陷入“是此是彼”的激烈论辩中,亦常常刮起“非此即彼”“今此明彼”的大一统之风。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国家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创新气息,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着语文教学。和以往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具有其独有的特点:课程理念现代化,也即语文课堂要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价值来统摄课程设计。那么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激活语文新课堂,让师生真正地合作起来,而不致让学生陷入"热闹是他的,而我们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界中,"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看得出,语文教学正在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变。这里面有从"死"的语文课堂到"活"的语文课堂的转变,有从授课者的"灌"到授课者的"导"的转变,有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虞良明 《学语文》2005,(6):23-2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怎样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创造。是语文老师值得长期关注和探索的话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气氛。”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四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而要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广泛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和氛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趣”,谈点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