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了。在教学生涯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他们就不会失去向前奋进的信心和勇气。面对那些成长中的孩子,面对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该如何与其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最佳教育目的,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呢?  相似文献   

2.
3.
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关系到一个民族能力的创新和潜能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我校自2002年9月份起启动了面向全体师生的课外读书活动,现将我校开展的课外读书活动介绍给各位朋友,更迫切的希望得到各界朋友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以爱为核心,加强情感的投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一个团结、和谐、蒸蒸日上的班集体,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才能保证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用友善的微笑、鼓励的语调、欣赏的目光,给学生以慈母般的关怀,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变消极为积极、变压力为动力,绝不能伤害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我与小明第一次见面时,他母亲也在场。那时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天给孩引门报到注册。。马老师,这孩子的基础很差,又贪玩。真过意不去,给您添了—个“’包袱’。”他母亲深表歉意地说。小明就站在我面前,他显得很拘谨,低着头,不敢正面看我,目光一直盯着地面。“快坐下吧,看得出来,你是个挺好的孩子!只要你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的。”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他母亲拉着我,轻声地说:“您别对他太客气了。”临走时,又一再叮嘱我,对她儿子要严格些。我微笑着点点头。我想,严格,在教育中往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作为新教师的我应当追求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7.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活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革新精神,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如何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力求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一切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语文教学也急需打开教室的大门,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入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0.
在从事班级德育工作中,本人发现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班级的德育工作该如何做,才能切实提高实效呢?本人就此积极开展生活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试图寓班级德育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小事中感受道德规范,通过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事实证明,只要摒弃空洞、枯燥的说教,从生活走向德育,让班级的德育回归生活,就能切切实实提高班级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世博”的脚步日益临近,各类活动如火如荼。前一阶段我班也开展了一些活动,如“世博知识”知多少,“世博”小报比赛,迎世博改陋习等,有些活动偏重于单纯的知识性介绍,有的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些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们似乎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如何让“世博”更好地与孩子的兴趣、爱好、日常的生活相融合?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和自然现象的科学,又是一门应用于人类和自然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把自然生活现象引入生物课堂,用生物学知识解读自然生活现象,让生物课走近学生生活,不但能够密切生物学与人类生活、自然现象的关系,而且能从学生比较熟知的现象和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生活、实践生活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知识、自然现象中感受学习生物科学,感知生物科学现象就在身边,感知生物科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要求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枝发展相联系.对学生来说,课程由原来的知识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一改往日的以认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课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要求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对学生来说,课程由原来的知识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一改往日的以认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课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刘金玉 《成才之路》2012,(8):12-I0007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初步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它突出地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让聋儿生活在书香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提倡让孩子“早闻书香”,尽早地开发潜能。聋儿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应该生活在一个书香世界。  相似文献   

17.
胡明 《宁夏教育》2005,(10):58-58
案例描述 从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开始认数(分别出示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相似文献   

18.
习作就是把学生在生活中目之所及、心之所感,轻松愉快地诉诸笔端,让那情与景、人与事,自然界的草木鸟兽、季节轮回,心灵的感受与畅思,涓涓流淌于字里行间,与人分享。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中有效搭建心作与生活的桥梁,疏通表达生活的通道,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再现生活,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实现“我手写我心”。下面,笔者想以几个习作教学片断为例,谈谈怎样实现有效的习作指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提到孩子。人们总会想到“无忧无虑”、“活泼快乐”等词语。的确,在众多成人看来,童年应是人生中最轻松、最愉快的一个阶段。一项有关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家长(97.7%)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家的时候是快乐的,其中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快乐的家长占6成左右,比较快乐的占3成左右。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与赵牧同学第一次见面时,他母亲也在场。那是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天给孩子们注册报到。“李老师,这孩子的基础很差,又贪玩。真过意不去,给您添了一个‘包袱’。”他母亲深表歉意地说。现在,赵牧就站在我面前。他显得很拘谨,低着头,不敢正面看我,目光一直盯着地面。“快坐下吧,看得出来,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