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考证了唐高宗总章元年至上元元年卢照邻、王勃、骆宾王、李峤、杨炯杜审言、刘希夷等24位诗人166首诗歌的创作年份。这七年中,诗歌创作的亮点是:卢照邻婆娑蜀中,放旷诗酒;王勃入蜀,寄情山水;骆宾王两度从军,开盛唐边塞诗之先声;刘希夷开始登上诗坛。系年涉及作者考辨、校勘训释、诗人生平、创作背景、史实地理、诗歌本事以及诗人间的交往唱和,对史志记载有误及旧说不确者,时有订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年为纲,以诗为目,比较系统地疏理了唐高宗永徽元年至乾封二年的诗歌创作,考证了骆宾王、卢照邻、许敬宗、上官仪、李峤、王勃等37位诗人的211首诗歌的创作年份。本时段最活跃的诗人是骆宾王、卢照邻与上官仪,李峤、王勃开始登上诗坛,上官体流行一时,七言歌行已趋于成熟。系年涉及诗人行迹、创作背景、有关史实、诗歌本事、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以及伪作考辨。凡史籍记载有误者,时有订正。尊重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实难苟同者,则间出拙见;而歧说纷纭者,或择善而从,或别立新说。  相似文献   

3.
周代乡乐四见于《仪礼》,最权威、最全面、最流行的诠释是东汉郑玄注和唐代贾公彦疏;但郑玄注又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促发了后人理解和认识的歧异。乡乐虽与无算乐、房中之乐有关联,但在演奏篇章、演奏用场、演奏方式以及演奏的乐器诸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独特之处。乡乐的娱情性,较之房中之乐要强得多,但又不及无算乐那么放任、自由。  相似文献   

4.
唐初文学观念的核心是反拨六朝文学,其形成的思想背景是唐初史臣对近代历史的检讨。对于唐初文学观念的这一特征,以往文学研究界往往笼统地解释为唐初史臣出于"文学误国论"而向汉儒诗教说的简单复归,本文则通过对唐初史臣有关前朝政治与文学论述的辨析,指出诸家之间实有实质性差别,其中魏征等人立足政本理念的近代史观最终确定了初唐的思想价值框架,建构了初唐的文学感觉空间。  相似文献   

5.
明代学术虽以理学为宗,然官方提倡的理学之外,尚有科举以外的古学传承,制义、八股之外的经史学问,同样是广义范畴的儒者之学.虽非主流,却于三百年间的明史历程中不绝如缕.杨慎、陈耀文、胡应麟、焦藏、方以智等读书博古,崇尚考据,经史训练中的古学思维渗透、体现于其诗学逻辑中,并由之造就了明代诗坛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明弘正间审美主义倾向之流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文学自永乐年间始为重事功、重义理的台阁体文学所擅坛 ,经洪、宣、正、景、天、成诸代 ,至弘、正间才有所变化 ,其中一重要的原因即审美主义要素的大幅度增长 ,遂取代了尚质论文学观的地位 ,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之下 ,才有了我们今天把握到的明中后期文学的一个差异性面貌。鉴于长期以来 ,文学史与文论史界疏于对这一变化状态及其复杂性等的研究 ,本文试图在此有限的篇幅中 ,经过具体考察 ,对相关问题作些开掘。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看寺     
孙侃 《文化交流》2006,(3):81-83
山西的佛光寺和南禅寺,是国内仅存的唐代遗留建筑物,这样古老的建筑在亚洲堪称第一。山西省五台山,东、西、南、北、中五峰之内称台内,五峰之外称台外。佛光寺和南禅寺均在台外,佛光寺位于五台县城北10余公里的佛光山之中,南禅寺则位于五台县城西15公里处的李家庄村附近。汽车翻过五台山主脉拐入一条简易公路,忽见在一处峁梁的背后,赫然显出一座恢弘寺院的清晰轮廓来,这就是佛光寺!相传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当年北魏尊崇佛教,在开凿大同云冈石窟的同时又在五台山兴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显通寺),接着又开始兴建佛光寺。至唐…  相似文献   

8.
唐代重进士科,逐渐形成了进士文化,历来对此多作负面评价。由于科举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化对庶族人士的桎梏,尊进士而重诗赋,受时代精神感召,为社会风气鼓舞,诗人焕发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对诗歌影响极大。诗人关注社会、人生,改变了六朝的迂诞浮华、“不涉世务”,恢复和发展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激发出蓬勃振奋的精神,树立起健康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信心,使诗歌具有刚健的生命力和雄阔的气象。进士文化改变了传统的道德观,虽“露才扬己”、“轻薄无行”,却德消而情长,仅唐诗抒写的怨情与爱情而言,都真切动人,影响后来之文学至巨。  相似文献   

9.
盛唐的绝大多数诗人都是通过进士考试脱颖而出,一般研究者都认为科举考试给士人们打通了入仕门路,因而其时代精神是乐观昂扬、积极进取的。本文从诗人心态的角度切入,发现诗人们的科考心态是淡定的,中第后的现实处境也颇多坎坷,盛世的官场并没有给进士们多少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所以诗人们摆脱贫贱的动机远多于建功立业的抱负。进士考试本身并不能造就优秀诗人,而进士诗人在希望与失望的复杂情感交织下,伴随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才写出了最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唐代画像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唐诗<长恨歌>相对照,旨在把图像研究的方法应用到文学研究当中,并使长安艺术文化在图文互证中更为清晰可见.本文认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通过图文并现的方式会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