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以电影《罗生门》为分析对象,以其叙事方式为切入点,就作品的意义内涵和价值取向提出了作的一些看法,并对作品意义和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作了剖析说明。  相似文献   

2.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江南”、“大漠”和“南北融合”的“地域叙事”,彰显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其熔铸华夏大地特有风情的东方地域叙事,传承发展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地域文学与文化价值,开拓了传统文学的格局与视野,推进了文化认同,加速了“新武侠小说”等华语文学的“现代化”“全球化”步伐。通过《射雕英雄传》中的“地域叙事”,分析武侠小说等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与“传播性”价值所在,并进一步探寻“新武侠小说”等在华语文学实现“现代化”“全球化”嬗变历程中的独特功用。  相似文献   

3.
英雄话题是当代文学精神史上最炫目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流变,已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阐释内涵。本文在梳理当代文学英雄观念嬗变轨迹的同时,运用叙事学理论解析英雄观念与叙事策略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二元性叙事特征以及独特的叙事学研究价值。其二元性叙事具体表现在叙事结构上的张力与生成、叙事人物上的原型与真实、叙事情节上的完美与缺陷。其深层原因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封建传统与反传统观念的二元对立。二元性叙事特征使《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互文性与解构式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5.
《玉秀》通过原态生活叙事,呈现的是玉秀生存的悲剧命运,而寄寓在感性故事中的精神内涵,则在于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深刻思考。作家站在文化反思的高度,把审视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伦理文化和男权专制的反省、批判,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生命存在的深刻影响和制约及其所制造的生命悲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抗日题材小说中,书写匪类英雄的作品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独特的文学存在。通过对《遥远的风沙》、《红高粱》等作的细读,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异样的审美。其异样性主要体现为人物形象塑造上于对立中寻求统一,注重形象的丰富性与真实性;叙事上从传统的革命叙事巧妙转换为生命叙事,以及修辞符号由革命化符号转变为审美化符号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西去的旗手》是红柯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既描绘了西域强悍的生命意识,也描画了西域血性的英雄文化。因此,它综合了沈从文的生命叙事和寻根小说的文化叙事两种成分,体现了新时代浪漫诗化小说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平原枪声》的英雄叙事具有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对马英的英雄叙事上,叙述主体通过对于其所包蕴的美学意蕴的展示,揭示了抗日战争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文化语境下,个体在进行二难抉择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过程。马英在对于现实的抗争中,高扬人的主体性,从而完成了自我英雄形象的铸造,具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蕴。这一切,标明了《平原枪声》这一文本在“十七年”文学叙事中具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无数的英雄创造的战争奇迹,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种激越的历史诗篇,在英雄叙事中甚至保持战争的原汁原味就能够打动人,与此相对应,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一开始就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配合战争的第二战争形式。抗关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代表性文本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英雄叙事边缘化文本的代表是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文本审美世界的代表性作家是巴金和杨朔。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叙事既是写实的,也是诗意和象征的。《红楼梦》荒诞叙事,寓示着作者对生命荒诞感的诗性体验,主要表现在语言层面和意味层面。探析《红楼梦》的荒诞叙事,具有文化意义、哲学价值和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2.
论《亮剑》的英雄塑造对传统军旅小说的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亮剑》在英雄形象塑造手法和英雄认同标准两个层面而展开的讨论。其英雄塑造手法的翻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承接以理想英雄为中心的人物叙事模式的同时对传统叙事模式进行颠覆,在继承革命历史传奇英雄塑造手法的同时对先前的手法进行消解。《亮剑》的英雄认同观念的变更主要表现为泛政治意识和文化兼容。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以“显扬女子”为主旨,塑造了在位脂粉英雄:贾母、凤姐和探春。《红楼梦》脂粉英雄群体生成有其历史文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明清时期男女民潮异常高涨,另一方面是封建文化主体的程朱理学作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对近代民主主义思潮仍具有强有力的钳制作用,总而言之,明清社会价值危机是脂粉英雄产生的现实产床。  相似文献   

14.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叙述了众多人物的死亡。对人物死亡的叙述可分为客观地叙述和抒情的叙述。这些死亡叙事不仅是作者在客观地叙述英雄们的命运,更是作者塑造英雄个性、承载自己伦理价值判断和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些死亡叙事也增加了小说情节的逻辑连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新作《床畔》延续了她军旅题材小说中的英雄叙事,以象征主义手法复写了《雌性的草地》中英雄理想幻灭的主题。严歌苓试图通过展示英雄在时代变迁中被树立、被崇拜、被误读、被遗忘的过程,呼唤英雄的回归,却又深感时移世易,无力挽回,因而小说又带有一定的存在主义意味。《床畔》是对严歌苓英雄叙事的一次回望与总结,在呼唤英雄主义的同时,回避了对英雄内涵的构建与反思,体现出作家对英雄价值观念与当代语境的疏离。  相似文献   

16.
青年作家黄青松的小说集《坐床》集中对花桥这个地方性文化价值系统中无处不在的隐性暴力进行了书写,向我们展现了个体生命与这种地方性价值系统的认同与背离的内在紧张关系,以及在这种地方性价值系统中个体的艰难突围和在传统价值系统崩溃之后现代性价值建构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情感、价值关怀缺失等文化问题。由此,黄青松的写作具有了一种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胸襟、气度和使命感,同时也彰显了其写作在今天这个文化剧变的社会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许焕杰的传记小说《蔡伦》在细密地展开蔡伦人生的同时,将蔡伦的一生视作一种生命形态,不断地叩问着生命的意义。传记小说这种注重建构文本价值的创作方式,既赋予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味,又能提供给人们对付和摆脱困境的生存能力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9.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以对三峡化石般的空间进行意义的编码与重组,即以文化叙事的方式将虎族历史记忆空间化,赋予几千年巫文化历史以一种特定的生命意蕴与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建构一个符号化的三峡巫文化空间,用以表达她关于人类生存的寓言: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与自我的生命意识,尤其是对待生存的苦难与救赎的神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荷花淀》是“诗体小说”,全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于诗情画意中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