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笑平 《红领巾》2005,(4):139-140
对安娜爱情悲剧的解读见仁见智.安娜追求真诚的爱情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之间的猛烈冲突,自身的幸福观和传统道德感之间的激烈碰撞,理想的爱情和现实引力之间的殊死搏杀,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优秀贵族妇女的代表,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他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独立的命运和人生.安娜悲剧的潜在因素,是社会道德的败坏,传统观念的丑恶和没有爱情的婚姻.安娜悲剧的本质根源,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充满着封建农奴制痕迹的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思想道德的尖锐冲突.安娜悲剧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今天的读者极其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安娜生活在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她不为上流社会的虚伪所容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安娜本身纯洁、真挚、善良是她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安娜爱欲情结的压抑与萌动,造成了安娜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焦虑恐惧与死亡阴影同时出现在安娜的无意识之中,不断地折磨、撕扯着她,最后在安娜心里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毁倾向--死亡情结.这种死亡情结的迸发最终导致安娜选择用死来解脱.安娜无意识中死亡情结的迸发,是导致其悲剧命运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的心理的把握已经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剖析着人物和自己的灵魂。我们从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心理的分析可以见出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深度。全文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安娜的悲剧命运,认为无意识中的死亡情结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并认为作者本人的死亡无意识对安娜命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这里试图用现代的眼光来透析安娜的形象和安娜悲剧的根源,突出对她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安娜丰富独特的精神世界,真正领略安娜对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超前的境界。安娜悲剧的根源,除了明显的社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性格因素和俄罗斯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关于安娜形象的研究,基本上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展开:安娜形象的新解读,安娜之死,安娜悲剧原因考证,安娜爱情悲剧论。而论述最多的是将安娜置于比较文学之中,将安娜与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作者塑造安娜这一形象的得失,并在比较中升华安娜这一形象的世界意义。研究阐释中涉及到了精神分析学说、心理学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原型理论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安娜最终的死亡是因为安娜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无法协调个人与角色的关系,使个人对爱情的内在需要与妻子角色、母亲角色、贵妇角色和情人角色产生矛盾冲突,而导致角色的崩溃。在文化转型期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在需求与角色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安娜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造成安娜悲剧的诸种原因,指出安娜自身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是造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