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热播电视剧<潜伏>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如下几个层面解读<潜伏>热播的现象及机制:一、<潜伏>电视剧热播与网络社区迷群体之间的相互推动和促销作用;二、<潜伏>网络迷群体构建的二级文本;三、迷群体在新的传播语境下解读文本所呈现的符号转译机制.笔者认为,在新技术媒介环境下,网络迷群体对传统媒介文本诸如电视剧的传播与接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扩散过程;新型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介入原始文本的二级文本的再生产和再消费过程,在此过程中,展现了迷群体强大的符号转译能力,将特定语境中的文本符号经过意识形态祛除、语境接合、情感游戏等多种方式转化成现实语境更易接受的文化符号,从而促成文本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韩鸿 《新闻大学》2006,(4):39-43
本文关注在国内刚出现的电视剧参与式收视模式,认为其在电视剧营销终端的文本创新上拓展了新路.传统电视剧文本构成单一,单向传播,效果受限.以即时海评为特征的参与式观看模式,打破了电视台在电视剧终端播放环节的内容生产上无所作为的现状,增加了文本厚度,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快感维度,契合观众的收视心理和电视产品消费特征,对当下电视剧营销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传播语境中,一部电视剧生产出来以后,主要有两条路径到达受众那里,一是传统的观剧路径,二是新媒体的观剧路径.由于观剧路径的不同,导致受众观剧的阅读方式与传播生态的巨大差异,同时,对电视剧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新的命题.本文先分析电视剧受众的观剧路径及其传播学特点,再分析新媒体语境中电视剧的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传播状态的新闻文本,主要处在两种基本语境之中:一是由它与其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载体构成的媒介语境;二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心理等构成的宏观的传播语境和收受语境,也可以称作社会语境。媒介语境与社会语境赋予传播态新闻作品以“语境信息”,使新闻成为现实传收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多媒介共存与融合语境下,电视剧需要传播创新,而传播创新又是以本体新质为基础的.传播创新与本体新质,是电视剧本体研究新的论题.此论题主要内容包括:电视剧本体范畴和新质识别维度;处理好艺术文本新质与媒介文本及传媒新质的函数关系,创新实践与体制对话关系的传播创新;电视剧本体新质及传播创新阐释.  相似文献   

6.
看电视剧既是“看”的行为,也是与传播相关的心灵活动.通过“看”与思维的参与,电视剧才能进入观众的思维层面,实现从“看”到“看到”的过程,从而进入传播的接受环节.视觉作为与人类的眼睛密切相关的一种心理活动,其主动性、视觉经验、直觉等心理活动不仅影响着创作者的电视剧艺术实践,同时还制约着观众时于电视剧的认知与接受.  相似文献   

7.
《甄嬛传》作为我国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实现了跨地区跨国家传播,不仅是其自身的成功,更是其创作团队和播出方相互携手,运用传播策略的成功。在媒介融合时代,《甄嬛传》很好地整合了各类媒体的优势作用,台网联动,尤其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随意性等特点,将电视剧相关信息传递给观众,实现了电视剧的高效传播,展现出多媒体、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特点,从而为我国电视剧产业制定传播策略树立了典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观众喜爱电视剧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电视剧已经成为与社会时代紧密联系、深受国家政府重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拥有最大受众群的艺术形式.鉴于女性是电视剧艺术的主要消费群这一事实,本文采用电视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根据受众对媒介文本诠释的差异理论,从电视剧文本对女性形象呈现到女性观众对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两种不同角度,剖析女性观众走进电视剧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9.
梁莹 《视听》2021,(1):53-54
近年来,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重回大众视野,聚焦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展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一系列故事.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多以"抚慰焦虑,温情搞笑"为路线,关注社会热点,迎合观众审美需求,深受大众欢迎.目前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也存在内容局限、情节同质化、对家庭教育现实引导推动不足等问题.本文以电视剧《小欢喜》为...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视穿越剧的火爆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传播现象.从叙事学的视域进行考察,这与其承袭了历史剧和言情剧的类型元素又积极进行创新有关,也与其基于二元对立法则,巧用陌生化策略和延宕策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叙事特色有密切联系.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电视穿越剧在令观众痴迷的叙事表象之下隐含了意识形态的诉求,后现代主义与消费主义的一些表征都蛰伏于其中.  相似文献   

11.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火爆”,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大最典型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观众对这些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有着浓厚的精神诉求和心理诉求,这些电视剧关注当下、直面社会的热点、难点,这就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观众内心的一种情感寄托和慰藉。  相似文献   

12.
甄东霞 《青年记者》2016,(30):74-75
电视剧的多集容量在观众群体中自然会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关注,一段时间内由于电视剧热播而引发的社会公众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进而构成了观众、社会、媒体三部分信息系统的联动.2015年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引发了受众、社会、媒体的信息互动,具有重要的传播学意义.在受众、社会、媒体三者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且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形成和价值观念转型及日常生活方式。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中的通俗电视剧,在观众的接受和审美心理方面也发生了一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也始终是一个重要话题.电视剧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承载着跨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美版《甄嬛传》作为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在美国主流媒介平台以付费形式播出的国产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对我国电视剧"走出去"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理论出发,试图运用高低语境理论、文化维度理论,从语境、剧情、主题等方面分析美版《甄嬛传》的对外传播策略,并总结出我国电视剧对外传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媒介规范的交叉概念。作为推动民主社会进程的机制构成,政府公共传播是基于公共决策、信息接近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社会决策框架而建立的“公共话语系统”。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建构公共传播“主调”,并通过机构间文本互文和修辞维持话语秩序。媒体文本对政府文本,尤其是关键文本高度依赖并将“协作修辞”作为其主要话语策略,此外,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传播的话语空间仍然有限。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的“协同责任”媒介规范理论,主张社会责任论与公民参与相结合的责任协同范式。  相似文献   

16.
微博客是大众传播领域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其影响力已经在实际社会实践中日益彰显.与其他媒介不同的是,微博客为人提供了接触另类观点或非主流观点的渠道,击碎了显性既存的社会整体一致性,为思想的多样化营造了平台,缔造了新的社会关系.这种新力量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既可能传播美德,也可能成为邪恶的帮凶;既可能建设世界,也可能毁灭世界.微博客充斥着多元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些真实、有些虚假,在真假博弈中不断地促进或阻碍社会共识的形成,从而对权利的发源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置于社会科学语境下的微博客哈德罗·英尼斯指出媒介与社会是互动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IP剧"在国内电视剧市场蓬勃发展,IP内容成为了品牌传播的优质载体,对于剧中出现的广告产品和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在"大IP"时代背景下,其中植入式广告过于烂俗等问题也浮现出来,本文将重点对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研究,从而提出解决问题和突破瓶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锟 《青年记者》2016,(35):63-64
话题剧已经成为颇具代表性的一种电视剧新形态.虽然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对于话题剧的理论界定,但是不少研究者已经开始进行尝试,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卢蓉在《新时期“话题剧”审美文化价值分析》一文中的定义:“以某种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话题’为故事核心,反映社会焦点、热点,对当代人生活及情感给予极大关注,在热播中引起观众共鸣和热烈讨论的电视剧作品统称做‘话题剧’.”①  相似文献   

19.
闫庆文 《东南传播》2021,(10):145-148
亨利·詹金斯笔下的"参与式文化"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被赋予新的意义,主流文化的能动性逐渐凸显.场景、权力、圈层和语言共同铸就青年观众的参与式互动逻辑."新主流"电视剧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抵抗、收编、融合,近期达到和谐的产物,它顺着青年观众的逻辑,依托流量、圈子、社交媒体,主动化身为电视文本解构-建构者,与青年观众共同"游猎".这不是主流价值观念对青年观众的单方面"收编",而是其与青年观众的一场平等"对话",是达到读者与作者"共赢"的精明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时下,消费文化语境和读图的影像化碎片日趋彰显,眼球经济带来的感官刺激充斥着社会各个领域,社会文化语境的巨大转型,促使电视剧的创作逐渐走向以市场为主导的路线。本文旨在探讨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如何在此语境中实现自身的成功突围,如何赋予作品历史深度、现实精神和人文情怀等特点,从而实现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商业性的统一,提升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