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3.
一袭旗袍,一个雅致的提包,回过头来妩媚地一笑。这就是我最初对三四十年代上海女人的印象。也许是受怀旧影片的影响吧,在我的预设中,那种古典又精巧的美,倘无微笑也罢,终归要有一袍,带着别致花纹的苏州刺绣一路曳然生姿。似乎旗袍也是那段逝去岁月的外衣,包裹起每一个属于上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及其小说与上海都市民俗关系密切。上海都市民俗中的居住习俗、交通习俗以及民俗时间,对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题升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张爱玲小说着重描写了弄堂和洋房、三轮车和电车以及都市民俗时间。张爱玲小说交织着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因子,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特有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中存在一个上海、香港的双城想象模式:老上海厚重绵密,新香港夸张绮丽,这一双城想象模式在她的电影剧本体现得更加明显。香港时期的剧本中,绵密幽邃地表现人世"哀乐"的手法已消失殆尽,只有无厘头式的笑闹、戏谑和扁平的人物符号。这巨大的转变体现出来的是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对于作家创作的制约,也由此成就了张爱玲的"双城记"。  相似文献   

6.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文本所充斥的大量的细节描写,是消费社会与日常生活领域的完美的书写记录,意外地暗合了现代性文本阅读经验。这主要是由20世纪上半叶上海这个城市的都市化进程所造成,张爱玲生活在其中,并运用她独特的叙事方式与艺术技巧,提前宣告了中国大众文化(当然只限于上海)的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探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她关注女性,同情她们的命运,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处于一个“大而破”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男权制下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命运和金钱欲下深度扭曲的人性。探视张爱玲笔下女性“苍凉”而又现实的人生,可看出张爱玲洞察和描写女性生存状态的非凡能力和高超技巧。这与她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和个人经验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1921~1994),是成名于本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她1921年出生于上海,她的家庭门第曾经颇为显赫,祖父张荫桓做过清朝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又被李鸿章招为女婿。她父亲则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深,性情又很坏.而她母亲则颇受西方文化熏染,几次赴法国.二人不和,遂至离婚。不久.其父又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曾被冷落的女作家,随着人们文学观念的成熟.这位多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为背景,以表现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的解放为主题的作家,逐渐受到重视,在评论界一度掀起了“张热”。笔者试从其小说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出发,探讨其女性主题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苏青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同样历经坎坷人生,但她们四十年代的创作却具有不同的风格。张爱玲是远离自己的“传奇”,不动声色地用审视的目光纺织着自己的故事,其基调是苍凉悲凄;苏青则是在自己的故事中扮演着自己,其基调是平实热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论述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所表现出的独特的人生世界。暴露丑恶构成张爱玲小说世界的主旋律。作家善于从婚姻问题,两性关系的视角上暴露旧中国大都市中上层社会人们的丑恶行径和颓废、堕落的情绪;善于从剖析女性心理入手来折射中上层社会的丑恶,探索她们在现代婚姻关系和家庭中的地位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3.
顾菊香 《学子》2004,(5):50-51
张爱玲是抗战后期出现在沦陷区上海的一位有成就的女作家。她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的孙女,她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她十几岁即公开发表作品,在二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以她独具魅力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戏剧化的倾向:矛盾冲突集中化;景物描写意指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对白独白的大量运用和人物心理的动作化。这些戏剧化的特征拓展了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与现代读者达成了共识:1.现代人在时间流逝中所产生的劫毁无常的感受在张爱玲的心声中找到了解脱;2.其小说中渗透的价值观念,也是现代人经济意识觉醒后经济主导下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再现;3.其小说分别从幻想和现实两个方面,弥补了现代人对爱情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以中国传统小说特别《红楼梦》为底色,广收博采,中体西用,兼收并蓄,做到了艺术上的中体西用、中西合璧。张爱玲是一个中西文化功底都很扎实的富有现代色彩的作家。张家玲早期以《传奇》为代表的十九篇小说堪称其创作颠峰。这批小说在为人生、为社会的主流文学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开拓和贡献。其善写婚恋中男女的心理变化,大大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艺术手段;善写人性异化和心理变态,在现代文学中更是独树一帜。这批小说意象丰富,文字优美,耐人咀嚼,具有参差对照的艺术风格和苍凉美,以及中体西用、中西合璧的艺术取向。张爱玲晚年创作力衰退,其小说创作因滑波而走向末路,这除了因为抗战胜利之后政治环境的变化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张爱玲赴美定居后的种种不利因素,首先是因为她远离祖国,举目无亲,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谈何创作;其次是她无法融入美国社会,仅靠英文好,并不能写出切近社会生活的好作品;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俗务的缠身,张爱玲晚年创作力的衰退也符合自然规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在抗战时期的上海成长起来的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她善于用参差对照的手法,截取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描绘出性格独特多变的人物形象。她笔下的人物既独立于政治社会之外,又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人物的命运在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中起伏、变化。她的散文视角独特,语言轻俏多讽,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以另类的现代都市艺术视角和情感态度描写三四十年代大上海和香港等地的人情世态.表现出独特的都市艺术特色.首先都市文化中特有的人际关系、价值认同体系以及都市人狭小而喧嚣的生命状态,在其笔下尖锐地体现出残民文化特色;其次其都市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天才运用上.其文章具有一种阴冷的调子,月亮是她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种残酷的生存悲剧感加上色彩斑澜的独特技巧,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上海“弧岛”时期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讲究语言和技巧,从她的字中,你可以触摸到颜色、气味、声音,乃至人的肮脏与夫奈。“意象”是她惯用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世界使她的小说具有了多义性,也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小说中父亲形象的特征是:出身大户人家,是个破落户、遗少;抽大烟,吃喝嫖赌;没有父爱,对孩子不是训斥,就是算计利用;有古文修养。张爱玲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明显地带有张爱玲亲生父亲的影子。他们的成功塑造说明了缺失性体验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