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遐迩贯珍》是鸦片战争后在我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中文期刊。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近代化报刊在内容和形式上也随之而起变化。研究《遐迩贯珍》,可见这种变化之一斑。《遐迩贯珍》目前国内仅见六期。另有一些抄件散见于各种期刊、史籍。本文即根据上述材料撰写。《遐迩贯珍》(《chinese serial》)为月刊,每月一日出版,创刊于一八五三年八月一日,终刊于一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最早能阅读到的近代中文新闻纸,是清咸丰三年(1853年)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在过去的新闻史著作中,多有把香港《退迩贯珍》说成是麦都思主编,其实是其子麦华陀主编的。这个史实,亲眼看着《退迩贯珍》创办并深知内情的王韬几次都明确地记  相似文献   

3.
1853年,传教士麦都思创办了《遐迩贯珍》中文月刊,该报每号都有"近日杂报",内容占到全刊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关于广东的地方新闻,涉及广东匪乱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7)
《遐迩贯珍》是香港第一份铅印中文期刊,其新闻栏目《近日杂报》在编辑理念、新闻写作和编辑策略等方面的革新,对近代报业影响重大,是近代中文"报刊"分流归位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遐尔贯珍》是欧洲传教士在中国本土(香港)创办的第一份中文定期月刊。创办于1853年8月,办了两年多时间,于1856年5月停刊。共出版32期。刊物由香港英华书院印刷。定价15文,每期发行3000本。正文有11-21页。每页分上下栏,有中文299-390字。第一任主编是英国人麦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2010新形象片的比稿,对于英扬传奇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毕竟,珠玉在前。《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等央视形象片都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要超越,不容易。想超越,就必须要有更深层次的挖掘。英扬传奇首席创意官郑大明先生亲自操刀,进行了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颁布实施20周年。20年来,《档案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8,(3)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析评文/浙江·褚良才(博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今于《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下简称82篇)之研究,亦当循此。“愚也闻见孤陋,...  相似文献   

9.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泽东这首赞美丁玲的词作于1936年11月,直到43年后的1980年才公之于世,刊登在《新观察》上。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的伯父赵郁卿(1881-1944)又名赵文普,笔名愤慨。清末(1905年)曾任凤城府(今辽宁省凤凰城)知府。1907年卸任在北京候缺期间,曾创办《公言报》。后因触犯了西太后,报纸被查封,伯父亦被清政府判为永远监禁。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伯父被释出狱,回原籍丁母忧三年。1915年来到哈尔滨市,从事律师职业。1921年6月1日  相似文献   

11.
西汉人笔下有关商君的"开塞"一词,或指"商君之术",或指<开塞篇>.<开塞篇>中的"开塞"意指开辟新的"兴王之道";"上世、中世、下世"分别对应于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战国晚期三个历史阶段,反映了商鞅学派的历史观和建立君主集权的官僚制帝国的政治目标.<开塞篇>一般认为非商鞅手著,但所谓商鞅本人的刑赏观与<商君书>中刑赏观的矛盾还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3,(8):72-73
<正>本书精选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珍品进行介绍,涉及文物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根据文物的不同特征对器物功能、制作工艺、时代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注重通俗性、普及性,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希冀观者在欣赏文物独特造型、华美纹饰、绚丽色彩的同时,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时代风格和审美情趣,一窥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1):118-119
<正>本书介绍了中国书籍的发展演变史,从结绳记事到近现代的图书刻印,中国的图书文化源远流长。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讲图书纸张、刻印技术的发展,如简帛、纸书、雕版印刷、官藏与私藏、图书目录学等;下篇主要讲中国经典古籍的编纂、刻印、流传概况,重点介绍了“十三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地方志”等大型图书的编刻情况和藏书现状,向读者展示了我国丰富的书籍典藏和悠久的文史传统。  相似文献   

14.
历来尊师重教、重视乡土文化建设的东阳,历百年“康乾盛世”,除编纂过一部《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外,再也没有组织人员编纂过东阳县志.一直到道光二年(1822),才开始着手《道光·东阳县志》的编纂工作.历经曲折,最后成就了中国县志编纂史上的奇闻佚事——同一时期发行出版了两套《道光·东阳县志》.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为了向祖国母亲的60华诞献上一份自己的心意,中国书籍出版社也决定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出版相关的图书.经过几次选题论证会讨论,最终决定,从出版社自身定位和职能出发,编选一套反映新中国出版业60年来辉煌成就和曲折进程的系列图书"出版60年".  相似文献   

16.
江泓 《新闻世界》2011,(8):60-61
本文介绍了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年度新闻行动《寻访母亲河》之《南淝河·春》的主要运作情况,重点分析了其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如寻访和演绎的灵活方式,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新闻与活动相结合,包装和编排上的突破等等。对于同类新闻行动的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借鉴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中美日报》创刊于1938年11月1日,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停刊。为时三年余,为“孤岛”时期国民党上海大型日报中历时较久,规模较大的一家报纸。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8月27日在沪复刊,时间不长,于1946年4月终刊。打着“洋旗”出版《中美日报》创办人吴任沧,由骆美中、杨勋民负责筹备。吴为CC系,其兄吴泽沧为陈果夫亲信。吴任沧早年出  相似文献   

18.
在国民党报刊史上,上海曾出版过两次《中央日报》。第一次是在1928年2月,原在汉口创刊的《中央日报》迁沪复刊,由当时国民党中宣部长丁惟汾兼任社长。1929年春,该报迁至南京出版,即南京《中央日报》。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底,原创刊于屯溪的安徽《中央日报》迁沪出版,社长冯有真。本文所介绍的仅指后者而已。  相似文献   

19.
罗维扬 《出版史料》2012,(4):107-108
1988年8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印的《简报》上,刊登了我致中国作家协会《关于建立通俗文学创作委员会的建议》的一封信,这个建议的第四条包括“出版《通俗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20.
《逸周书》中有几篇讲武王伐纣与周公营建洛邑事。其中有的经过后人改窜,面目全非,如:《武成》改为《世俘》,文字年月改窜甚多,有些地方至于不可读;又如《作洛》(洛原作雒,今为印刷方便一律作洛),则纯系后人伪造,往往为读者忽略,甚至据之以证古史,不可不辨。今举其伪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