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一、自垫球+六边形练习目的:明确双手下手垫球的练习手型、击球点;发展灵敏素质和下肢力量。练习方法:每名学生1个球,站在边长为1.5m的六边形内,进行连续的自垫球练习,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将球接住,从六边形内,用双脚跳的方式跳到外区,先沿顺时针方向跳跃,再沿逆时针方向跳跃返回,并进行计时,比一比哪名学生先快速完成跳跃(图1([1]))。  相似文献   

2.
一、栏架在田径训练中的妙用(一)发展学生腿部及后蹬力量1.跳跃不同高度的栏架。将栏架由低到高按顺序摆放5~6个栏架,高度大约在60~90厘米,栏架之间的间隔在30~50厘米,练习组数在3~4组,且组与组之间有1~2分钟时间间隔,以双脚跳过方式完成。练习提示:初次练习时可以用橡皮筋代替栏板,练习者可以在完成全部栏架后接30米的加速跑,但组与组  相似文献   

3.
<正>一、案例展示:七年级跳绳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要求:首先每个学生尝试跳绳一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一分钟时间跳的个数(每分钟不少于100个)。练习的时间为15分钟,其中每5分钟集体检测一次,共进行三次检测,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动作,创编不同的花样,可以与同伴互相比赛。  相似文献   

4.
一、“连续跳跃障碍”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一)教材分析“连续跳跃障碍”是由不同跳跃形式、障碍高度、障碍远度三种元素组成的跳跃练习,是水平二学生的必学内容,单(双)脚连续跳跃障碍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单(双)脚连续跳跃障碍多样化的练习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单(双)脚连续跳跃障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本构思依据水平二学生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的目标,本课选择了正手平击发球来发展学生左右手的协调配合能力。水平二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趣味性游戏,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发球的不同程度,设定了继续练习发球(技能)、运用呼啦圈摆图形进行强化发球练习(创新)、发球升级游戏(协作)三个层次,真正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21,(8):61-62
<正>在篮球教学中,许多练习和比赛采用"齐步走"的方式,没能充分关注学生在身体、技术等层面的个体差异,难以保证每名学生均衡受益,学练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提高。笔者在组织比赛和练习时尽可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设计比赛方法,尽力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尊重个性差异,以分层形式的比赛导趣1.解决学生能力差异的比赛比赛名称:"无敌风火轮"。比赛目的:提高学生传接球能力和对球的控制,培养合作意识。比赛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协调性练习练习1:"旋转小陀螺"练习目的:解决学生跳跃过程中出现的"难以掌握身体平衡、斜着跳"等问题。练习方法:两脚左右开立,两膝微屈,蹬地向上跳起,根据能力转体90°~360°后落地(图1、图2)。练习要求:学生起跳、旋转、摆臂充分,全身协调发力,完成旋转角度要求,旋转后平稳落地。  相似文献   

8.
跳跃项目所有技术环节中对踝关节力量的要求相当高,即踝关节力量好,对提高跳跃成绩也显著。因此,笔者认为利用连续跳深这一训练方法,对于大大提高学生踝关节的力量效果颇为明显。一、器材摆放将不同高度的跳马横着由低到高摆放好,最后一个为最高(此跳马高度可根据学生本人的能力决定是否跳过),如附图所示。二、练习方法从原地跳到第一马上,落地后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地面,跳至第二马上(必须强调落地后起跳速度要快),以此方法跳到第三个马上,反复做此练习。最后一个跳马前放置垫子一块。三、效果的延伸1.一般来讲,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跳远作为一种跳跃项目,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可以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和腿部力量,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跳跃技术以及安全的练习方法很关键。笔者运用海棉垫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一、解决不敢腾空起跳的难题初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个别学生尤其是女生胆量太小,还有学生由于曾受过伤,产生心理障碍,不敢起跳,针对这个难题,笔者在踏跳板与沙坑之间的地面上铺上几块海棉垫,告诉学生即使跳不到沙坑还有海棉垫保护着不会受伤,学生看到有海棉垫保护着就大胆地尝试着进行练习。两米的踏跳距离对初中生来说不是很难,只要心理因素解决了,练习也就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支撑跳跃教学方法改革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支撑跳跃教学中,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全新教法进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在教学中去掉踏板,降低跳马高度,教师提出几个简单的过马动作方法,自己不做示范指导学生去尝试。例如:跳上成跪撑跳下、跳上成蹲撑跳下、双手支撑侧跨过等,对于这些动作没有规定性要求,学生可以任意完成。在简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共同探究一些新的过马动作方法进行练习。在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进行与之相适合的动作练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体育课愈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愈发关注不同个体差异学生的共同进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如何让每名学生在体育课中受益,如何让每名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深思。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分层教学法,然而分层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实用等现象。本文通过对  相似文献   

12.
<正>一、研究意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动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二、有利于发展力量素质的典型体育游戏1.海豚爬行(见图1)游戏目标:发展上肢及肩关节韧带的力量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关注学生差异,调整学习菜单现象:通过了解,本次授课班不是借班,而是执教教师自己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统一的场地和器材进行练习,在课例展示中未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场地和器材,而是采用统一的练习要求、器材进行学习。思考:《课标》中指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教师  相似文献   

14.
发展跳跃能力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跳跃技术的基础,在教学和训练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提高练习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兴趣,采用实心球为障碍物做各种不同的跳跃练习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随缘养生法     
张嵘 《精武》2006,(7):46-46
一、如何增高 1.跳跃法:把一个物体悬挂在天花板上,高度适中。踮起脚尖跳起来,尽力用双手接触悬挂物体。跳跃时,头稍稍后仰,背必须伸直,并注意安全。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正规训练时,应以跳跃100下为下限。为方便起见,也可以在跳跃中直接用手接触墙壁,并及时做出记号,检验每一天的进  相似文献   

16.
《篮球》2007,(7)
练习一向后移动中双手体前环绕低运球接单手背后胯下运球的练习向后移动中双手各运一球开始练习(如图1-1),靠身体的向右转动以及手指手腕的协调用力在体前作环绕运球,运球高度不超过膝盖的高度(如图1-2、1-3),随着身体转向右侧的同时右手作背后的胯下运球(如图1-4、1-5),同时左手接右手胯下运过来的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并恢复到开始练习的姿势(如图1—6、1-7)。然后继续作向左的体前环绕运球接左手的背后胯下运球。脚下保持慢速向后,每步步幅大约30公分,向后移动20米后变化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短跑是短时间、爆发性的极限运动。因此,需要运动员有非常强的力量。短跑的力量训练,要根据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进行安排。力量训练采用的练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负(举)重练习。 (2)抗阻力练习。 (3)跳跃练习。 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主要通过负重练习和抗阻力练习。一般以递增负重的方法实现的。练习时采用最大负重的70-80%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到100%的重量,完成5-7组,每组4-5次。  相似文献   

18.
<正>绝招1:椅子桥方法:借助教室、家里的椅子,让学生仰卧在上面(见图1、图2)。实效:(1)这个动作能让学生安全地体会身体反向伸展、手触地,脚蹬地,头朝下看手、看地面的动作;(2)学生在学校、在家里都可以方便练习。练习时间或次数可以自己控制,也可以4拍1动坐起、躺下,体会拉、伸腰腹肌的用力;(3)随着学生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可以调换不同高度与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绝招绝招1:发球打靶方法:在墙上粘贴或是画上若干标志物(、△等),学生与墙面的距离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抛球并击打标志物,重点练习抛球高度与挥臂击球动作的衔接(见图1)。图1发球打靶实效:主要解决初学者挥臂动作不熟练,可以预先拉开手臂再抛球,以保证动作正确。绝招2:发球比远方法:2人一组隔网发球练习。双方在后场区相距6米练习发球,逐渐加大发球距离直至发球区。进行"发球比远"练习(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速度力量练习手段组合训练的效果,将24名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和训练,采用等速测力系统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试验训练前后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下肢力量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练习手段对提高跳跃能力和下肢快速力量、短距离加速跑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单足连续跳栏架、助跑单足5级计时跳远和斜板3步起跳等跳跃练习可以有效提高下肢离心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