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一、上肢摆臂训练练习目的:维持躯干在跑动时的平衡,提高蹬摆力量与速度、步频与步幅。练习方法:站姿阻力摆臂。选择弹力系数为15磅的弹力带(可根据学生运动员年龄、性别、能力调节磅数),将弹力带两端固定在双臂肱骨远端靠近肘关节处。两腿前后开立相距约15cm,上体稍前倾,肘关节屈臂固定,以肩关节为轴,大臂带动小臂自然摆动,双手半握拳或自然伸掌(图1-1)。建议练习快、慢各30s/组,共练习5组,间歇30s,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9):65-66
<正>一、上肢力量练习主要锻炼肌肉: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斜方肌等。动作方法:学生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将弹力带踩在双脚下,双手分别握住弹力带两端,拳心相对,屈臂提拉,然后回到起始位置,反复练习。也可以采用直臂前平举提拉、直臂侧平举提拉、弹力带交叉提拉等方式(图1-1~图1-3)。10次/组,练习2~4组,组间休息15s。  相似文献   

3.
张士坤  顾美玲 《健与美》2023,(2):138-140
“双减”政策出台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要求进一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优化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探讨弹力带训练对小学高年段学生握力、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研究中抽取某小学高年段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实验组采用弹力带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训练方法,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弹力带练习能有效改善实验对象握力、掷实心球成绩。因此在小学高年段体育课中可以加入弹力带抗阻训练,同时应制订上肢力量训练计划,确保弹力带练习动作正确、安全。  相似文献   

4.
(1)带阻力跑此练习需和同伴一起完成。练习方法:用一根3-4米长弹力较大的橡皮带作拉力器。拉力器从后面套在运动员腰部的宽带子上,或者从前面固定在髋关节上。预备姿势:运动员向前倾斜,并在以后的跑动中努力保持这种姿势。起跑后必须选择适宜的速度,开始时,阻力可小些,同伴用一只手抓住橡皮带或拉力器的尾部即可。当需加大阻力时,就要用两只手抓紧,如图1所示。跑动中运动员的膝节关节弯屈角度为150°-170°,两臂用力前后摆动,起跑后就一直要高抬大腿,积极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研究弹力带抗阻练习对4-6年级学生位移速度的影响,经过8周的弹力带练习对比试验,得出数据。最后通过总结、整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弹力带抗阻练习对4-6年级学生的位移速度有显著影响。2.使用弹力带抗阻练习的学生的位移速度显著高于未使用弹力带阻力训练的学生。3.较单一的弹力带抗阻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位移速度。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运用器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是最为常见的手段之一。教学中,笔者借用排球发展学生腰腹力量取得了不错的实效,在此与一线同仁交流探讨。一、单人练习(一)夹球收腿跳练习目的: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上肢力量和腿部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练习方法:双脚小腿夹球呈俯卧撑姿势。练习开始后,收双脚向前跳起,双脚落于腹部正下方位置,后还原成俯卧撑姿  相似文献   

7.
<正>一、"双龙戏珠"(一)场地器材:平坦场地一块,3~5米的条幅一条,球1个。(二)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学生的协调性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有甲、乙、丙3名队员。甲、乙队员面对面两手拿好条幅置于腰部。球放在条幅之间,丙队员站在球的对面。游戏开始后,甲队员全蹲,乙队员站立,形成一蹲一起有节奏的起伏,球在条幅上来回滚动。丙队员随着球的滚动做来回快速变向跑。做一定数次的练习后,3名队员轮换角色。(四)游戏要求:球必须保持在条幅上来回滚动。(五)拓展延伸:随着学生腿部力量的提高,可以增长条幅的长度。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弹力带作为一种新的阻力训练器材出现,因其使用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受到人们的喜爱。纵观我们的雨天室内课,一方面是体育器材亟待开发,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力量素质有待提高。考虑经济实惠、器材易得、学生力量承受度等因素,笔者选用了宽松紧带代替弹力带的方式在室内课进行教学,以松紧带操的形式进行小力量练习。通过松紧带的阻抗与伸拉运动,发展学生肩、腰、背和四肢肌肉力  相似文献   

9.
实心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对发展初中生的力量尤其是上肢力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心球教学中,运用弹力带开展辅助教学及训练时应考虑实心球项目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遵循动作精简、易学、易练原则。弹力带在实心球技能教学辅助与纠错中的使用,主要为小阻力的模拟投掷及小强度、短间歇的局部动作强化练习。针对实心球项目特点与初中学生水平,总结出适合初中学生的弹力带上肢、下肢、核心力量抗阻训练组合,有效提升学生实心球专项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10.
1、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世界优秀投掷和跳跃运动员共80名,其中男子40名,女子40名。(2)研究方法:特征解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2、结果与分析(1)田径速度力量性项群的身体素质训练结构特征田径速度力量性项群在以提高专项速度素质作为训练重点时,通常是采用系统的方法与以下训练内容进行组合训练:1)与关键素质—力量素质进行组合时,对主要训练手段进行优化;将速度、速度力量练习与绝对力量练习相结合;突出力量练习与技术、速度练习的结合与转化。2)与专项技术进行组合练习时,采用摄像设备和技术手段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人体或器…  相似文献   

11.
方杰 《体育师友》2017,(3):31-32
随着现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科学化、专业化,各个运动项目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的力量素质是各个运动项目的基础,在学校课余训练中力量素质的高低和训练水平决定着学生运动员成绩的好坏。针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摸索出一些适合学生练习的弹力带练习方法,用来提升学生力量,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20,(11):38-39
<正>弹力带具有安全、便携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教学中,深受广大运动人士的喜爱。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弹力带进行体育项目的辅助教学,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平时教学中常用的弹力带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希望抛砖引玉。一、弹力带在跳绳练习中的应用1."捆绑"双臂跳绳练习目的:解决学生在跳绳过程中上臂远离身体而造成摇绳路线过长,浪费体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运动场看台方法1:利用运动场看台上的大台阶,进行向上跑台阶练习(见图1-1),练习方法类同爬楼梯,台阶高度40cm左右。原理:学生在爬上大台阶时,可以借助"大台阶"的距离与高度增加跑步难度,促进他们增大步幅,同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另外,与在普通场地跑步相比,爬"大台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而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跑步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一、自垫球+六边形练习目的:明确双手下手垫球的练习手型、击球点;发展灵敏素质和下肢力量。练习方法:每名学生1个球,站在边长为1.5m的六边形内,进行连续的自垫球练习,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将球接住,从六边形内,用双脚跳的方式跳到外区,先沿顺时针方向跳跃,再沿逆时针方向跳跃返回,并进行计时,比一比哪名学生先快速完成跳跃(图1([1]))。  相似文献   

15.
这里,向国内广大女读者推荐女子腿部健美练习,这些练习系一综合性的腿部肌肉力量练习;"综合练习"大有助于全面发展和增强大、小腿部的肌肉力量,使大、小腿更健美.鉴于这一"综合练习"动作结构简单,且不需要复杂的器械,故尤适宜于在室内进行.练习1:直立.然后,两腿分开同肩宽,两脚脚尖侧外分,两手置于腰间.这时,慢慢提踵(脚跟)至最大限度;之后慢慢下落,且使其轻轻着地(见图1).重复练习20——30次. 练习2:直立.两脚靠拢,两手置于腰间,慢慢提踵;同样,慢慢下落,且脚跟轻着地.待两脚掌完全平放后,再重复练习.  相似文献   

16.
<正>一、快速跑与绳梯练习的融合点在快速跑教学时,笔者发现由于部分学生的小腿力量欠缺,不能用前脚掌支撑身体进行快速跑,导致跑动速度较慢。但是在利用绳梯的练习过程中,发现通过绳梯速度比快速跑要慢,小腿承受的压力没有快速跑大,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用前脚掌着地完成练习。大量的绳梯练习能提高步频,增强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协调性,强化脚底肌肉,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小肌肉群功能。学生在绳梯练习中腿部控制力和爆发力不断增强,灵敏、速度素质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快速跑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第1个练习为:传球跑练习,2名学生1组不停地进行绕身传球跑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执教教师强调学生侧身伸手要球的同时绕过同伴建立摆脱防守的概念,并提示传球学生要注意传球的时机和提前量,培养同伴之间的配合意识。第2个练习为:4名学生纵向传球跑练习,执教教师要求跑动纵切的学生先摆脱防守对手,防守强度由弱到强,提高摆脱切入的难度。整个练习中4名学生一直在不停地转换角色练习。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腿部的荦韧性练习和腿部的力量练习;二、加强摆动腿摆动能力的训练也是增加步幅的重要手段;三、多进行髋关节和躁关节力量与煮期灵活性的练习;四、加强腹朋力量训练有助于加大步幅  相似文献   

19.
1、后蹬不充分或坐着跑。纠正方法:(1)多做后蹬跑和弹跳的练习;(2)加强腿部力量和柔韧性(侧举腿、体前屈、伸臂、体侧屈等)的练习。 2、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得过低而造成的步幅过小。纠正方法:加强髂腰肌力量的练习(高抬腿跑、悬垂举腿、仰卧剪腿等)。 3、动作紧张;脚着地时阻力大。纠正方法:(1)、教师反复讲解示范,使学生加深印象;(2)多做加速跑;(3)由小步跑过渡到加速跑;(4)安排一些协调性的练习(徒手操,集体舞蹈等。) 4、跑的路线不直(包括身体左右晃动或身体上下起伏过大)。纠正方法:(1)沿着划好的直线跑;(2)跑时左右晃动的往往是两腿的力量相差大,为此要加强弱腿的力量练习;(3)重心上下起伏往往是后蹬角过大而引起的,因此要减小后蹬角,上体保  相似文献   

20.
一、技术分析 随着短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特点也由原来的“摆动式”发展到当今的“屈蹬式”,在技术上更加强调高抬大腿、积极送髋、快蹬快摆、积极扒地,后蹬瞬间支撑腿膝关节不完全伸直的屈蹬技术。随着塑胶跑道的广泛应用,在跑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高重心、高摆大腿和短促的后蹬动作的跑法,形成更加适合快速跑的技术。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通过大重量、大强度的深蹲练习来增加腿部力量。这种训练方法固然可以增加腿部力量,但是这种训练侧重于发展股四头肌和髋屈肌群的力量,会造成肌纤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