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卑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流动儿童是现阶段我国各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的健康成长正遭受着巨大的威胁.调查表明,近四分之一的流动.儿童长期笼罩在自卑心理的阴影下,造成了他们的人格发展受阻以及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卑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其他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相关调查表明:流动儿童是非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群体。因为,流动儿童生活在城市,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孩子,特殊的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和举家齐迁使得流动儿童的规模逐年递增,流动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扮演各种角色时产生了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其综合成长,这些问题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应该针对问题采取哪些相应措施,都是现阶段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出发,对流动儿童社会化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到城市,"迥异于乡村的城市文化,所处的环境暴露出的冷漠和排斥,以及某些缺乏针对性的软硬教育环境",给这些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过程带来众多的障碍。对流动儿童城市生存情况的研究很多,众多研究结果认为,我国流动儿童普遍存在孤独感、自卑感、学习挫折感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儿童社会化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教育导刊》2009,(9):56-58
儿童社会化的顺利与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未来的发展。文章试从家庭环境出发,探讨父母以及其他的家庭因素在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星 《时代教育》2010,(6):82-82,84
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与母亲不同的角色,发挥着独立而独特的作用,对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也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文章综合了有关父亲角色的各种研究,着重探讨了父亲角色对儿童的性别角色、个性品质、人际交往、道德行为等社会化进程的独特而巨大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中父亲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儿童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及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影响。小学教师要能真正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就必须关注到这些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在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性别再社会化才能更好地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8.
流动儿童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个体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完善流动儿童政策有利于改善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20多年间,国家层面流动儿童相关政策经历萌芽期、觉醒期、发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流动儿童政策在内容、主体、对象、保护方法四方面实现了转向,但也存在政策对象针对性不强、政策视角问题导向明显、政策评估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建议在此三方面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儿童接触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因此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关键点,它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将持续一生,其主要表现在形成个体的生活习惯、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流动儿童是中国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相比普通城市家庭的儿童,特殊的环境使流动儿童产生了自卑、孤独和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此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发达地区,当"入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后,流动儿童受教育过程公平成了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加强相关法规与制度建设,加强对流动儿童学校的评估和管理,建立适应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办学方式和灵活的管理办法,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对教师和教育质量的评价观念,是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过程公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理论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政治心理社会化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基本的经验习得。国外自 2 0世纪中叶 ,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目前关于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基本理论观点大部分来自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主要理论有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伊斯顿和丹尼斯的政治体系持续性理论、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理论等。最近几十年中 ,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家庭、同伴群体、年龄、学校、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伴随流动人口问题出现的流动儿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所省一级学校,明德小学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因此面临严峻的流动儿童群体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贯穿于个体毕生的发展,在生命初期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尤为重要。气质是儿童早期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测和影响。文章通过对气质与依恋、良心、同情心和延迟满足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社会生活能力、行为能力、焦虑等不同角度探讨气质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儿童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反之则起阻碍甚至负面作用;同时儿童的行为也对抚养者的行为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家庭教育的特点,阐释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智商、规则习得、情商、角色认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针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提出了营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保证家庭结构完整;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修养,倡导再社会化;拓展家庭教育,构筑良好的社会化环境等优化提升家庭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是经过个体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在社会化过程中特别是智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 :一、动力作用。二、定向作用。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方便取样抽取某地区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探讨流动儿童的自尊心理特点。结果表明,流动儿童总体自尊水平低于户籍儿童的自尊水平。进一步而言,女性流动儿童比男性流动儿童、来自城镇的流动儿童比来自农村的流动儿童、受小学教育的流动儿童比受中学教育的流动儿童,以及16-18岁年龄段的流动儿童比8-12岁和13-15岁年龄段的流动儿童,均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最后,基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提出了提升流动儿童自尊水平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视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电视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它无孔不入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深刻影响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电视机旁的生活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甚至越来越多的婴儿 ,从零岁起就开始接受电视的教育 ,并由电视伴随着成长。电视已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社会认知、行为方式、性别角色及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隔代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城市中,父辈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由祖辈来承担。本文试图从隔代教育与社会化的相关概念出发,了解并分析研究价值。从祖辈、父辈、儿童三个角度分析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城市儿童隔代教育优化的途径,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挥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